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距離美國大選最后的決戰已經不到10天時間,在已經結束的美國總統候選人三輪電視辯論中,相互攻擊和揭丑成了主要內容,再去掉關于美國內政話題的討論,外交政策方面的闡述和辯論顯得尤其稀少,甚至所占時間連1/6都不到。不過,中國和俄羅斯是希拉里和特朗普不約而同都提到的關鍵詞。無論誰會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比較二人對中俄政策的異同,都有助于我們了解后奧巴馬時代中美俄三角關系的走向。
對華政策有“軟”“硬”之分
美國兩黨在中國問題上存在基本共識,那就是:中美兩國雖地處世界不同地區,但都是超級大國,且經濟相互依賴性很強;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可以對國際事務中一些棘手問題具備影響力的國家,如朝核問題——這些因素都造成美對華態度復雜難定。同時,雖然民主黨和共和黨經常因為對華貿易和外交政策爭執不休,但美國政府始終不敢對中國做出實質性制裁措施,皆因擔心引發更嚴重的后果。
作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的主要推動者,希拉里非常重視亞太和中國事務,她的主要關注點是“在亞太地區建立與在大西洋地區業已形成的美國同盟體系一樣的伙伴關系,并使之持續穩定地為美國利益服務”。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相比經常口不擇言的特朗普,希拉里較為審慎。用她的話說,很難界定美國和中國是朋友還是敵人。她曾公開宣稱美國并不想抑制中國,但對兩國關系前景并非十分樂觀。希拉里在其著作《艱難抉擇》中曾寫道,處理美中關系中的矛盾應采取“讓時間決定”的方法,當下努力解決,對結果不期待太多。
特朗普方面截至目前所能看到的,主要對中國經濟政策進行猛烈抨擊,揚言上臺后將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關稅,以迫使中國政府簽訂相關貿易協定;同時還將針對中國破壞知識產權的行為制定更加嚴厲的規定,并打擊中國刺激出口的補貼行為。特朗普還主張減少美國外債,降低美國公司繳納的所得稅,增加華盛頓在與北京談判時討價還價的砝碼。值得注意的是,為抵制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要求,特朗普還提出美國應當增加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對俄政策有根本理念差異
如果說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希拉里和特朗普只是處理方式有“軟”“硬”之分,那么在對待俄羅斯的態度上,兩人則存在一些根本理念的差異。希拉里本人多次表示對普京沒有好感,對未來的美俄關系也持悲觀態度。希拉里一方面希望美俄繼續在控武上合作,另一方面卻呼吁美國及其同盟國聯合抵制俄羅斯的擴張行動。她還支持加強北約同盟和歐洲能源安全體系,并暗示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相比之下,特朗普除了公開稱贊普京比奧巴馬“強多了”,還主張美國與俄羅斯強強聯手組成新的“同盟”,應對敘利亞危機等國際問題。據稱,特朗普競選團隊中的一些人與莫斯科關系非常密切,希拉里方面也借此不斷在競選中指責對手。雖然在烏克蘭問題上特朗普與當今美國政府和希拉里一樣,口徑一致地撻伐俄羅斯,但總體來看,特朗普對待俄羅斯的態度遠不如希拉里那樣堅定且有一致性,且個人情緒化色彩較濃。
希拉里或特朗普將如何“打開”中美俄三角關系筆者認為,在希拉里和特朗普對中俄態度異同并存的情況下,把握兩者未來對中美和美俄關系的“打開方式”極為重要。
首先,亞太政策是希拉里在國務卿政治生涯安身立命的根基,在美國亞太外交屢屢受挫的情況下,如果她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很有可能會將更多關注投向這一地區,美國與中國的外交“碰撞”也不可避免。另外,在國內左派勢力的壓力下,美國兩黨代表人物都對奧巴馬力推的TPP表達了不同程度的反對意見,認為其附加的政治外交意義已經超越了國家經濟利益,由此引發的失業等問題會導致社會不滿情緒升溫。但由于希拉里是“亞太再平衡”政策的設計者之一,所以目前她對TPP的態度較為曖昧。在美國,有一種說法是TPP最終會在希拉里的支持下獲得國會批準。這一結果也會對中美甚至美俄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比之下,特朗普并沒有提出太多關于鞏固或發展美中關系的建設性意見,反而是對中國的批評、指責多于對自身的內省,這種態度并不利于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
其次,希拉里任國務卿時曾力主改變冷戰時期的敵對強硬政策,將巧實力政策融入美國外交,主導美俄關系重啟。因此,如果成功當選,希拉里還會繼續為之付出外交努力,但手段可能發生大反轉。雖然希拉里對美國與中俄兩國的關系都持謹慎態度,但對美俄關系前景相對更加悲觀。羅伯特·卡根等美國“新保守主義”人士一再為希拉里當選背書,顯示美俄之間很可能因美式“排他主義”和俄式“強國主義”發生激烈沖突,在主權干涉和政權合法性等問題上集中發生理念碰撞。
如果說希拉里對俄政策會比奧巴馬更強硬,那么如果特朗普當選,美俄關系則很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兩國可能會“另辟蹊徑”地改變以前的相處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雖然不像希拉里那樣具備豐富的外交實戰經驗,但卻非常重視領導人個體對國家外交的作用。如果特朗普當選,他很有可能利用私人關系改變美中和美俄的關系格局。另一名共和黨代表杰布·布什也指出,美國應利用一些其他渠道與中國等國家發展更深層次的關系,而不是讓一些不和失去控制。
由此看來,希拉里和特朗普,無論誰將于明年入主白宮,中美俄三角關系都將翻開新的一章。希拉里曾說,雖然美中關系極具挑戰性,但兩國之間可以建立一種“正面、合作、全面的關系”;特朗普一邊罵中國“損害了美國就業”,一邊卻也表示“要和中國好好做生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希拉里代表并且會延續當前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那就是在其可接受的限制范圍內,繼續與中國在朝鮮半島、氣候變化、反恐等重大國際問題上增進互信和合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近年來中美之間齟齬不斷,但是中國政府倡導的建設新型大國關系的理念已經影響到了美國政府的外交態度,與俄羅斯實施的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強硬外交相比,顯然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弗里曼·斯伯格里國際問題研究所訪問學者)
環球時報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