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五梅++丁威
摘要:國家有權利轉讓礦產使用權,并制定了相關法律來規范采礦權的交易,意味著采礦權價值的評估有其現實意義,它促進著采礦權人盡可能合理和科學地對現有的資源有計劃的進行開采挖掘,這對保護礦產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采礦權;價值評估;收益法
中圖分類號:F42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礦產資源是存在地球表面以下的一種消耗性資源,具有不能夠再生的特性。目前能被人類利用的礦產資源越來越少,迫使人們必須要重視合理開發和合理利用能源的這一問題。礦業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解決能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礦產資源法明確規定礦業權被拆分為采礦權和探礦權,礦業權人可以對礦業權進行轉讓。隨著社會的持續進步和礦業制度的完善,采礦權價值的評估和研究被人們愈發重視。評估和研究采礦權價值方法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這項研究將對我國的礦業開發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證我國礦業權市場的穩定發展。
一、目前資產評估常用的三種方法
1.可比銷售法
可比銷售法又被叫做市場價格比較法,是將需要評估的資產跟較近時間段內的賣出去的資產作比較,得出不同地方再把資產的市場價格進行調整,進而明確被評估資產價值。所有投資者都不會在交易資產時給出高于市場同種商品的報價。
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就是用當前資產的重置成本與各項損耗值之差來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該方法計算的思維模式就是將資產重置從而完成評估,在該種思維模式下,所有想要購進該資產的客戶,希望支付的價格絕對不會高出該項目建設實施的投入建設成本。
3.收益法
收益法主要是對資產將來能帶來和產生的預期經濟收益換算成現值,用以評估資產價值。收益法遵循了資產評估的將利求本的原則,是資產評估中運用本金化和折合現金的模式,并采用相應的辦法估計預算出資產價值的手段。
二、三種評估方法在采礦權中的應用
1.采礦權價值評估采用可比銷售法
在對某一個礦山進行采礦權的價值評估時時,可以參照評估目標環境雷同、地質類似而且是近期做完采礦權讓出的企業,把上述企業的各種參數進行比較來看,進行差異分析,然后對評估的價值進行相應調整。
2.采礦權價值評估采用重置成本法
采礦權是一種特殊的資產,它的重置成本基本上可以看作探礦權的重置價與探礦權的使用費之和。該評估方法計算示意如下:
計算公式:
其中:Pa——探礦權價值;Pb——探礦權重置全價;F一一加權平均效用系數;
探礦權重置全價包括各類地質勘查實物成本,及其他地質工作、綜合研究及編寫報告、巖礦實驗、工地建筑等費用。
3.采礦權價值評估采用收益現值法
在礦山采礦權經營期內,銷售收入與總成本費用、銷售稅費及附加、企業所得稅和社會平均收益的差值為剩余凈利潤。采礦權的價值就是這個剩余凈利潤的現值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一一第年凈收益;一一第年社會平均收益;r一一貼現率;n一一計算年限,i=1,2,3,…,n
采用以上方法來計算每年凈利潤,這與通常的會計原理一樣,所以它的計算結果容易被人們接受和理解。
三、三種采礦權價值評估方法存在的缺陷
1.可比銷售法
可比銷售法在中國現階段還不能夠施行,原因有三:一是中國采礦權市場買賣時間很短,有效的案例資源少,參數確定困難,甚至有些資料還處于無法采集或空白的狀態,即使是現有轉讓成功的案例,其評估結果多數不科學,起不到參考價值;二是可比性會隨著時間的逐步遷移進行變化,而且時間遷移是影響可比性的重要因素,歷史數據往往不能起到參考作用;三是在采礦權買賣中,有一些隱私內容無法公布出來,涉及技術等方面,如果進行可比銷售計算,在缺失某項內容的前提下,其結果也是不正確的,因此,即使對相關參數做出了調整,也無法滿足市場需要。
2.重置成本法
該種方法不適用于采礦權評估,主要是因為:很難有什么途徑計算出重置成本。礦業資源的形成過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在一級市場第一次交易時,沒有所謂的重置成本,同時礦產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的一種,其加工費用和市場價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上述兩種變化的變化量可能相當之大,因此,采礦權的基礎成本與一定時期之后的采礦權成本的對應性較弱,基礎成本對于投資人來說,只具備參考價值罷了。
3.收益法
盡管收益法比其他兩種方法更加科學、合理,但并不是盡善盡美的,雖然收益法是實際的采礦權評估過程中常用的方法,但是該法中的折現率的確定是個難題,如果選擇數值較大的折現率,其資產投資的不確定因素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應,但是會導致多種潛力項目的價值被低估,如果選擇一個數值較小的折現率,使用DCF方法對礦業企業的運作項目進行評估的話,對于某些采礦權項目的估值就會偏高。因此,使用該方法就會使得對礦業企業的評估結果很難做到準確合理。
四、結論
礦產資源是大自然基于人類的寶貴財富,但是它也是一種消耗性的資源,具有不可持續的特點,它因其稀少、有價值、具有開采權而成為一項資產,具備了一定的價值。因而對采礦權價值進行科學評估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在前面分析了三種常用的不同資產評估方法以及它們在采礦權中的應用,以及這三種方法各自存在的不足,綜合可以看出,收益現值法是目前唯一具有實際意義及推廣意義的方法,它將促進采礦權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榮閣,王淑麗,石曉琛等.礦產資源評價與礦業權評估[J].資源與產業,2009,11(3).
[2]符賢.淺談礦產評估在地質找礦發展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11).
[3]張樺.礦產資源價值觀及采礦權評估方法研究.成都理工學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