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筱
他生于兵馬喧囂時的印尼,白手起家,于變數中謀生機,屢屢險中得勝,人稱“印尼錢王”。他感嘆世事滄桑莫測,在無數風波中飄搖前行。
印尼華商李文正將自己活成了傳奇。
他生于兵馬喧囂時的印尼,憑眼界與精明,白手起家。
巔峰時,他是印尼僅次于林紹良的第二號私營銀行巨頭,人稱“印尼錢王”。
騎馬追馬
十幾歲的李文正駐足印尼瑪瑯市的路邊,盯著一棟歐式建筑出神。進出建筑的人手拎公文包,衣著光鮮,皮鞋油亮,神氣十足。他并未看到店里有什么商品售賣,便跑去問小學校長羅異天,才知道那是荷蘭人開設的銀行?!鞍彦X拿來拿去就能賺錢,又神氣?!崩钗恼X得這是個好生意,每次路過,他都要朝里面滿懷憧憬地張望。
30歲那年,已有不少人聽說李文正“想做銀行家”。沒有大資本,卻想開銀行,在很多人看來,這無異于“瘋狂”。但李文正清楚,銀行本質是中介,賺取利息差額,經營的其實是信用。
在1960年代的印尼,賣自行車的轉身就能成為銀行家,這件事就發生在李文正家隔壁。自行車店老板陳德發是他的同鄉,只用了3年,那家由自行車店變身的銀行就有了不小發展。同鄉吳文榮帶給李文正一個好消息,當時在困境中掙扎的“繁榮銀行”正等待資本加入。這家銀行總資產約有300萬美元,資本金10萬美元,因經營不善,已支撐乏力。李文正想要加股進入,條件是必須注入20萬美元,由此可獲得66%的股份,而當時他只有2000塊美金。
他必須先找到有資本和有信用的人,“要追上一匹馬,你就必須先找到一匹快馬?!?/p>
他先說服吳文榮的父親吳亞土及其舅父李亞梅加入,又請二人介紹客家幫丘和中、興化幫李亞燦,以及福建幫外號“大哥”的林聚善加入。他被推舉為董事長兼總經理,終于圓夢,成了一位銀行家。
李文正從小處著手,先易后難,從小到大,由近及遠,僅兩年時間,不但讓“繁榮銀行”突破困境,還使之在雅加達名聲日隆。
“繁榮銀行”讓李文正迅速學會了專業知識,也很快讓他見到了人性貪婪。一些年輕股東與客戶夜夜笙歌于夜總會,放縱客戶透支,另一些年長股東則經營“行中行”,吸收存款私下放貸,中飽私囊,呆賬壞賬轉嫁給銀行。李文正無力改變,只好讓位離開。此時,他已看準了另一家“宇宙銀行”。
“我必須找另外一匹馬,跑得更快的?!崩钗恼f。
在雅加達,李文正根基尚淺,找“快馬”實非易事。他先找到老師楊秀蓮,她是中華婦女會主席,丈夫汪大均是椰城華僑總會秘書長,掌握全部印尼有影響力的華商資源。李文正怕開口遭到拒絕,并未直接表明自己的“瘋狂”想法,只是不輕不重地談談天,順便講講自己的抱負和對銀行的思考。“他(汪大均)聽了覺得這個年輕人不錯,很有一套理論。取得他的信任后,我才請他介紹有影響力的財團?!?/p>
在當時的印尼,人說“無昌不成事”,“昌”即許乃昌、林德昌、黃源昌三人。黃源昌是印尼布業大王,也是布商公會主席,而布業是當時印尼最大的行業。李文正得知黃源昌喜愛打網球,為了迎合,便每早到黃源昌家球場陪同。同樣,對于開銀行只字不提,只是學網球,談網球。直到“大家興趣一致,談得來”,他才由淺入深,從生意談到具體的銀行經營。他回憶,當時他對黃源昌說,“銀行對我們華商太重要了,中華總商會里必須要有一家銀行?!秉S源昌回答,“你去做吧?!?/p>
除了黃源昌,林德昌也成為宇宙銀行股東。這一次,李文正籠絡了印尼咖啡大王、胡椒大王、橡膠大王、布業大王等名聲在外的行業翹楚。
到1966年,李文正接管了同鄉何清源的印尼工商銀行,又在泗水開辦印尼工商銀行分行,將這兩家銀行和繁榮銀行合并,改名為泛印銀行,使其成為印尼共和國成立以來首家私營外匯銀行。一年時間,泛印銀行便發展成為印尼最大的私營銀行。
幾年后,泛印銀行業務風生水起時,兩位股東因經營“行中行”被曝出丑聞,泛印銀行遭到用戶擠兌,最終請印尼銀行協助,才渡過危機。為避免再次引發擠兌,李文正并未報警。他用幾個月時間思考,是要做一個成功的銀行家,還是做一個好的銀行家?他記得父親臨終前對他的告誡,“不可虧待他人,不可貪人的便宜?!?/p>
布局
接手宇宙銀行兩年后的1965年,蘇哈托借“九·三”事件奪取政權。在印尼大學的課堂里,李文正從幾位海歸派教授口中聽到政府有意大力改革經濟制度,推動自由開放,相關計劃已取得國際貨幣組織與世界銀行的肯定。李文正對此次改革充滿信心。
當時,印尼政局動蕩,市場混亂,通脹已達到600%,貸款月息則高達20%,商人可以隨時變現還貸,因此,銀行放貸多數是無抵押的信用放貸,也少有壞賬。李文正認為,若印尼推動改革,制度改善,通脹將得以控制,借高利貸囤積居奇的商人定會遭遇重創,導致銀行出現大量呆賬壞賬。他未雨綢繆,提議董事會先人一步,降息求保。他的用意是,通過降息為市價一半來吸引客戶借貸,但前提條件是,客戶須還清之前的貸款,方可享受降息服務,與銀行簽訂新的抵押借貸合約。
最開始,股東們擔心此舉會在銀根奇緊的大環境下使銀行周轉失靈,陷入危機,但李文正則料定此放貸新策會引起轟動。果然,12%利息的廣告登報,僅占市價一半的利息讓新客戶爭相排隊到銀行開戶,3個月存款便激增一倍。舊客戶也紛紛還清貸款,再用足夠的抵押品爭取12%的新貸款。此舉很快將宇宙銀行的高風險貸款轉變為健康貸款。
1966年,蘇哈托新政權果然采納一些海歸派學者的意見,推行經濟制度改革和自由開放政策,物價大跌,盾幣上升,引發銀行風潮,壞賬激增,處處發生擠兌,每天都有一兩家銀行倒閉。而李文正當時掌握的四家銀行均得以保全。
泛印銀行丑聞曝光后,李文正在思考中重新找到方向——做印尼中央銀行以外的第二個支付清算中心——這又是一個近于瘋狂的念頭。
泛印銀行短視的股東并不是李文正需要的合作伙伴,他觀察印尼商業,當時經濟能量最大、最廣的是香煙行業,涉及人口多,市場廣且產業鏈長。掌握香煙行業,無疑會讓他更快接近目標。1975年,他胸有成竹離開泛印銀行。
天公作美,在去香港的航班上,李文正巧遇華商林紹良。在印尼,林紹良的財富和影響力都首屈一指。他是當時印尼政府授權的唯一丁香進口商,掌握著向煙廠分配丁香的權力,無異于手捏印尼丁香煙工業的命脈。對李文正來說,這是天賜的機緣。
一切從閑聊開始,從印尼經濟的前瞻到政治動向,從泛印銀行到未來開發銀行的計劃。李文正把建立清算中心的想法講給林紹良聽,并介紹自己的資歷、能力和為此所做的準備。3個小時后,林紹良開口邀請李文正參與自己掌管的銀行業務。林紹良的三家銀行,李文正選了正在困境中的“中央亞細亞銀行”(簡稱“中亞銀行”)。
始于毫末
1975年6月,李文正走進中亞銀行大廳。他從小處做起,重新編制中亞銀行的組織結構,分配經理部的人事安排,親自優化業務流程,簡化表格,改革會計制度和檔案管理制度。多重舉措,讓中亞銀行的業務能力突飛猛進。
3年后,他在印尼銀行業率先實踐電子化管理系統,為中亞銀行大量開設分行并建立全國性的服務網絡做鋪墊。用人方面,他采用舊部下參與行政管理,同時聘請當地商業領袖和資深商人或他們的后代、親戚做區域業務經理,教他們如何收集當地香煙商、布商、建材商等6個行業的前10名客戶,培訓他們記錄客戶喜好、背景、財產、銀行貸款、個人品德等信息,以便展開公關。
在此過程中,他出奇制勝,一改匯款40天才能到達的印尼銀行業慣例,提供“次日抵達服務”轟動全國,讓中亞銀行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短短5年時間,中亞銀行成為印尼第六大商業銀行,前五大均為印尼國營銀行。同時,中亞銀行也成為印尼銀行結算中心的第三大客戶。
他用了十幾年時間,讓中亞銀行的業務涵蓋了86個行業,打通上中下游商家,成為印尼最大的銀行業務網絡。
1977年,為推動中亞銀行成為外匯銀行,具備支付清算中心能力,李文正按印尼銀行規定,將旗下銀行合并,取得外匯銀行營業牌照,成為繼泛印銀行后印尼第二家外匯銀行。
1988年,印尼金融業歷史性的“PACTO 88條例”頒布施行,允許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所有銀行無限度開設分行。在這一時期,李文正讓中亞銀行的規??涨皦汛螅焖匍_設了150家分行,增設6000崗位。憑借李文正早已準備好的簡化工作流程和信息化系統,新員工一小時便可上陣應戰。依靠中亞銀行搭建的全國性服務網絡,這150家分行在半年內全部實現盈利。
1975年李文正接手時,中亞銀行總資產約有10億印尼盾,到1990年,中亞銀行總資產已增長至7萬5千億印尼盾,是當時印尼第五大銀行,李文正如愿將其打造成印尼銀行以外的第二家商貿支付清算中心。在此過程中,中亞銀行成功進軍美國,先是1977年參股Union Planters銀行,1985年又在紐約開設分行,成為印尼當時唯一的國際化銀行。
作為在世界范圍內享有聲譽的銀行家之一,林紹良也常借李文正自謙,“我不懂銀行,李文正才懂銀行?!?/p>
沒有銀行的銀行家
1989年,李文正心血管“細微的不正常”終于在這一年惡化為“心?!保龡l血管嚴重堵塞,必須做搭橋手術,風險很大。他感覺時間越來越少了,于是他將中亞銀行人事整頓扎實,擬定了公司分割合約。這件事成為不久之后林李二人分家的基礎。
1991年,李文正與林紹良正式分家,規則簡單,雙方不對各個企業的資產情況重新估值,無償交換在印尼中亞銀行和力寶銀行的股份,雙方在其他企業所有股權照舊不變。前后不到兩個小時,便完成了分家手續。
“力寶”是李文正1958年便想出的名字,“力”是資金,“寶”為源泉,他于1971年在新加坡開辦了力寶公司。與林紹良分家后,力寶成為李文正金融事業的又一個起點。這一次,他早已看清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起步便把目標放在美國與香港。他有兩步必下棋子——騎馬追馬,摸清環境。
他將力寶集團全球化分為三步,分別是人力資源全球化、資金全球化和業務全球化。
在中亞銀行開設150家分行的同時,力寶銀行也搶時間新開了100家分行。李文正提出讓中亞銀行和力寶銀行上市集資,林紹良不同意,后來,只有力寶銀行啟動了上市計劃。李文正回憶,當時人們排隊向經紀商購買力寶銀行股票,力寶銀行市值漲了近一倍。
在一次主題為“PACTO 88印尼金融改革開放利與弊”的電視訪談中,現場有人質疑力寶將不值錢的股票賣給大眾,有欺騙公眾之嫌。李文正無奈與其展開辯論,他解釋,按照規則,力寶的股票先是賣給投資銀行,再由投資銀行轉賣給大眾,而投資銀行的高價買進,買的是李文正的商譽和品牌。雙方無法溝通,最終由評委勸解才結束鬧劇。
1995年,李文正更為擔心的事應驗了。蘇哈托的三子托米在冼都購地數千公頃,請力寶集團參股開發。李文正不想與官場有太多牽扯,婉言謝絕。但托米找到穆爾迪奧諾出面,此人時任印尼國務院秘書長,權勢極大,雅加達官商都對他忌憚三分,李文正無奈參股25%。
開發進行不久,托米的財務經理向承建商和供應商索要傭金,以拖欠賬款作為威脅,消息傳開,一些大客戶陸續從力寶銀行取走存款。李文正意識到,這是一次擠兌風暴。最后,在印尼銀行和林紹良等人的幫助下,力寶銀行才免遭死劫。
3年后,亞洲金融風暴襲來,包括林紹良的中亞銀行在內,印尼幾家私營銀行紛紛隨風倒掉,實力排名前八的銀行五家被印尼銀行接管,僅剩力寶、泛印、宇宙三家。
自李文正進入銀行業到1998年,他已經歷了5次擠兌風暴。這時,他心底已隱隱打起退堂鼓,擔心讓下一代接手銀行業是否妥當。最終,李文正把力寶銀行賣給了馬來西亞的聯昌國際;也將力寶集團在香港的銀行業務轉手給了中國合作伙伴。這意味著,他把一切銀行業務都脫手了,成為“沒有銀行的銀行家”。
為什么要脫離讓他起家、從而建立龐大家族企業的銀行業呢?
他說:“因為當銀行達到一定規模后,就不再是我的家族企業,而是一個社會企業。我更不能把它視為我的個人財產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李文正深切明白,如果銀行儲存的是信用,那一家規模龐大的銀行所擁有的不只是對存款者的信用,甚至還承載著對整個社會乃至國家的信用。
(綜合摘編自《福建人》《中國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