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臻


摘要:增值稅于1954在法國首先開始實施征收。由于增值稅具有稅源充裕,稅負相對公平,不重復征稅等優點,因而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采用。然而作為經濟霸主又是近年來國際稅制改革主力的美國卻至今仍未開設增值稅這一稅種,美國國內曾就開征增值稅提出過不少討論與主張,但始終沒有徹底真正地實施過增值稅。到底美國具不具備引入增值稅的條件,美國實行增值稅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引起了國際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探討。
關鍵詞:增值稅 增值稅優缺點 美國稅制 可行性
一、增值稅概述
(一)增值稅產生的背景
增值稅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稅收制度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形成的產物。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全面摧殘,無論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經濟的飛速恢復和發展。當時,傳統的周轉稅由于多環節全額征稅造成嚴重重復征稅問題,且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生產分工越來越明確,而傳統的間接稅的課征導致專業協作化程度高的企業稅負重而專業化程度低的企業稅負輕,從而阻礙了工業生產向著“高、精、尖、大批量生產”方向發展,已明顯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于是增值稅的概念便應運而生。
(二)增值稅的概念
所謂增值稅,是指以生產經營者銷售貨物、提供勞務和進口貨物的增值額為課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間接稅。增值稅是按增值額計稅,增值額是商品勞務的銷售額扣減購入商品勞務的成本后的價值。具體在實施征收過程中表現為逐環節征收逐環節抵扣即扣稅法。通過發票及其他合法扣稅憑證注明稅款進行抵扣從而計算出應交增值稅。
應納增值稅額=產出*稅率-投入*稅率
=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當期銷售額*適用稅率-當期進項稅額
各國在實行增值稅中計稅原理是基本一致的(如上),而關于征稅范圍、稅率以及抵扣項目等其他稅收規定卻是不一的,這與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有關。
(三)增值稅的優點
增值稅具有征稅范圍廣,不重復征稅,中性公平等其他稅種不可比擬的優點。增值稅較之傳統的商品勞務稅,以其內在優點在財政、經濟、對外貿易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其一:從財政上看,能保證財政收入的普遍性和穩定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極為廣泛,涉及社會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方面,稅源充裕,且稅收收入不受生產經營的變化影響;其二:從經濟上看,實行增值稅消除了傳統間接稅的重復征稅弊端,有利于生產經營專業化協作化發展,具有較強的經濟適應性: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受產品專業協作化程度高低和流通環節多少的影響,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搞活流通;其三:從外貿出口上看,有利于鼓勵出口,做到出口退稅準確徹底,以提高本國產品出口競爭力。增值稅的優點這里就不多作論述了,總而言之,無數國家的實踐證明,增值稅在目前而言是良性稅種。
(四)增值稅的缺點
1、增值稅具有累退的性質
從最早法國實行增值稅以來至今,許多國家都對增值稅進行了不斷的改進與完善,但增值稅固有的累退性卻一直是理論界爭論的焦點。大多數征收增值稅的國家,稅率檔次多少不一,但共同的經驗教訓是,稅率檔次過多會極大增加稅收征管難度。因此,大多數國家都盡可能的采用單一稅率,或輔之以高低兩檔稅率(例如我國,僅設基本稅率、低稅率和零稅率三檔)以求簡化稅率,體現增值稅的中性原則,這樣造成了“收入越高的階層,實際承擔的稅負占收入的比重越低;收入越低的階層,實際承擔的稅負占收入的比重則越高”即使得增值稅具有了明顯的累退性,導致稅負不公。同時,征收增值稅會影響消費品價格的波動,對于同樣因征收增值稅而價格提高的消費品,對高收入家庭的實際消費水平產生的影響要小于低收入家庭,從而產生了不公平性。可見,增值稅在現實中的運用與理論中的還有一定差距。
2、增值稅的征管成本大,難度高
增值稅的稅務成本包括征稅成本和納稅成本。
(1)征稅成本
增值稅的征收管理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從稅務登記、專用發票的管理到納稅申報再具體到稅款的征收無不需要巨大的人力資源,其中的勞動力成本,稅務機關的運作成本等等都較大,加之輔助機關如監察部門、執法部門以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等等的成本,增值稅的征稅成本較之其他稅種確要高很多。
(2)納稅成本
對于需要繳納增值稅的企業,需要雇用職工來進行賬務記錄處理,增值稅額的計算、申報與繳納,專用發票的管理等相關工作,沒有完善的稅務會計核算部門的企業還需請其他稅務代理機構代理增值稅的各項工作,這樣企業的納稅成本遠遠不止想象的那樣少。
二、美國開征增值稅的可行性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看出,增值稅雖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總體來講,是瑕不掩瑜的。因此在法國成功應用增值稅后,增值稅便迅速席卷全球,目前,全世界共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開設了增值稅,甚至在一些國家已經成為主體稅種。而縱然增值稅已經經歷了六十多年的磨練與檢驗,美國卻至今仍未在全國范圍內開征過增值稅。對此,有的說法是美國稅制健全,稅收政策成熟,所得稅就足以滿足政府運作了,不必開征多余的稅種。筆者個人并不是太認同這個說法。對于稅種的選擇,是雙面的,不僅取決于稅收效率,征稅成本,還要考慮納稅主體的負擔能力,以及稅收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等等,而不能只考慮政府單方面的財政需要。而美國之所以始終未開征增值稅,是否是因為缺乏可行性呢?
(一)美國開征增值稅的有利條件
1、經濟條件
美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作為世界經濟大國,配套的經濟發展較為成熟,為開征增值稅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一旦開征,將會給政府帶來可觀的收入。美國稅收體系較為完備,稅務管理水平相應也較高,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從而保證增值稅的穩定征收。
2、其他條件
時間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增值稅自產生以來已經發展了六十余年,經過了無數國家的實踐與檢驗,并在運用中得以不斷完善。若美國實行增值稅,則是從一個較高的起點上開始的,因為它采用的將是在各個不同國家的不同經濟政治環境下日趨完善的增值稅,具有很大優勢,且美國可以充分借鑒吸收前人的經驗來完善本國的增值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美國開征增值稅的不利條件
1、現行稅制的制約
如表一所示,美國自征收所得稅以來,所得稅收入在政府收入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就奠定了所得稅在美國的稅制結構中的主體地位。美國現行稅收體系是以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稅為主體,企業所得稅、消費稅、財產稅等多稅種復合的稅收體系。而在現行稅收體系下開征增值稅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成本,獲取的回報更是與現行主要稅種所得稅的收入相差較大。據美國國會預算處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在美國征收稅率為5%的增值稅,在第一年可以得到近1000億美元的稅收收入,但即使如此,也不過是聯邦政府1992年個人所得稅收入4765億美元的1/4,與公司所得稅1003億美元基本持平,是聯邦政府1992年稅收總收入10918億美元的1/10左右。這一數據表明,實行增值稅預期增加的收入相對于現行稅制體系下的收入較少,這說明美國政府對開征增值稅的憂慮不無道理。
2、政治制約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采用分稅制的稅收制度,因此州政府與聯邦政府都具有征收稅收的權力,且稅源共享,但各州對同一稅種可能采用不同的稅率征收,這也是美國聯邦政治制度在稅收制度上的反映。而在現行稅收體系下,美國州政府和中央政府在稅收收入分配上已經形成既定的利益格局,如表二可見,美國州政府稅收比重較高,而開征增值稅無疑是對這一利益格局的破壞,若開征增值稅,征稅范圍,納稅主體,稅率這些基本要素都牽動著中央與地方的直接利益,地方和中央如何合理分配稅收收入這塊“大蛋糕”,是立法者對開征增值稅最大的憂慮。
3、文化制約
美國民主思想根深蒂固,美國民眾反政府干預,反中央集權的思潮盛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國增值稅的實施。因為增值稅一旦開設,帶來的財政收入增收潛力是巨大的,更有利于擴大政府規模,不少民眾擔心這使得政府成為更大的權力擁有者從而破壞民主政治經濟。因此實行增值稅極有可能引起美國人民的抵觸情緒,而民眾意見是美國推行各種制度的重要依據,因而這種文化壓力雖不是主要的障礙,卻也是持久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三、結束語
由上分析可得出,美國實施增值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在當前國內環境下,開征增值稅需要深度長遠的籌劃與準備,以克服各方面的阻礙因素,順應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在陣痛與不斷地抗爭中誕生的,利益的犧牲也是必然的。美國經濟學家安德魯·比格斯認為美國的財政支出水平在將來會越來越高,而目前的以所得稅為主體的說收收入可能無法維系美國政府未來膨脹的財政支出。因此,筆者通過這篇文章的探討,認為美國未來稅制改革實行增值稅是必然趨勢。而美國的猶豫不決也在此給我國當前稅制改革帶來了警示:一方面要吸收借鑒國際優秀成果,積極適應國際稅制的變化發展,與時代接軌;另一方面更要結合我國的具體的經濟發展水平、政策目標及與整個稅制的協調性,保持本國稅制的特點。只有兩者兼顧,我們才能在稅制改革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道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龐鳳喜.稅收原理與中國稅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年
[2]趙敏,崔南方.美國為何沒有設立增值稅[N].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3]U.S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1994年《Reducing the Deficit:Spending and Revenue Options》,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出版
[4]張玉曄,2003年第12期《財政與稅務》
[5]王婷,《美國不開增值稅的原因》
[6]董艷玲,2002年50期《瞭望新聞周刊》新華通訊社
[7]孫輝,2001年總第257期《海外之窗》
[8]艾倫·A·泰特,《增值稅:國際實踐與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88年出版
[9] Shawn Tully,《FORTUNE》
[10]包秀娟,2009年第5期《沈陽大學學報》F8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