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雷
摘 要:為了提高有效教學,應從反面,即無效教學來反思如何才能到達有效教學。文章從多媒體使用不當、缺乏對實驗探究課的可行性分析、教學目標缺乏合理性、問題設計缺乏吸引力等方面研究高中化學無效性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無效性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0-0035-01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雖然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課堂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課程講解也精彩紛呈,但一些無效的課堂教學仍存在,無效的教學行為對教學質量造成了直接的影響。為了提高教師講課的有效性,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教師應及時對高中化學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總結產生無效教學行為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來將無效性教學轉換為有效教學,進而實現高效教學。
一、多媒體使用不當影響教學有效性
目前,多媒體教學因具有形象生動、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雖然多媒體教學可以改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教學的效果,但是多媒體教學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幻燈片都是一閃而過的,學生未能將其中的知識點理解透徹,教學過程就結束了。許多教師認為教育現代化就是將現代化的技術應用到教學當中,但這并不是現代化教育的全部。為了避免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錯誤認識,過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建議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這節內容時,教師如果單純播放幻燈片,學生是不能記住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和知識點的。因此,教師應將常規的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相結合,在學習定義的時候使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在進行課堂練習時為提高效率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師可通過舉例子來對比化學反應產生的快慢,讓學生在對比中有更直觀的認識。在講課時,教師可以進行兩個小實驗,引入主題。如HCL+NaOH=NaCL+H2O,H2+CL2=2HCL,然后向學生發問:“大家知道這兩個化學反應的發生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嗎?你們覺得哪個發生得更快呢?”當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可以揭曉答案,前者千分之一秒即完成,后者百分之一秒完成。接下來可以展示一些常見的化學反應的圖片,增加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再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并對定義中的重點畫線,如“單位時間”“濃度的減小”等,讓學生注意對這些知識點的記憶。
二、缺乏對實驗探究課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每個學生的化學基礎各異,而實驗探究又是建立在牢固的化學知識和基礎實驗操作之上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實驗探究前應結合學生實際來判斷實施的可行性。以“鐵、銅的獲取及應用”為例,教師在進行實驗探究前應使每位同學了解并掌握基礎的知識,包括金屬鐵、銅的重要化合物及性質,然后再通過實驗來說明Fe(OH)2的制備,Fe2+、Fe3+的轉化與檢驗方法。總之,教師應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設計探究活動的問題與形式,從而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目標缺乏合理性
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而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將課標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對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進行合理有效的把握,防止內容擴展過度,影響教學的有效性。高中化學由必修與選修兩部分構成,呈現螺旋上升式。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加強對知識廣度與深度的把握,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化肥的生產與合理使用”時,教師應將教學目標設計為理解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常用的化肥(氮肥、磷肥、重鈣等)。同時,要讓學生對土壤的酸堿度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土壤酸堿性的改良措施。而對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Cl和常量營養元素Ca、Mg、S,則不需要進行過多的討論,因為土壤中并不缺乏這類元素。
四、 問題設計缺乏吸引力
問題的設置要貼近生活,突出學科特點。因此,教師應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地進行課堂導入,從而提升學生對化學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促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氫氣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2015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化學實驗室的爆炸事故,該事故是學生在使用氫氣做實驗時發生的。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何氫氣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大家知道生活中哪些方面會使用到氫氣嗎?應該如何避免類似的危險事故發生?”從而引發學生的關注與思考,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與學習,突破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教師應避免直接讓學生觀察氫氣,然后詢問其相關的物理性質,這樣只會讓學生感到乏味,降低其學習興趣。
五、結束語
總之,為避免無效性教學,教師應將多媒體教學與常規教學相結合,做到優勢互補,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對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分析。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對教學行為的有效與否進行分析判斷,善于總結,并及時改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春鳳.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吉林教育,2013(15).
[2]蘇建立.高中化學教學需要系統思維[J].教學與管理,2014(07).
[3]田寶宏.高中化學理論課教學模式新探[J].中國教育學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