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翠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育發展逐漸趨向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并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效果。單一的課程知識教學在提升學生能力方面貢獻較小,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需要在教育階段開設體育、書法以及音樂等課程來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課程。在這些科目中,學前音樂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課程,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學前音樂;作用;原則;分析
學前音樂教育與學校內的音樂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雖然在音樂知識上的教學很淺顯,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所需要遵守的原則有很多。學前音樂教育關注幼兒對于音樂的認識以及幼兒音樂興趣培養等。同幼兒教學原則一致,最重要的是避免學前教育的小學化,以幼兒本身學習特點出發,開展科學合理的學前教學。
一、學前音樂教育的作用
1.幫助學前兒童認識音樂
學期的音樂教育中,包含很多內容,知識形式簡單,但是卻能夠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在學前教學階段中,兒童從來沒有正式接觸夠音樂教學,因此能夠被音樂教學中的知識所吸引。學前音樂教學的開設對于學生來說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學生認識音樂,并且積極學習音樂。當學生認識了什么是音樂之后,就能在簡單的音樂練習中培養音樂審美能力。學前音樂教學,能夠讓兒童感受到音樂中的快樂,并在與教師一同參與中感受到音樂意境中的美感。
2.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
學前音樂教學中,多以游戲教學或者趣味性教學模式為主,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參與,在這種模式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開展趣味性的課堂是次要的,在實際活動中能夠將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帶入活動中,并關注到兒童的內心發展,這是學前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播放《冰雪女王》《愛麗絲夢游仙境》以及《長發公主》等影視作品,然后向學生播放作品中的音樂,并以真實的動畫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情境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二、學前音樂教育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教學是學前音樂教學的一大特點,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如果教學形式單一,幼兒很難投入學習中,并在學習環節中逐漸失去信心。以學前鋼琴教學為例進行分析,學前鋼琴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情操的重要階段。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實現趣味性教學,首先教師可以一邊給學生講故事,一邊利用多媒體播放故事內容。以情景融入的方式向學生介紹音符:“大家好,我叫小音符,可愛的小朋友們,我長得好奇怪啊,我圓圓黑黑的腦袋下面有細長的腿,我有時候頭朝上,有時候頭朝下,我能畫出好聽的曲子。”
而在幼兒鋼琴手指訓練中,可以通過“金魚嘴巴”游戲進行教學,教師在多媒體中,向幼兒播放動畫視頻:“請將我們的食指和拇指做成O型,然后打開就會變成C型,我們這樣重復多次,就像小金魚的嘴巴在呼吸。”
2.學前化原則
在不同的教育階段中,應試教育的影響都比較嚴重,目前,在幼兒園教育中最忌諱的就是幼兒教學小學化。幼兒教學小學化的現象比較多,很多幼兒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就必須要學到很多知識,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樣的思想是存在一定的偏差。最近,遼寧省內新增50所重點幼兒園,在這些幼兒園中進行調查,對小學化的幼兒園重點取締,也就是說,政府部門對于幼兒教學小學化的現象極力反對。幼兒教學中的音樂教學也需要尊重幼兒本身,不能開展小學化的音樂教學模式。針對學前音樂教育,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實際的學習特點,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出有針對性且教學效果良好的學期音樂課程。
3.情境帶入式原則
情境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情境,在情境中聆聽音樂,并在音樂中體會到快樂。以幼兒園韻律教學為例,在實際的教學中,主要包含動作模仿、舞蹈、身體節奏動作等。教師可以通過吹號、摘果子以及縫衣服等自然現象模擬。采取游戲化的方式開展幼兒園韻律教學,通過民間傳統游戲、日常生活游戲等形式使幼兒音樂活動充滿音樂游戲色彩。
學前音樂教學是培養幼兒音樂情操的重要階段,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需要通過趣味性課堂引導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際的音樂教學活動中,然后以情境帶入式的方式,實現學生與音樂教學的互動。
參考文獻:
[1]周蕊.學前音樂教育中生成性課程的開發與實踐[D].長春師范大學,2013.
[2]于艷.論學前音樂教育的作用及教學原則[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5):20-21.
[3]王琦.中俄學前音樂教育教學原則的比較研究[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