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加坡人民執政黨不斷吸收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因素,逐漸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廉政制度文化,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制度對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與新加坡都屬于東亞國家,具有相似的文化特質。因此,學習借鑒新加坡廉政建設的制度文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制度體系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新加坡;廉政制度文化;文化模式;借鑒意義
中圖分類號:D2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76-02
各民族在不同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逐漸行成的風格迥異文化模式,對社會個體的行為發揮不同作用。新加坡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儒學對國民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都有重要影響,華人占新加坡總人口的78%,這些華人在中國文化模式長期熏陶下也行成了相對穩定的評價標準和行為準則,可見,中國和新加坡在文化傳承層面有許多相通之處,所以從文化模式的視角分析新加坡廉政建設的經驗可為我國深入推進廉政改革提供理論啟示。
一、文化模式的定義及其現實意義
所謂文化模式是特定的民族或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的人們所普遍認同的,“由內在的民族精神或時代精神、價值取向、習俗、倫理規范等構成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或說基本的生存方式或樣法”。[1]通過多種文化的整合,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特質傾向于整合成一種文化模式,即不同特質的文化就形成了一種兼具“內在統一精神和價值取向的文化模式”,[1]文化沒有政治經濟制度那樣強烈的影響力,但是文化的力量卻能穿透時代的隔膜,跨越政治經濟體制的壁壘賦予人的行為以根據,甚至于對一定時代政治經濟制度的行成發展都有巨大影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早在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就構筑了一個以道、儒、墨三家之學為代表的,以人為中心的融自然、人文和科學為一體的文化模式,雖歷經千年風霜洗禮,中國文化的精神特質對當今中國社會的影響仍非常巨大。同樣深受儒學傳統影響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儒學占主流意識形態的國家,上至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都將儒家經典視為安身立命的規范,無時無刻不以此約束自己。
通過這種共時的民族文化特質的比較在不同文化間建立堅固的紐帶,及更為廣泛的歷史性聯系,文化模式就可為當今時代的文化互融提供理論依據。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借鑒與融合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十八大以來,黨始終堅持秉承依法執政的基本理念,緊抓廉政建設,切實解決黨內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也提出“老虎”“蒼蠅” 一起打,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反腐倡廉深得民心。但隨著肅查貪腐的進一步深入推進,我們廉政制度改革還會面臨許多問題,所以我們需要虔誠謙虛地向廉政文化建設成就斐然的新加坡學習。
二、 從文化模式角度看新加坡廉政建設
新加坡執政黨自上臺以來一直致力于整治貪腐,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廉政制度文化,建立了具有儒家人本特色的教育制度、以高薪養廉為代表的管理制度、多位一體的監督制度以及以“零容忍”著稱的懲罰制度,效果顯著,引來各國學者研究學習。
(一)廉政文化之教育。
新加坡是一個非常重視公民教育的國家,其廉政教育將先進文化的積極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并逐漸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塑造國人高水平文化素質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青少年開始,政府機構就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相關肅清腐敗,弘揚廉政的系列大型教育活動,將誠信教育、廉潔教育納入中學生學校教育的必修科目,以培養學生昂揚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
新加坡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決定了儒家思想成為廉政制度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上世紀新加坡政府就把儒家文化作為國民的基本行為規范,提升到國家意識層面,將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賦予新的時代意義,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并弘揚,力求在國民文化中樹立拼搏進取、敬業奉獻、文明禮讓、廉潔奉公的新加坡精神。長此以往每個新加坡人都把個人品行作風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嚴厲打擊貪腐,在新加坡戴上貪腐帽子的官員不僅要為自己的不正直行為買單,如接受社會各階層的譴責,信用度大打折扣,難以在社會其他行業立足等等,就連家屬也被貼上“不誠信、不正直”的標簽受到周圍人的排擠。
(二)廉政文化之監督。
新加坡是一個非常重視利用新媒體形式肅清反腐的國家。在新加坡,為最大限度的發揮輿論反腐的作用,社會媒體大都非官辦,具有高度的獨立性,而且他們都以盈利為目的,為博人眼球不惜費盡心機追蹤收集包括公務員在內的政府官員的政治新聞,一旦政府官員有違清廉的行為被媒體曝光,必將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在社會一致反腐的輿論氛圍下新加坡政府也主動出擊,借助新媒體,為民眾投訴或檢舉腐敗行為提供一個有效平臺。必須一提的是,新加坡并非一黨執政,雖然人民行動黨執政多年,但是實際上新加坡注冊的合法政黨有24個,法律規定新加坡實行自由選舉制,因此每個政黨都有機會當選,如此一來其他政黨必不可少的就會密切監督人民行動黨的行為舉止是否違憲,一旦人民行動黨腐敗問題突出或反腐不力,必將引起國民不滿,得不到國民支持只能下臺。這種監督形式有學者稱之為“影子內閣”,不無道理。
(三)廉政文化之懲戒。
中央公積金和退休養老金既是新加坡政府公職人員的高福利、高保障,又是懲罰貪污行賄官員最好的利劍。眾所周知,新加坡奉行厚薪養廉,高薪養賢的經濟政策,即使在國際上公務員群體的收入也算最高的。以中央公積金為例,新加坡公務員的公積金是相當可觀的,是公職人員的一大筆保障,但是一旦發現有貪污違法等不正當行為,全部公積金就被沒收。
新加坡的懲罰項目之多,罰金之高,懲罰之嚴也為世界少有。在新加坡的任何一個公園漫步,標明懲罰金額的警示牌隨處可見,甚至于在公交車和地鐵上都能找到警示牌,而在中國嚴禁不止的闖紅燈,在新加坡至少要罰20新元。李光耀曾表示:“有人主張對待和懲罰罪犯應該從寬,認為刑法減少不了犯罪,我從不相信這一套。”[3]所以,新加坡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保留并堅決實施鞭刑的國家,無論是誰一旦定罪就必須執行鞭刑,犯貪污罪的成年男性加倍鞭笞,即使主審法官也不能法外施恩。可見,人民行動黨肅清貪腐的決心之堅定。
三、新加坡廉政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一)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
一直以來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將儒學思想作為國家意識,大力宣傳并弘揚廉政文化、廉政理念,使儒家文化傳統在新加坡這個移民國家扎根,生生不息。儒學思想源于中國,其中的很多道德理念和思想意識,仍對當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具有指導作用。在這一點上我們就該向新加坡學習,充分挖掘并吸收本土文化中具有正面力量的東西,并與時代理念、廉政建設的基本點相結合,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新加坡因其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其廉政制度文化中也能找到西方文化的影子。尤其是健全的法制建設和司法體系,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頗大,在廉政建設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可謂是“中西結合”的典范。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以謙虛開放的心態,在堅持自身“政策空間”吸取借鑒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同時,學習西方法制文化中合理科學的部分,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
(二)政府信息透明化。
政府權力過大必不可少的會留下“尋租”腐敗的隱患,這是一個亟需制度改革才能解決的問題,關鍵就是要加強新聞媒體、各基層民眾的監督,形成多方位的監督體制。如今中國大部分的新聞媒體受政府和政黨的領導和制約,沒有自主權,所以為了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走的更遠,我們必須改變這種被動局面,給予新聞媒體足夠的言論空間。
在制度改革層面,必須進行實質性的政治體制改革,使憲法賦予人民代表的監督權力落到實處,而不是虛化。近年來,有人曾戲稱人大代表是“三手代表”,即舉舉手、拍拍手、握握手,折射出人大代表權利的弱化。自十八大以來中紀委反腐斗爭成績斐然,如果能夠與人大代表自下而上的對公職人員的監督和反饋相結合,二者齊頭并進,那么把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往深化、細化推進將指日可待。在中國大陸,共產黨一黨執政,各民主黨派都要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直接造成人民政協多流于形式無法進行強有力的監督。要使人民政協的職能真正落到實處,關鍵就要在體制內進行改革,讓各民主黨派能夠有效發揮民主監督的職能,開辟社會不同層面、不同身份的人士肅清反腐的路徑,為我國反腐倡廉工作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掃清障礙。
(三)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古往今來,中國政府歷來重視人治在詮釋法律規范、維護市民社會的穩定以及構建大同社會等價值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所發揮的向上作用,但是無數實踐表明,僅靠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肅清腐敗必然是挫折不斷的,嚴厲的法律手段及與之配套的司法體系才是當今我們深入推進反腐倡廉的關鍵所在。為此,就要結合中國國情以及世界形勢,聽取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意見,量身定做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貪腐的法律制度,如《廉政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條例》等,保證反腐斗爭的合法性、有效性和連續性,切實做到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陳輝.衣俊卿:文化哲學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交匯處的文化批判[J]. 學海,2003(01)
[2]馬忠,魏向前.新加坡廉政建設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寧夏黨校學報[J],2010,12(02)
[3]曹文澤.教育系統廉政文化建設的國際比較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J],2010(2)
作者簡介:王欣(1992—),女,山東東營人,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