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30日文章,原題:俄羅斯歡迎一波波的中國“紅色游客”要想知道如今俄中關系有多好,到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看看就知曉了。每周,一車車中國游客前來緬懷王明。這名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與俄羅斯一些著名作家、作曲家和政治家被安葬于此。程玲(音)是上海的一名會計,她說:“我們來了解列寧和斯大林,了解他們如何創建這個國家。”
俄與西方關系惡化,經濟受到制裁和低油價重創,卻迎來創紀錄數量的中國游客。他們借助盧布貶值、團體游免簽證的機會追憶共產黨歷史。
紅色旅游正在中國內外紅紅火火。2015年俄中正式同意開放紅色旅游路線,并在毛澤東出生地韶山簽署協議。位于漢堡的中國出境游研究所所長沃爾夫岡·阿爾特說:“赴俄旅游被視為政治上正確。”此外,法國和比利時的恐怖襲擊也令許多中國游客擔心,“俄羅斯被視為一個很安全的去處。”
據市場調研機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數據,今年赴俄中國游客將超過110萬人次,比去年增加約16%。這使俄位于中國游客主要目的地第16位,排在美法之后,但在英國前面。
去年游俄的中國人多達一半去了俄歐洲部分,包括更富裕、歷史味濃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明年是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百周年,估計會有大量中國游客涌入。除了共產主義懷舊,資本主義的抄底也是吸引人之處。在莫斯科的商場,中文的牌子宣稱價格優于香港。來自山東省的一名游客提著大包小包的商品,“歷史固然不錯,但這個更好。”▲
(作者埃米·費里斯,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