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樂飛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6.09.029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高職院校實現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研究現代學徒制的形勢,分析了現代學徒制在政策制度保障、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方式、職業素養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首個跨專業跨院系的定制班——圣泓班為例,介紹在現代學徒制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通過校企共同完成招生、制定培養方案、實施教學過程、實施考核評價,培養基于“互聯網+設計”的創新性復合人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 校企合作; 定制班; 互聯網+; 圣泓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09-98-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king 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nhoo Class as an example
Xuan Lefei
(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alter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 problem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policy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 on are analyzed. Taking 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rst multi-disciplinary and cross department of custom class -- the Sunhoo class as an exampl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re introduced. Through the joint enrollment, joint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rograms, joi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and joint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mpound talents of "Internet plus design", the good results have achieved.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stom class; Internet plus; Sunhoo
0 引言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以校企融合與互動為主要特征的對接協調式人才培養模式[1];是某些西方國家實施的將傳統學徒制與現代職業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學校與企業、行業合作式的職業教育制度”,是對傳統學徒制的延伸和發展;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專業知識教育與實踐技能培訓相結合;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知行合一,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2]。
從2011年現代學徒制首次在江西省新余市進行試點以來,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于推行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在認識上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2015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名單,共有165家單位獲批成為試點單位,其中浙江省有3個地區成為試點地區,6個學校成為試點單位。雖然在試行中某些地區某些高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國起步時間較晚,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了較多的困境,需要我們探索和解決。
1 目前我國試行現代學徒制的形勢與現狀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黨和國家在經濟新常態下對我國經濟如何轉型升級提出了明確的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如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時代的來臨,現有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面對經濟新常態和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新興的現代學徒制就變得炙手可熱。“訂單班”培養、“雙元制”試點被許多職業院校紛紛效仿,政府與企業、企業與學校、行業與學校間的合作關系日益緊密,逐步實現了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學生,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深化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3]。
2 目前我國試行現代學徒制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政府、學校、企業都十分重視現代學徒制教育,在建立試點單位和學校的基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畢竟因起步時間晚、政策保障不夠等因素,現代學徒制教育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也未形成其獨有的教育體系,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瓶頸。
2.1 推進現代學徒制教育政策保障不夠
2014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同年,9月5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意見中對完善工作保障機制提出了四點要求,其中第三點就是加大試點工作的政策支持。雖然推行現代學徒制教育試點已經上升為了國家意志,而且政府也有了相應的指導性意見,但是,在推行的過程中還是普遍遭遇到了困難,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對校企合作的稅收制度、撥款政策、優惠政策等方面支持和推進力度不夠。
2.2 全盤照抄西方經驗未必適合我國職業教育
不可否認,西方的職業教育尤其是瑞士和德國的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界的典型代表,而現代學徒制又是兩國職業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4]。我國現行的許多現代學徒制教育理念及實施手段是參考了上述兩國的經驗,但是每個國家的職業教育均有其自身不同的發展歷程和政治背景,并不適用于其他國家或地區。因此,全盤照搬西方經驗是不可取的,若想構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就必須立足與本國的基本國情,符合中國特色。
2.3 目前仍是低水平的校企合作、企業與個別專業的合作,并未涉及到專業群的合作
現在大部分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還只是停留在初級階段,是一種比較片面/單一的合作。雖然很多專業與企業都簽署了各類校企合作協議,也進行了一些合作,但是合作是局限在雙方的既得利益上,很少會注重合作雙方的可持續發展。另外,現在學校與企業開展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教育大部分只針對某個專業,并未擴展到專業群,限制了學生的選擇性,這不利于設置多元化的課程,故合作單一,效果不佳。
2.4 學校未能充分利用“賣方市場”這個優勢來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現代學徒制教育[5]
從目前的就業環境及學校與企業“買、賣”雙方的互動關系來看,現在已逐漸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整個人才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企業無法從人才市場招聘到合心意的人才。究其原因,學校并未根據產業發展的需求或是企業崗位的需求來設置專業及課程體系。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能夠為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時必須要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滿足企業崗位需求,并且要對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由此縮短學生適應崗位的時間,實現校企雙方共贏。
2.5 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的不夠
職業院校固然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場所,更應該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搖籃,因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目前,在我國的職業教育培養中,只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而缺失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對企業的忠誠度,這樣才能夠為企業、為社會提供他們所能認同的人才。
3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為適應市場變化對人才需求的提升,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圣泓工業設計創意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學校第一個跨院系和跨專業的現代學徒制班,以培養“互聯網+設計”的創新性復合人才為目標,適應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經過前期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建設經驗總結如下。
3.1 共同完成招生
作為第一個跨院系和跨專業組建的定制班,學員由計算機類和設計類專業11名同學組成。在完成定制班招生的同時,學員通過企業的面試,與企業簽訂相關的協議,明確了實習的時間、崗位、薪資等情況,在完成學校定制班招生的同時,同步完成了企業的招工流程,實現了招生即招工。
3.2 共同制定培養方案
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滿足企業需求,校企雙方成立人才培養專業委員會,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由學校產學合作處牽頭,分管校領導負責,組成行業協會、企業高管、分院領導、專業教師組成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3.3 共同實施教學過程
圣泓班學員先在學校經過兩周的集中培訓,學習了互聯網、創新創意、圖像處理等基礎課程,即赴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主要由企業工程師帶領,以真實項目為依托,在“做中學”。每兩周,安排學校教師赴企業園區進行現場檢查,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對接企業需求,為下一步實施與調整培養方案提供建議與意見。每個月,學生回校進行匯報,了解學生近一階段的學習與工作情況。校企雙方共同實施教學,真正實現了工學交替。
3.4 共同實施考核評價
除了日常的監管考核,學期末,校企雙方通過考核匯報會的方式對圣泓班學員進行考核。考核匯報會評委由企業師傅和專業教師組成。學員分別用PPT、圖片、視頻、網站以及手機APP等多種方式進行匯報,分享他們的工作成果和實習感受。評委根據匯報情況,給予綜合打分,既對學員的專業能力進行考核,又要重點突出對學員職業素養的評價與考核。期末成績可成為學生在企業今后晉級的重要依據。
3.5 共同培育創新精神
為培養學員創新精神,學校開辟專門場地,成立創客空間,作為圣泓班學員在校的學習場所。創客空間由學員自己參與設計,是學員的家。學員可以利用在企業學習的相關知識,在創客空間進行創意實踐,讓其成為創意設計的孵化器。
4 結束語
我校首屆圣泓班學員經過半年實習,完成了從學員到學徒,再到公司骨干的角色轉換,薪資收入超過同期實習生30%。學員有目標,有激情,他們為了拿出滿意的作品,會主動加班加點,遇到問題,學員之間會進行研討、協商,相互幫助。圣泓班的成功經驗,為下一步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在我校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趙志群,陳俊蘭.現代學徒制建設——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
重要補充[J].北京社會科學,2014.1:28-32
[2] 關晶,石偉平.現代學徒制之“現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
2014(10):97-102
[3] 程宇.我國現代學徒制的政策發展軌跡與實現路徑[J].職業
技術教育,2015(9):28-32
[4] 賈文勝,梁寧森.瑞士現代學徒制“三元”協作運行機制的經
驗及啟示[J].職教論壇,2015.25:38-43
[5] 李祥.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常
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