張雪蓮
摘要: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在經濟發展和經濟調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目前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越來越多,其中互聯網融資就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融資方式。但是在進行互聯網融資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和風險,針對這些問題和風險,相關方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法律風險進行預防,從而才能確保相關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互聯網融資的法律風險及其相應的規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融資 法律風險 規制
目前,在進行融資的時候,互聯網融資因為成本低、效率高,深受廣大人們的喜愛,特別是深受中小型企業的青睞。不過在認清互聯網融資的優勢的同時,還需要對其所存在的法律方面的風險有非常清楚地認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規避,從而更好地保證相應的融資安全。下面對其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一、互聯網金融模式在融資應用中的問題
(一)P2P網貸信用風險管理不足
在進行互聯網融資的時候,所存在的信用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當借款到期時,借款人沒有按時償還資金的風險。第二個方面的是對債券進行虛構,從而不斷吸收出借人資金的風險。
1、還款風險
首先在進行互聯網融資的時候,對于借款人的信用進行評級的時候,P2P網貸的評價體系本來就不完善。相比較于其它的融資渠道,互聯網融資是一種新興的融資體系,這種融資方法僅僅只歷時幾年,缺乏大量的專業信貸風險管理人員,一些不是很專業的人員在進行互聯網融資操作的時候,往往容易導致壞賬的出現。與此同時,與國外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環境還相對較低,并且相應的信用體系還不完善、不開放,這樣導致了相關的操作人員很難對互聯網融資進行有效的貸后管理。第三,由于互聯網融資方面的信息還并未完全實現共享,這樣可能導致一些人員到處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融資,最終其融資的總額度早已遠遠超過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圍,使其不能有效的還款。最后,互聯網融資并無有效的擔保,與其自有的固定資產及其他財產并不掛鉤,缺乏制約擔保機制。
2、債券虛構
作為P2P平臺的經營者,如果有一些綜合素質不高或者是行為不檢點的工作人員,那么其很有可能通過對債券進行作假來吸引出資者的資金,然后將這些資金進行東挪西用,最終所損害的就是出借人員的利益。
(二)法律規范和政策環境的缺失
互聯網虛擬經濟的特性,本身管理控制較為困難,由于互聯網融資在我國興起的時間有限,使得其相應的法律法規還并不完善。對于互聯網融資而言,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部門還沒有出具相應的監管規章制度。在2011年的時候,我國的銀行業監督委員會發表相應的聲明指出人人貸存在較大的融資風險,需要銀行金融機構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來規避風險。然而實際情況是,很多的金融機構對此不給予足夠的重視,由于缺乏相應的規章管理制度,使得對于互聯網金融機構很難進行有效地監管,導致其自律不足。針對這一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
二、互聯網融資規避法律風險的措施
(一)信息公開機制
為了確保互聯網融資在將來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對其所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這就需要首先對進行互聯網融資的相關人員的信息進行公開,這樣不僅能夠使得整個P2P網貸業務更加的合法化和透明化,同時還能對相關的融資人員進行有效地監督和管理,從而不斷提高互聯網融資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與此同時,作為證券與交易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對于進行互聯網融資人員的所有材料手續,需要嚴格地按照相應的規定和標準來進行審核,公布對投資者做出買入、賣出或者持有該收益權憑證的決定有重大影響的全部信息。如果投資者一旦發現有重大信息遺漏,或者是有相關材料作假,那么可以隨時通過相關的途徑來追償損失。
(二)加強對借款人身份的真實性審核
為了更加有效的保證互聯網融資的安全性,不管是對于借款人還是放款人,對于他們的個人信息都需要加強相應的審核。在進行審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注冊成為互聯網融資平臺的會員,對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以及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需要進行詳細地登記。此外,作為借款人員,還需要簽署一份信用查詢授權書,從而對其信用等級進行明確地核實。在做好了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之后,還需要事先對相關人員的賬戶轉存小比金額,以驗證其賬戶的有效性。最后,根據融資人員所需要融資金額的大小來確定其所需要提供的證明材料,這些材料包括其相關的職業、工作狀況以及相應的收入證明等。如果融資人員不愿提供這些信息,那么互聯網融資平臺有權不予與貸款。從而有效的保證互聯網的融資安全。
(三)建立相對完善的內部風險評估體系
首先,對于借款人員的基本要求可以進行適當的提升。在進行互聯網融資的時候,相關的融資人員其年齡必須要18周歲以上,并且需要有640分以上的信用標準,這樣能夠確保互聯網的融資能夠更好地進行收回。其次,采取了差別化的信用風險管理策略。根據不同的借款類型,如信用卡債務重組、小企業貸款、購車等不同類型,要求借款人提供財產來源等借款申請材料。所提供的材料不同,借款人最終享受的利率和期限也不盡相同。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規避措施,能夠有效的規避互聯網融資的風險,從而促進互聯網融資在今后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加強融資期內借款人信用跟蹤及經營情況跟蹤
及時掌握借款人資金及運營情況變化,對借款人信用、還款能力及時評估,形成系統、連續的跟蹤報告,評估值在風險范圍之下的,建立預警機制并提出防范措施,如提供企業改善運營方案、提供有效擔保、減少預警企業的再融資信用等規避措施,盡可能的減少互聯網融資的風險。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利用互聯網進行融資的時候,為了更好地保證相應的融資安全,一定要對互聯網融資存在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這就需要相關人員今后的實際的融資過程中多進行總結,針對所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不斷的規避制度完善,充分利用互聯網融資平臺,最終促進互聯網融資獲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賈瀟.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分析及對現實挑戰的解構[J].金融研究,2014(08):175-177
[2]劉俊棋.互聯網金融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研究[J].學術探索,2014(12):124-131
[3]鄭艦.互聯網金融態勢分析與政府監管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對比分析角度[D].山東財經大學.山東.20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