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
摘 要:教師的教學決策直接決定著課堂的展開形式和教學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決策仍然存在著許多方面的問題。為適應新時期的新要求,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思路進行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決策;問題;策略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原有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決策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現今教師在進行教學決策時仍有許多方面的問題,為響應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從各個方面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決策能力。
一、教師教學決策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1.以經驗為導向進行教學
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教學經驗,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選取哪些內容是課堂講授的重點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決定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時并沒有考慮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及教育行業的新發展,使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程度的脫節。
2.主導課堂教學只注重知識的講授
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僅僅關注的是知識的傳授,將自己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課堂上不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囫圇吞棗地學習數學知識,沒有參與感和獲得感。教師這樣的教學決策破壞了班級教育的整體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教師教什么學什么,講什么記什么。
二、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決策能力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決策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前,教師要對班級中學生的現有能力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可以采取隨堂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情況進行摸底。在學習新的知識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注意結合學生學過的舊知識,加快學生的理解。如,在學習乘法符號時,可以將乘法符號的學習同加法相結合,圖中有5個格子,每個格子中有6個人,教師在講課時,可以讓學生先用加法列出圖中共有多少人的數學式子6+6+6+6+6,然后教師詢問學生其中有幾個6,學生很輕易地會回答出是5個,然后引入乘法這個運算符號。
總體來講,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比較活躍,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并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且小學生的數學水平不盡相同。基于學生的這一特性,教師在講課時要構建富有趣味性的數學課堂,改變原有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數學是一門生活化的科學,通過構造有效的情景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小數的加減法時,可以把課堂轉變成蔬菜批發市場,教師是小販,學生是消費者,每種蔬菜的賣價都是小數,學生買完菜后,要把每種蔬菜的價格加起來結賬。將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寓于日常生活的買菜之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決策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余,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要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編寫時的側重點,將這些側重點在課堂上予以呈現。還要關注國家教育的改革,對照國家提出的新要求進行自我反省,反省自身哪些方面與新要求不相符,哪些方面還有欠缺。并將國家提倡的教學方法及時引入課堂教學中。為提高自身的教學決策能力,教師要開展調查研究,注重收集學生和領導的意見,通過學生和領導的意見更好地了解自身教學決策的優缺點,結合教學活動的需求進行綜合分析,轉變教學決策,提高教學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提高學生的參與感
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中要轉變教師是課堂主導者的這一觀念,新課標要求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這便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決策時,注重學生的參與,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將學生放在重要位置。新課標要求在進行教學時,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發展。如,在學習“長方體的特征”這一課時,提前要求學生對本課進行預習。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出示多個形態各異的物體包裝盒,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商量得出哪些盒子的形狀是長方形,并論述自己的理由。在進行分類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征進行觀察、總結,然后詢問學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形的,讓學生展開聯想,最后,讓小組成員根據總結出的長方形的特征和性質親手制作長方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將操作、觀察、思維和語言結合到一起,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決策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學生具體實際的基礎上設計出趣味性、生活化的課堂,不斷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數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力,金燁.教師教學決策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3(3).
[2]仁賜.教師提高教學決策能力的策略探索[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