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蘭


摘 ? 要:從產品設計中“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要求出發,引入情境故事法的相關內容。詳細論述了情境故事法的概念、流程、操作方法,并以商務筆記本為研究載體,對商務筆記本的典型用戶的使用特性,以及使用過程中的最初情境和遇到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
關鍵詞:情境故事法;產品設計;用戶
中圖分類號:TP368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282-01
在當今生活價值已經逐漸趨向人們關注的主要議題的時代,設計的焦點也從設計師身上逐漸轉向用戶身上,設計的核心不再是設計師,而是產品的最終使用者。設計越來越強調用戶的使用感受,“用戶需要什么,用戶希望要什么”成為了設計師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原則的產生背景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觀念使設計師開始把更多的目光從產品轉移到產品的使用者身上,這就要求設計師從用戶的角度去設計出更貼近用戶的好的產品,然而,另一方面,設計師畢竟不是使用者,無法了解使用者的人物個性和在使用產品時的心理動機和心情狀態,于是在設計師的最初設想和使用者的使用結果上往往會存在一些偏差。
? ?因此,只有從產品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考慮產品使用者的行為和心理特征才能減小這種誤差,如果設計者將心中的意象具體地轉化為訊息,必須采用共同的心智模式來進行溝通;亦即使用者的心智模式,必須被考慮在設計物的設計過程之中。
二、情境故事法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流程
每個產品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透過對觀察對象的故事情境了解,將有助于設計者在重現情境時的創作過程。所以在產品設計開發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觀察和體驗。
具體的設計流程可以概括為:第一步,先了解使用者的個性特征,需要什么,想做什么,也就是常指的“用戶故事”。第二步,是擬定情境背景中角色、時間、地點、事件,我們可以用快照的方式來展現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下,使用者與產品發生的關聯的分鏡頭。也就是進行最初的情境影象地收集評估以作為適當樣本的過程。第三步,透過不同的場景分鏡頭來發現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遇到的不便,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改善和創新產品的目的。第四步,提出新的設計方案,讓構想在新的故事中驗證,然后進行評估。
三、開發商務筆記本電腦案
(一)典型用戶分析
設想一個具體的人物進行特性分析:王小帆,男,28歲,區域銷售代表,收入水平在4000—6000之間,平時工作時間不固定,壓力較大,經常出差,工作比較繁忙,講究時效,他使用商務筆記本的原因是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最新的市場行情和產品銷售狀況,接收公司材料,方便在外地出差時和公司人員交流。
(二)模擬用戶最初使用產品的情境
(三)改良產品后的用戶使用情境
把新的解決方案加入原來的分鏡中,得到更加完善的情境故事,見表2。
四、結語
圍繞角色講故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通過“真實的故事”來解析“合理的流程”。無論是一個積極高興的故事,還是一個悲傷而消極的故事都能夠讓我們達到這樣的目的。設計師在運用情境故事法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做預測性的描述時,有時可能會因為資料不全或個人主觀意識太強等因素,而使情境故事法過度趨于幻想、不夠客觀,因此,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夠大眾化。所以設計師在操作情境故事法時應盡量采用樸實、客觀和有代表性的情境作為創意的依據。
參考文獻:
[1]Norman·D·A.梅瓊(譯).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Norman·D·A.付秋芳等(譯).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