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彥平
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新理論,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認知理論。它既是一種認知理論,也是一種學習哲學,它對傳統認識論具有革命性的挑戰。研究重點就是建構主義的相關內容,包括其基本的觀點,以及它所包含的學習觀以及教師觀,通過對這些觀點的分析從而得出其在英語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以此來作為依據闡述其對于英語教學的相關影響。
關鍵詞: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 英語教學 啟示
20世紀的建構主義理論被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其發展的前身是具有重大影響的行為主義理論以及認知理論。它的發展非常悠久,在康德時期時,就已經被提出來了。他認為建構主義是人們的理性與經驗兩主義的結合體。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 “自我建構主義” 理論和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 “社會建構” 理論是其重要的心理學基礎。社會不斷的發展,在二十世紀末的時候,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非常好,那么此時建構主義理論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滲入到我們國家的教學學習中。這一教育思想向傳統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提出了挑戰, 因此也被稱為 “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 ( 何克抗, 1998) 。正是由于這種日益顯著的影響,使得它對我國的英語教學指明了明確的發展方向。
一、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
(一)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在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中,其主要思想是,在學習者在接受各種知識的時候,是一個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對于新知識的獲得,應該是學習者主動積極地去發現、分析并歸納新信息以及通過知識的重建, 變成自己的知識過程。皮亞杰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將新與舊知識結合起來,相互之間形成聯系。學習者并不是從零開始學習新知識,而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將舊知識的經驗也運用到其中,學習者只有將舊知識深入到新知識中,才有可能學到超過新知識的內容,在此過程中,才可以使得學習的結構得以重新建構。。
(二)建構主義的教師觀
我們國家的教師以及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課堂是完全屬于教師的。而建構主義教師觀提倡: 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角色,而且還是學生學習中的激勵者以及指引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多提出一些問題,激勵學生對于問題解決的多重觀點,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查、討論, 使他們在積極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加深認識。由于我國學生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缺乏真實的外語環境,教師在課堂上更應該通過一些錄像、實物等來創設情景,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主動活動的空間和機會,做到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及協作。
二、建構主義下的學習模式
支架式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它的創造者是一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很多教學機構采用了這種教學方式。主體就是將各種理論觀點融合,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其具體的教學環節如下。
(1)搭建支架—根據學習的主題內容,按照最近發展區的特點以及要求建立起一套相關的支架。
(2)進入情境—使學生完全進入到學習所需的情境中去進行學習。
(3)獨立探索—使學生學會自己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并且可以自主思考相關問題所含的意義等。
(4)協作學習—進行小組協商、討論。可以使得學生可以對于學習的知識得到一個自身的理解,將所學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建構。
(5)效果評價—意思就是讓學習對自己的表現以及結果做出一個自身的評價,以及使得小組對于自己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價。
支架式教學的環節以及其的意義就是為了使得學生做到真正的自主學習,可以自己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作為一種輔助工具來說還是很有用處的。其對于英語教學中也有很大的意義的。
(一)拋錨式教學
所謂拋錨式教學,也被稱作是實例式教學,那么就是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去想辦法去解決,真正將學生放到問題中。而不只是單純的依靠教師所傳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經驗。因為在實際問題的發生的時候,教學的內容以及進程就要圍繞這個問題來進行,那么這種情況就被稱為“拋錨”。那么這項教學方式的目的就是使得學生真正體驗到問題,使得在平時生活中可以依靠自己的真實體驗區解決問題。
拋錨式教學有以下幾個環節: 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
三、建構主義下的英語教學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他人的幫助下,然后利用一些相關的資料根據有依據的建構形式來進行的。因此,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 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
(一)情境
一個好的情境必須是對于學生的知識建構有利的,可以對于學習的知識建構起到積極的作用的。對于教師來講,設計創造出問題情境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知識的建構能力。學生要做的就是,對于教師給出的情急進行一個具體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利用老師提供的資源,將自身放在這個情境中,做到真正的去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身真實的感受等。學生在表達這些的時候,應該用英文表達,這樣才能有效。例如:學習關于人物外貌的這一模塊,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便于學生加深印象。根據學生對明星很感興趣的特點,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呈現出一組明星海報,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新知識來描述他們。像描述頭發的詞語:blonde curly,black straight,brown short; 描述高矮胖瘦的詞語:medium height, thin, heavy, a medium build.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于新知識的印象。
(二)協作
協作貫穿在學習活動過程的始終。主要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和同學間的相互作用,只有通過協作, 學生才能對知識的意義做出全面的解釋, 才能推進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每當教師提出一個具有建設性的問題時,學生應積極與教師協作,來達成對于意義的建構。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游戲:“猜猜看”, 請一名學生到講臺前用學過的句型描述班級里的任意一個人,其他同學根據他的描述來猜這個人是誰。通過此項活動,學生通過相互協作,在真實的語言情境種來描述語言,使得學生感受到了語言使用的趣味性。
(三)會話
會話對于學生以及教師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其是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對于學生實現知識的建構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聆聽別人的看法,學生可以將別人的想法加以利用,從而使每個成員變得更豐富。如果,教師和學生可以感受到其的重要性,在任何的學習過程中都是很有益的,包括在對于英語的學習中。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組,學生輪流在小組內用英語介紹關于長江三峽的奇觀,其他同學做筆記。然后每組選出代表向全班做匯報,其他同學可以對發言者的表現給予簡單的評價。這樣既可以達到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目的,又讓學生體會的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四)意義建構
這一要素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將新知識與其他知識進行一個整合,將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得對于其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在大腦中的儲存形式就是“圖式”。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活動: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十年后的樣子,運用所學的新知識寫成一篇短文,并且配上圖片,然后與組內同學相互交流,評選出有特點的優秀文章并加以表彰鼓勵。這樣不僅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從而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師生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是以教師為主體的,主要是教學,忽略了學生們的學習方式。但是建構主義理論卻認為,學生學習是依靠教師的幫助,再利用有用的學習資料,從而建構自身的知識。那么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到底能夠獲得多少知識,是根據學生對于知識建構的能力而決定的。這種學習的方式是將學生作為中心的,教師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指引者以及鼓勵者。將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順應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二)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基于問題學習”是建構理論中所包括的教學方法。其主要的意義就是促進學生之間的自主交流與討論。老師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造出多種問題情境,然后讓學生發揮發散思維,可以多層次的討論問題。其次,教師自身也可以通過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學習語言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建構教學活動的有利情境
克抗認為,如果學習者要想使得自己可以充分理解所學到的知識,可以將現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緊密的聯系起來,那么最好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得學習者可以充分使得自己進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經驗以及想法。在教學設計上, 教師可以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到知識傳授中,在此過程中使得學生知識體系得到建構。我國在對于英語教學上,采取了這種多媒體教學。并且其教學資源相對來說是比較豐富的。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 一方面, 可模擬逼真的情境,另外,有很多的學習資源可供學生參考。所以說,網絡信息對于英語學習的影響是有積極作用的。
五、結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通過學習者的積極參與來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所倡導的學習和教學觀適應了信息社會對創新型英語人才的要求。也給教師帶來了在新的理論背景下需要探索的新課題。對這一理論探討給英語教學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很有必要。如何結合英語教學的實際,培育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很值得我們去深思。
參考文獻
[1] 陳玉清.建構主義理論與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2):165.
[2] 崔剛,羅立勝.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3]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學科教育,1998(5).
[4] 候民吉.從建構主義教學觀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吉首大學學報,2006, 27
[5] 梅德明.新世紀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 張文霞.試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J].外語教學,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