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成良+楊和生
摘要:對現代母豬的營養特點其母豬的生長、妊娠和泌乳等各個階段的營養需要及飼養管理措施進行了介紹,旨在制定適宜的飼喂策略來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獲得最大的養殖效益。
關鍵詞:現代母豬;營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7-0041-02
隨著規模化、集約化養豬的不斷發展,母豬的營養管理越來越重要。現代母豬由于其營養特點不斷發生變化,實際生產中只有根據其營養特點進行飼養管理,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1 現代母豬的營養特點
(1)泌乳量增加。泌乳母豬到泌乳高峰期的時候泌乳量可達8~10 kg/d,即單位體重母豬的泌乳量超過了單位體重奶牛的泌乳量。所以現代母豬承受的營養壓力很大。
(2)生產性能更高。與30年前相比,現代母豬的繁殖性能大大提高,機體營養儲備變少。隨著遺傳改良,現代母豬變得越來越瘦,以致到繁殖時的營養儲備很少,因此對于營養缺乏就更加敏感。
(3)采食調節能力差。
2 后備母豬的營養管理
母豬一生的繁殖起源于后備母豬,因而后備母豬的選擇及飼養直接影響到母豬一生的繁殖性能,所以對母豬的營養管理應該起始于后備豬的階段。
2.1 后備母豬的最低標準
體重:145日齡體重95 kg,150日齡體重100 kg,背膘在95~100 kg體重時達到12~14 mm;性成熟年齡:165~170日齡。
2.2 配種時的年齡和體況
190~230日齡,體重125~135 kg,背膘厚16~18 mm。這是后備母豬的最低標準,如果達不到最低標準,則后備母豬的繁殖性能會受到影響,這些影響可能不會在短時期內表現出來,但會影響母豬一生的繁殖性能,如使用年限降低,使用周期內的斷奶仔豬數下降等。另外后備母豬需要有結實的骨骼、足夠的肌肉和脂肪(體儲)以及良好的繁殖能力等。
2.3 后備母豬需與育肥豬應分開飼養
后備母豬和育肥豬的飼養目的不同,后備母豬的飼養目的是為了繁殖小豬,育肥豬的飼養目的則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少的飼料達到最大的增重,所以二者對營養物質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分開飼養。
3 懷孕母豬的飼養目標
主要是保持母豬適當的體況,生產較多的仔豬以及得到出身重較大的仔豬。這就需要針對懷孕母豬的生理學特點制定相應的營養策略。
4 妊娠母豬的飼喂策略
母豬從斷奶到產仔可分為4個階段,需要制定不同的飼養方案。
4.1 斷奶到配種
該階段需要評估哺乳期間飼喂的效果來設定機體恢復的目標。對于初產母豬(1~2胎)可以采用催情補飼的方法來提高其排卵率而增加產仔數。
4.2 配種—配種后28 d
懷孕前期的飼養管理關系到胚胎的存活和植入,此階段決定母豬的活產仔數,因此需要嚴格控制母豬的采食量,尤其是剛配完種72 h內采食量應控制在1.8~2.0 kg。另外此階段需避免對母豬的條件刺激。因為條件應激反應會導致脂肪脫落,從而造成產仔數降低。
4.3 配種后29~85 d
用于生長和機體儲備的恢復,此階段決定了出生仔豬的健壯程度。日飼喂量應提高到2.5 kg左右。
4.4 配種后85 d到產仔前2 d
胎兒的快速生長和乳腺生長期,飼料日喂量再增加0.5~1.0 kg,建議為初產母豬和經產母豬配制兩種不同的日糧,因為二者的營養需要是不同的,初產母豬除了保證嬰兒的生長發育外,自身還要生長,所以初產母豬需要更高的營養濃度。
另外很多學者在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中引進了一個新概念—“圍產期”,這個概念是從奶牛養殖上引用過來的,因為豬和牛一樣,在圍產期存在很多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小豬的生長發育、甚至影響母豬一生的繁殖性能。有研究表明,雖然懷孕母豬在產前一周體重還在不斷增加,但是就母豬身體而言已經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了,因此圍產期母豬需要更特殊的營養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如:由于母豬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除了給其飼喂高質量的日糧,還需在日糧中加大B族維生素的用量,因為其與脂肪代謝相關,可幫助母豬為胎兒提供能量。鉀離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礦物質,它可以保持母豬機體的離子平衡。但是母豬妊娠后期很容易出現離子失衡的情況,處理得不好會導致母豬流產。
5 泌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泌乳期的飼養目標是生產足夠的奶水,飼養出大量健康、體重大的仔豬;另外要盡量避免母豬的體損失,斷奶后盡快發情配種。大量的研究顯示,泌乳期的不當飼喂會造成母豬繁殖性能的降低和淘汰率的升高。
5.1 采食量
研究表明,假設1頭母豬帶10頭小豬,則其日采食量達到7 kg才能滿足泌乳需要,然而事實是目前很多豬場根本達不到,尤其是在夏天,母豬的日采食量會降到4 kg左右,這樣就會造成母豬泌乳期體組織的嚴重消耗,影響其以后的繁殖性能。所以,對于哺乳母豬而言最關鍵的是如何提高采食量,降低體損失。
5.2 日糧的養分必須充足而均衡
能量:泌乳母豬能量攝入的80%以上都用于產奶,因而在產乳高峰期需要高能量的日糧,一般日糧中能量濃度要求達到13.8 MJ/kg。在炎熱的季節,可以在飼料中加入一定的油脂來幫助提高日糧的能量。
蛋白質和氨基酸:泌乳母豬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是極其重要的,泌乳母豬的泌乳和維持都需要氨基酸。考慮氨基酸的用量時一定要與能量一起考慮,不然會影響其吸收和利用。
其他營養素:除了能量和蛋白質,其他營養素例如維生素E、生物素、核黃素等對于哺乳母豬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日糧中添加充足的維生素E可以預防無乳綜合征的發生。
5.3 飼料原料的選擇
泌乳母豬對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很高。當使用玉米+豆粕以外的其他飼料原料時,需要檢查幾種氨基酸的含量和可消化程度。
豆粕:去皮豆粕的氨基酸可消化率非常高。
副產品:麥麩皮等的氨基酸可消化率很低,可能會有一種或幾種氨基酸缺乏。
魚粉及其他動物蛋白原料,可改善氨基酸的平衡。
泌乳母豬對能量的需要高,配制日糧時可添加脂肪來提高能量采食量,特別是夏季,提高乳脂率可增加仔豬的體能儲備,提高仔豬成活率。
6 小結
母豬的飼養管理不應對繁殖周期內某一階段孤立地加以考慮,而應該綜合考慮。如妊娠期內發生的事件會影響其以后的性能;泌乳期內飼喂不好將不利于下一次配種;在泌乳期內母豬體重減輕過多時會在下一次妊娠期內快速增重而恢復體況,這會誘發激素失衡而導致胚胎死亡和窩產仔數減少。
實際上,無論是妊娠母豬還是哺乳母豬,要把握一個原則,即盡量減少母豬體重的變化,妊娠期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泌乳期不能有過多的體損失,只要能做到這一點,自然能養好母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