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區矯正法(草案送審稿)在社區矯正執法權的強化和執行保障上有重大立法突破。賦予社區矯正機構更寬泛的司法獎懲的方式,保障社區矯正執法效能的實現。
[關鍵詞]社區矯正;司法獎懲;執法效能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應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的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使其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目前我國法律規定,社區矯正的對象有四種:被判處管制的、被宣告緩刑的、被裁定假釋和被暫予監外的罪犯。
一、我國社區矯正的法制現狀
我國社區矯正從2003年開始試點、2009年全面試行以來,2014年全面推開以來,截至2016年5月,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開展了社區矯正工作,各地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290.3萬人,累計解除矯正219.9萬人,現有社區服刑人員近70萬人。再犯罪率一直控制在0.2%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十三年來,社區矯正工作在各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實施、公檢法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模式下快速發展起來,目前全國累計社矯中心1108個,服務基地2.4萬余個,教育基地8800余個,就業基地8000余個。社會工作者8.3萬人,社會志愿者69萬人,社區矯正小組65.2萬個,辦理調查評估64萬件,有效幫助社區服刑人員順利回歸社會。
社區矯正事業的蓬勃發展呼喚法律的支撐,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以及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明確將社區矯正納入我國刑罰體系,這標志著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的初步確立。2012年,司法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又制定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了社區矯正的執行活動,各地也及時地出臺了實施細則,來細化銜接各項規定,規范工作流程,促進了社區矯正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也為制定社區矯正法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為鞏固這一改革成果,促進了監禁刑執行和非監禁刑執行協調統一的新型刑罰執行體系的建立,由司法部承擔起草的《社區矯正法(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草案送審稿),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和國務院2016年立法工作計劃,社區矯正法的立法條件業已成熟,法律出臺指日可待。
二、社區矯正工作實踐呼吁增強社區矯正管理中剛性職能的權重
現行社區矯正制度缺乏足夠有力的司法獎懲手段用于監督和管理社區矯正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執法權能弱化,一直為實務界所詬病。社區矯正的本質是非監禁的刑罰執行活動,這是社區矯正制度的基礎。而實踐中的社區矯正活動一直偏重管理,使其刑罰執行的性質和嚴肅性常被有意無意地淡化,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這就偏離法律的初衷。以前,因為法律法規的不健全,而刑法修正案(八)和新修改的刑訴法也僅是原則性的規定,沒有賦予現行社區矯正部門足夠的司法權能,矯正執行缺乏權威。盡快加大社區矯正減刑或收監執法力度,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界呼吁的重點。
可喜的是,比照現行的實施辦法,這次草案送審稿重點強化了社區矯正執法權,并在執法人員的警察身份確認、矯正機構權限設置、刑罰執行和監督管理方式增加、相關機關職責的明確等方面,來保障執法權的執行,大幅度改善了實踐中社區矯正執法人員執法權偏弱,執法力度缺乏保障的現實窘境。特別的亮點是賦予社區矯正機構更寬泛的司法獎懲的方式,保障社區矯正執法效能的實現,這也是在立法上回應了社區矯正工作的現實呼吁。
三、增加司法獎懲方式和力度,賦予矯正機構假釋提請權,保障社區矯正刑罰執行權能的實現
為了克服以往司法實踐中偏重社區矯正管理職能、輕刑罰執行力度的情況,草案送審稿對社區服刑人員增加了“減刑和縮短考驗期”、“不計入刑期”的司法獎懲方式,還賦予社區矯正機構提請假釋的權力,擴大了矯正機構的執法權限。草案送審稿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明確規定:“社區服刑人員確有社區服刑人員確有悔改表現,受到兩次以上表揚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依法減刑、縮短考驗期;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依法減刑、縮短考驗期”;“社區服刑人員依法應予減刑、縮短考驗期的,由社區矯正機構提出建議”;“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服刑人員符合假釋條件的,由社區矯正機構提出建議”。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社區服刑人員下落不明滿一個月的,其脫離監管的時間不計入執行刑期。不計入執行刑期的建議由社區矯正機構提出”;“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服刑人員有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自該情形發生之日起至被收監之日止,不計入執行刑期。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在收監執行建議書中說明情況,并附有關證明材料”。也就是說,除實施辦法規定的減刑外,對受到兩次以上表揚或有立功表現的緩刑、假釋社區服刑人員增加了縮短考驗期的司法獎勵。對于管制犯脫管期間和暫予監外執行犯嚴重違反監管規定行為期間,不計入刑期,進一步增強司法懲罰的力度。
這種獎懲分明的制度,極大提升社區矯正的執法權能,有利于提高矯正工作效果。而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犯可以申請假釋的權力,一直歸于監獄機關,草案送審稿突破這一拘囿,將社區矯正機構的權限擴充于此,有利于增強矯正機構對暫予監外執行服刑人員的威懾力和感召力,監管效能將得到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司法部.全面推進社區矯正工作進展順 利[N].法制日報,2015-04-22.
[2]王瑾. 我國社區矯正立法的有益探索 [N].黑龍江日報,2013-11-19.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