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 要:中國當下正在進行的法院制度改革是一個由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法院的現代化應該首先是觀念的現代化,即司法理念的現代化,其次才是制度層面,即司法制度的現代化和司法管理暨運行的現代化。司法理念現代化決定著司法制度的建構和司法的運行狀態,因此,司法理念現代化在法院的現代化中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司法理念現代化的功能,探討了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理念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明確了現代司法理念的主要內容,提出了加強現代司法理念的養成與培育的建議與路徑。
關鍵詞:法院;現代化;司法理念;司法公正
司法理念是一個精神層面的概念,就法治領域而言,最高層次的理念是法治理念,司法理念是法治理念的屬概念?,F代司法理念是關于現代司法的功能性質、構造模式及其運行規律的系統理性認識,是支配人們在司法過程中的思維與行動的意識形態和精神指導,是關于司法現代化的認識論、方法論、本體論及價值論的有機結合,體現一種方法、一種態度、一種思想。現代司法理念首先是相對傳統司法觀念而言的,即相對于計劃經濟基礎上所形成的司法觀念而言的;其次是相對于西方的司法理念而言的,因此中國的現代司法理念又應該是本土化的司法理念;最后,中國的現代司法理念又應該是面向未來的,它指引中國司法改革和法院現代化的方向。
一、了解司法理念現代化的功能
司法理念指導司法制度的構建,對司法的運作具有巨大的導引作用,能夠為司法提供一個既定的模式。司法理念不僅為司法的發展指明目標方向和價值取向,而且還為實現它們設計具體方案、方式和方法。若要保證司法功能有效運行,不僅需要運用司法理念對具體司法制度及其運行進行分析,加深認識,而且還需要依靠司法理念對其進行評判、優選,以確立最佳實施方案。有什么樣的司法理念,便產生什么樣的司法模式?,F代司法理念直接影響著現代司法制度的創設、存廢和具體的運行。沒有現代司法理念作為精神指引的現代司法是盲目的,也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司法。
法院現代化首先需要現代司法理念的指導。特別是當前的司法改革,首先就是理念的改革,如沒有相對成熟和系統的司法理念作為指引,難以真正奏效?,F代司法理念,作為從司法活動中總結而來的一種科學意識形態,它通過對司法主體法官思維、行為的指引,作用于司法各個程序環節,其能動性是顯而易見的。良好的司法理念是法院改革的支撐。司法理念是法院改革中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同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這也成為一個由始至終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在認識上需要不斷解決好的問題。司法工作人員樹立良好的司法理念,發自內心地信仰法律,就能在司法工作實踐中達到心手合一。司法理念決定了法官對法院改革的態度。
二、努力建構和選擇具有現代中國特色的司法理念
中國現代司法理念必須反映司法權獨有的特征和司法的終極價值?,F代司法理念是現代法治原則的結晶,是法律文化的積累,是司法客觀規律的集中反映。
第一,現代司法理念必須反映司法權的本質特征。司法權是審判權,是判斷權。①司法權是審判權,是適用立法機關法律解決司法糾紛的權力,因此,現代司法理念必須反映司法權獨有的特征,如權威性、專業性等。②司法權是一種判斷權,司法的本質在于判斷。司法判斷需要司法主體獨立作出,否則就會言不由衷。而司法獨立的最高境界是法官獨立。如果法官能夠保持平等中立,司法公正同樣存在實現的可能。因此,司法理念必須反映司法權的中立特征。
第二,現代司法理念必須反映司法的終極價值,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十八大提出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把“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作為重要目標。人權是司法的終極目標。在人文關懷的法治社會,當自由的人們的權利實現受阻并依法提出主張時,司法才得以出現并彰顯其功能。司法作為法治的具體表現,其價值追求理應與法治一致,始終以“人本”“民本”為精神內核,以保障權利實現為永恒主題。
結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現代司法理念應該包括司法為民、司法公正、司法中立、司法專業、司法權威五個方面。
三、明確現代司法理念的主要內容
第一,司法為民。司法為民就是要求法官運用現行法律真正實現包括弱者在內的法律主體的平等、公平、正義等價值,體現在審判程序中則是法官重視個人的訴求、申辯、解答、陳述,等等。核心就是在司法過程中保護人民群眾的基本人權?!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法發 〔2015〕3號)明確要強化人權司法保障機制,彰顯現代司法文明。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社會公平正義有更高標準,對公正司法、嚴格司法、陽光司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待。要完善便民利民舉措,加強訴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完善人民法庭便民機制,推動送達制度等制度改革,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進一步拓展司法為民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高司法公開的規范化水平,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千方百計提高司法效率,防止和糾正案件久拖不結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第二,司法公正。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動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公正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證 。司法公正是指作為中立者的人民法院在審理各類案件時,對任何當事人都公平地適用法律,使裁判結果最大限度地符合實體公正。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兩者是辯證統一的,我們必須承認程序公正的重要性,因為程序公正是司法活動的外部特征,脫離程序公正去追求實質公正是違反司法裁判的基本規律的。同時,程序公正也是實質公正的重要保障,失去程序公正的司法審判幾乎不可能有實質上公正的結果。程序公正相對于實體公正而言, 其本身具有獨立價值,失去了程序公正,實體公正便無從談起。要徹底轉變重實體輕程序的審判觀念,強化程序意識,以程序公正為基礎,規范審判活動,嚴格遵守三大訴訟法及民事、行政證據規則的規定,絕不能越雷池半步。
第三,司法中立。要實現司法公正,就必須司法中立。我們的司法中立是區別于美國的司法獨立的。我國司法中立應是一種“積極中立”,法官可以依當事人的申請及依職權調查搜集證據,還可主持指導當事人提供證據和交換證據,對證據的判斷取舍有相對的主動性。之所以要將司法獨立推崇為現代司法理念的核心內容,是因為其是符合現代司法本質要求的內在規律。首先, 它是由司法活動本身固有特點所決定的;其次,它是源于裁判活動對裁判者自身素養的要求;最后,更深的理由在于司法權與立法權和行政權的不一致性和獨特性,司法權站在居中的立場之上,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它應當只服從法律。
第四,司法專業。司法專業包括司法過程的專業司法人員的“專業化”,主要是法官的職業化要求。司法人員的專業化,首要的舉措是把住司法人員的準入關。如果準入門檻過低,不能做到優勝劣汰,要實現較短周期內建立起高素質的司法人員隊伍的想法就容易落空。因此,建立統一的法律職業準入制度至關重要。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這一決定為司法人員來源的多元化提供了發展方向,也邁出了法官職業化的重要一步。法官職業化建設的要求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法官須由有專業素養的人來擔任;二是法官必須以專司審判為職業。因此要嚴格法官準入條件,建立科學的法官遴選機制,形成法院人才隊伍的合理布局。建設方向是正規化、專業化和職業化。職業化的法官隊伍應當是一支高素質、精英化、復合型專家的法官隊伍,推進此項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在政治、經濟、身份和職業行為等各方面給予法官群體強有力的保障。
第五,司法權威。司法權威的內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司法應當具有至上的地位。二是司法應該受到絕對的尊重。司法權威的核心是司法解決的終局性。司法貢獻于社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定紛止爭。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提之下,化解矛盾,平抑糾紛,應當是司法的神圣職責所在。這實際上是司法權威理念的必然要求。試想,如果司法裁判都不能終結社會糾紛,那么,糾紛的爭議者就只能尋求司法以外的手段來解決矛盾,其結果要么借助官員的權力壓服來解決,要么借助個體之間的爭斗,靠私力征服的方式來了結,這都是法治社會所不能容忍的。司法是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標志就是司法擁有崇高的權威,這是國際社會的一項共識。
四、加強現代司法理念的養成與培育
司法理念現代化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個與現代市場經濟、現代民主政治、現代理性文化共生共進的互動過程。只有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的改革發展,才能為司法理念現代化創造條件,開辟道 路;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司法觀念一旦形成并內化于心,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司法人員的行為選擇”。要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首要任務就是轉變司法觀念。
首先,要加強深化現代司法理念的宣傳教育。要以弘揚現代司法理念為核心,推進法院文化建設,廣泛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主題征文等文化活動,通過制作主題臺簽、主題壁紙等形式,加強現代司法理念的宣傳傳播,使現代法院理念真正融入廣大干警的日常行為規范之中,為順利推進現代法院建設奠定“靈魂”基礎。
其次,強化現代司法理念的培育養成。推進現代法院建設,關鍵在于理念。為此,要采取一系列培育措施,使法院干警牢固樹立現代司法理念。要認真開展現代司法理念的學習教育,堅持領導干部帶頭學習,采取研讀文件、討論交流、宣講輔導、專題培訓、法官宣誓等方式,引導廣大干警準確把握現代司法理念的各項要求。
最后,要貫徹現代司法理念到審判執行的全過程。結合執法辦案實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發現、培養、樹立一批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踐行現代司法理念的先進典型,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王秉乾.論WTO透明度原則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影響[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2]區惠妍.論法官的心證公開[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