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供應鏈管理從客戶需求出發,到提高客戶滿意度結束,覆蓋了企業產品和服務從投入到產出的管理全過程,是當前企業繼增加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以創收,降本增效的節支管理后,通過企業各環節從圍繞市場出發,以提升企業效益為目標的聯動協作、優化來更加合理的配置企業資源,提升綜合競爭力的第三利潤源。本文主要以化工制造業對供應鏈管理的幾個有效運作過程能夠對企業效益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論述,并從信息流,合作伙伴關系及持續改進三方面列舉了保持供應鏈有效性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效益;增值;供應商;庫存;成本;信息流;合作伙伴關系;持續改進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期間,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的無序擴張最終導致了化工制造業面臨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難以滿足需求,致使進口商品傾軋,國內需求乏力的困局。面對原料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需求波動,加強供應鏈管理增加企業的彈性交付能力成為各企業的戰略重點。
一、供應鏈管理概述
當前的化工市場,各企業結構調整無非從創收和節支來開展: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內部管理上大力實施降本增效等。但是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有一定的技術壁壘;隨著各種自動化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制造生產率已被提高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制造加工過程本身的技術手段對提高整個產品競爭力的潛力開始變小;當前化工制造業在產能過剩、需求乏力的的情況下,原料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需求波動的彈性越來越大,增加企業的彈性交付能力也成為當前化工制造業的競爭力之一。
二、供應鏈管理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的重要性
任何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業務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但是可以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和眾多環節的優勢資源整合,利用供應鏈的優勢力量,提升企業競爭力,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
1.供應鏈管理中的有效運作過程
(1)有效使用資產(包括車間、機器、倉庫、房產和庫存)。有效力和有效率地使用它們,力爭使產值保持最大。(2)恰當使用技術。讓流程自動化,提高效率、速度和準確性才能保持產品的核心競爭力。(3)有效的庫存和物流管理。庫存占用資金,有效的物流管理會加速企業資金流轉速度。因此庫存需要有效的、準確的采購、運輸、儲存和質量控制。(4)準確的需求管理和生產預測。預測市場需求、銷售量和生產過程是制造過程的一個關鍵部分。如果這個環節協調不好,生產了太多的產品,則會有不能出售的危險;如果產品不足,則會失去銷售機會。將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價格和質量,在合適的時間發送出去,即企業的彈性交付能力。
2.加強供應鏈管理的優勢
通過對以上供應鏈的各個運作環節的有效控制,從而使供應鏈管理優勢以下形式表現在:(1)消除浪費:借助于更好的資源計劃、改善的供應鏈溝通、質量管理和改善的需求管理來實現。(2)更高的效率:通過更高的資產和資源使用率、過程的自動化、技術的更好使用、消除浪費、無存貨采購和準時制交付來實現。(3)資源和能力的共享:通過供應鏈中各方共同合作,協同支持供應過程來實現。這去除了不必要的競爭和重復因素,同時鼓勵開放的溝通和創新。(4)協同:買方與供應商通過聯合工作,共享資源、能力、問題和想法。(5)成本基礎的降低:通過供應商合理化、自動化過程和供應基礎分層,使整個交易過程成本更低、更快、更簡便、更有效。(6)關注客戶:始終保持對整個供應鏈的最終消費者的關注,把個性化需求及時反映到生產中,幫助保證需要的質量和適合的目的。
三、保持供應鏈管理有效性的戰略措施
供應鏈管理最不容易控制的兩個環節就是對供應商的正確選擇和滿足日益個性化的客戶需求上,這也是企業制定營銷戰略的出發點。要想最大限度的使供應鏈發揮優勢,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貨幣價值的基礎上,加強信息流的控制、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且不斷的持續改進。
1.確保信息流安全可靠,保證決策依據的有效性
可靠的的信息搜尋途徑和成熟有效的信息分析工具是以市場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的關鍵。
(1)建立數據庫是為信息提供搜尋途徑最有效的辦法。進行信息管理,是重要的是信息來源的可靠性。下圖是一個典型的供應鏈數據庫,列舉了在做采購決策是時所需要的相關信息的來源數據組,也是最有效的信息搜索途徑。
首先要區分一下什么是數據,什么是信息。從本質上說,數據僅僅是一系列的事實和交易,而信息則是要將這些數據分類并整理出有用的一部分資料。從相關的數據庫中挑選數據是分析的基礎,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從現有的數據中找出隱藏的信息變化。一種常見的錯誤是通過輸入新的信息數據來進行分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應用日常工作中輸入的交易數據進行信息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信息的可靠性,為制定戰略決策提供保障。
(2)有效信息分析工具是保證正確決策的基礎。現在的市場變化快速,對于目標市場來說,從海量的資源和事務中挑選出數據,還要有一個明確的分析目標,才能保證信息的有效性保證制定正確的決策。以下圖一家化工制造企業采購部門,制定并使用的有效市場信息分析工具為例:
該流程圖把“購”放在了最后,把采購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前面“采”的部分,即對市場信息的分析及管理方面,也是對在變動頻繁的原料市場和波動的需求狀況下,是否能把握住市場機遇,從需求出發,以采購預測為指導,企業供應鏈以此配置資源,整體聯動協作,降低成本的關鍵部分。這個圖就是一個標準的對市場信息的分析工具,它是眾多信息分析工具的集成,包含了供應定位模型,對影響組織運作的宏觀環境的PESTLE(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法律)分析,識別風險的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工具,以及供應商績效測評工具等。
2.建立良好的供應商管理和客戶評價體系,保證供應鏈的價值流向
供應商管理的目標是在采購方與供應商之間建立具有合適強度、寬度和柔性的采購供應鏈,以更好的獲取低成本高質量的優質貨源,更好的控制供應風險。而與客戶合作的目的是基于滿足客戶需求下的在保證產品銷售量的同時,提高銷售利潤,正確的客戶評價體系,可以企業掌握最有效的市場時效信息,需求信息,發展趨勢,保持供應鏈的價值流向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加強供應鏈管理對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當今經濟形勢下,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必然選擇,并且必須作為一項戰略措施,不斷地去改進和完善,保持供應鏈管理的有效運作,才能真正為企業增加效益。
參考文獻:
[1]《采購績效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
[2]《采購環境》.機械工業出版社.
[3]《采購與供應關系管理》.機械工業出版式社.
[4]《中國國情與科學發展觀》.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馬慧玲,山東藍星東大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