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天放
“刀尖上的舞蹈”:掃雷排爆
◎文/張天放
掃雷排爆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而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擔負的主要任務就是掃雷排爆。2006年4月,中國應聯合國邀請首次派遣部隊赴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此后中國每年都派遣部隊前往黎巴嫩維和,迄今為止已經過去了10年。
在這10年里,中國赴黎維和部隊累計發現、排除各種地雷及未爆物近萬枚,創下掃雷“零傷亡、零事故”和“數量最多、速度最快”的優異成績。
黎巴嫩南部地區毗鄰以色列,地理位置險要,戰爭不斷。在這片埋有至少30萬枚未爆彈、分布著上千個雷場的危險地帶,10年來,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累計發現、排除各種地雷及未爆物近萬枚,創下掃雷“零傷亡、零事故”和“數量最多、速度最快”的優異成績。“中國式排雷”已成為這支部隊在聯合國駐黎巴嫩南部臨時部隊中一張閃亮的名片。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非常優秀的掃雷作業手,非常優秀的專業人員,中國掃雷兵是最棒的!”前不久,在掃雷資質認證考核中,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以下簡稱聯黎部隊)地雷行動處主管亨利·莫蘭德如此稱贊中國維和官兵的表現。
中國掃雷官兵在實戰中積累經驗,先后創建了“斜十字交叉定位法”“砍樹誘爆法”“水壓爆破法”等掃雷作業方法。此外,中國掃雷分隊創造的“水壓介質爆破分解地雷法”“分層交叉定位法”“人機配合掃雷”等4項技術還被寫進聯合國掃雷作業標準。

中國駐黎巴嫩維和官兵在異國他鄉展示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另外,中國掃雷兵還創下“7個工作日通過聯合國掃雷資格認證”等多項聯黎部隊紀錄。德國、法國、印度等多個國家的維和官兵先后前來學習掃雷經驗,安南和潘基文兩任聯合國秘書長親自到雷場探望中國掃雷官兵,并給予高度評價。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官兵榮獲聯合國“和平榮譽勛章”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分隊正在進行排雷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分隊正在雷區安裝標識
在維和任務區最危險的任務,便是前往“藍線”(即黎巴嫩與以色列臨時邊界)附近銷毀未爆彈。
“銷毀啞彈比排除地雷更危險,炮彈從高空落下,受到猛烈撞擊后,引信極不穩定,輕微觸動都有可能引發爆炸。”時任掃雷連連長羅友山說。
憑借精湛的技術,中國維和官兵一次次排除險情。有一次,另外一個國家派出的工兵連在作業中碰到一個復雜雷群,對完成任務信心不足,聯黎司令部便指派中國掃雷兵支援其開展作業。
掃雷手張海浪身負15公斤重的掃雷裝備,小心向目標點靠近,他俯下身子在草叢里仔細排查,發現在不到1平方米的草地里竟埋有5枚地雷,方寸之間步步驚險!他顧不得擦去額頭的汗水,用小鏟輕輕地扒開草叢,一點一點摳出地雷周圍的泥土……拆引信、設炸藥、點火起爆,隨著一聲震天巨響,地雷瞬間被毀。
“中國軍人的素質堪稱一流!”眼見拖了半個月的難題竟被中國工兵三個小時內解決,時任聯黎部隊司令保羅·塞拉連連稱贊。
2014年,聯黎部隊打算在黎以邊境東段新開辟一處安全通道。這里埋設著大量地雷,由于人為破壞和長年雨水沖刷,許多地雷發生位移,引信處于極度敏感狀態。
面對危險,中國維和官兵主動請纓。他們每天跪在地上作業10多個小時,用小鏟和毛刷像考古般在地上搜排。最終,經過近4個月艱苦作業,成功開辟出一條長200多米、寬3米的安全通道。聯黎部隊官員多次到現場慰問中國官兵,并在通報中表揚:“中國軍人承擔了極度危險的任務,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
“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這是中國掃雷官兵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掃雷連的戰斗文化園中矗立著一塊巨石,上面刻著一個“膽”字,不論風吹雨打,字跡始終鮮艷。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軍人向聯黎部隊官員介紹掃雷經驗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一名軍官通過望遠鏡觀察地雷爆炸情況
在當地民眾眼中,中國赴黎維和軍人是個啥樣子?
當地的曼蘇里村村長默罕默德說:“中國軍人既給我們村修路,還給村民們免費治病,感謝他們。”
附近的辛尼亞村小學的學生們說:“中國軍人給我們送學習用品,每周都來我們學校送水。”
對于中國人,當地民眾都懷有真摯而淳樸的感激之情。在維和營地附近,每當中國維和官兵的車輛通過,當地民眾都會高興地招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