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路
摘 ? 要:新媒體藝術的“新”,不僅表現為媒體與技術在物質與工具意義層面上的更新換代,更重要的是指藝術家們透過新的媒介語言,將對社會及生活的感悟傳達在藝術作品創作中。藝術家們通過將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表達獨特的藝術思想。現在新媒體藝術已經逐漸被人們所熟知,但是一般民眾對新媒體的了解還是很片面,無法真正地了解新媒體藝術的內涵。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藝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J0-2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251-01
一、新媒體藝術的特征
1.存在方式的多元化。在虛擬現實作品,有人把人們的生活方式總結為模擬、遠程展示、身體完全沉浸、身臨其境、互動、人造性、網絡化的交往等7個主要方面。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新媒體藝術較之其他藝術形態,它是全方位、多角度、交互性的。它能夠調動人的聽覺、視覺、觸覺,甚至嗅覺和味覺等感官方式,其構成的要素豐富多彩,必然其存在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數字影像裝置、電腦藝術、交互藝術、虛擬現實藝術、人工生物技術等,雖然這并不是所有新媒體藝術的藝術形式,但較之傳統藝術而言,也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和沖擊力。
2.互動性和游戲化。新媒體作為新型藝術,其最鮮明的特征是關聯性和互動性。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得經過五大主要過程 ——連接、融入、互動、轉化、出現。面對一個新媒體藝術作品,第一就是連接,全身心的與系統與其他人互動,這將致使作品與觀眾的意識新轉換,然后呈現全新面貌的關系、思維與體驗。在批評一件新媒體藝術作品的時候,我們要思考此作品有什么樣的特點的互動性和連接性,他是否可以使參與者產生新影像、新體驗和新思維。
3.非線性敘事。“非線性”是編輯系統上所采用的專用詞匯,特質剪輯技術由模擬向數字化演變的過程,它是針對傳統的編輯方式而言的。在我們所認知的線性過程中素材搜索、錄制、剪輯是要以時間為基礎而進行,而非線性的方式則建立在信息可隨機讀取的架構上,非線性的特點給新媒體藝術帶來了個大的自由和隨意性。
二、新媒體藝術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
1.新媒體藝術的實用價值。新媒體藝術之所以能與商業市場聯系如此緊密,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它的實用性。 新媒體藝術的實用價值潛力巨大,像我們看到的大眾流行電影、廣告、世博會、奧運會、甚至企業營銷管理等領域都有大量應用新媒體藝術的范例。如,隨著更實用的新媒體藝術的出現,普通大眾投入極少的資金就能制作一些“小電影”“微電影”“短片”,通過小成本電影的成功,進而為將來爭取大電影的指導機會打基礎,這便是新媒體藝術實用價值在電影市場的體現。隨著IT產業的發展和個人電腦編輯設備的普及,不但錄像藝術進一步得到繁榮,更多的藝術家開始著手探索互動多媒體和網絡作品。在各種大型藝術展覽上,越來越多地出現新媒體藝術的身影。此外,對中國藝術家來說,新媒體藝術也是將本土化與全球化進行融合的渠道。21世紀,影像與媒體必然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語言和理解方式。
2.新媒體藝術的傳播價值。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新媒體藝術的傳播力量已經成為繼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網絡社交媒體后的又一巨大傳播浪潮,尤其是新媒體藝術在網絡傳播領域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其傳播價值所創造的經濟財富不可估量。例如,在亞運會中應用新媒體藝術,通過記者在現場的實地采訪,將數據信息進行技術加工,最終傳輸到網絡上,供人民群眾了解。通過互聯網傳播新聞信息,不僅能夠實現快速傳播,還能夠實現多樣化的信息傳播,覆蓋范圍更廣。而且,一旦此種新聞信息傳播方式出現問題,能夠及時的進行完善和修改,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3.新媒體藝術的收藏價值。新媒體藝術正逐漸成為傳統藝術品在收藏界霸主地位的有力挑戰者。目前在歐美市場中,一些攝影作品的價格甚至和油畫藝術品的交易價格不相上下。美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一些具有收藏傳統的大公司、博物館或者私人藏家就已陸續開始了新媒體藝術的收藏活動,并在學術的指導下獲得了大量具有收藏價值的藏品。
4.新媒體藝術使人們更好地了解藝術文化。新媒體藝術不僅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同時也將傳統藝術和新時期的藝術聯系在一起。這種藝術在融合傳統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將先進的技術融入其中,使其獨特的藝術語言以新的形勢體現出來。新媒體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載體,能準確地反映出現代藝術的特點:信息密集、時空縮略、群體作用增強等。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新媒體藝術也在不斷地發展,其不再是一種藝術,而漸漸成為人與信息之間的橋梁,成為當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三、結語
新媒體藝術將藝術、媒體與科學結合在一起,是一種新的藝術創作方式,對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新媒體藝術的市場價值保障其生命力長期不衰,另一方面,其深刻而敏銳地揭示社會本質,直探社會矛盾問題核心,對于重塑社會大眾的生活理念和精神世界均有著重大價值。
參考文獻:
[1]何亭.新媒體藝術與藝術大眾化[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1).
[2]馬凌燕.新媒體藝術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
[3]金妹.信息時代的新媒體藝術及其教育[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