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寒
政府引導基金發展現狀的探索
王韻寒
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引導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促進大眾創業創新和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本文主要就我國政府引導基金的運作現狀、面臨問題及相關對策建議進行研究。
引導基金 創業投資
近年來,全國各地相繼設立了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引導基金數量 “井噴式”增長。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6月,全國各級地方政府共成立政府引導基金911只,總規模超過2.56萬億元,在支持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區域分布方面,尤其以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為主。根據“清科集團—2015年度中國政府引導基金年度排名榜單”顯示,中關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慶市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深圳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廈門市產業引導基金和山東省股權投資引導基金位居榜單前五名。中西部地區引導基金雖然起步時間較晚,但目前也不斷出現十億級規模以上的引導基金,成為政府引導基金設立新的沃土。
政府引導基金與商業性基金不同,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嚴格管理”的原則有償運作。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改革創新了財政投融資機制,各專項基金按照市場運作模式,在改進政府對產業的培育和引導方式的同時,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基金模式改變了以往政府對企業單純采取補貼、獎勵、貼息等“一次投入、一次使用”的形式,轉為以股權投資形式對企業進行支持。同時,通過財政資金由行政性分配向市場化配置轉變、財政專項資金向產業發展基金轉化,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大眾創業創新和產業經濟轉型升級。
通過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的進入政府重點培育、扶持的產業,基金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微觀上可以改善投資企業的公司治理、優化財務狀況、完善債務結構,被投資企業在融資的同時,融智、融管理。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擴大直接融資比例。推進企業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培育上市后備資源,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借殼上市、新三板掛牌等形式實現優質資產上市。宏觀上可以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的結構優化調整和轉型升級,克服了市場失靈的問題,完善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由于逐利的特性,資本更愿意投向投資期短、見效快、收益高的項目,這使得許多初創期或成長期較長企業難以獲得投資支持及銀行貸款,這類企業往往無實物抵押資產,存在投資期長、風險大、收益不確定等問題。設立引導基金,可引導資本形成有效供給,使投融資雙方有效對接,為初創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尤其是生物醫藥、高新電子、節能環保等國家政策重點支持的產業領域。
在看到引導基金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引導基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通過觀察各地區政府引導基金的管理辦法可發現,為滿足當地政府和企業的利益訴求,大多數引導基金都對其合作對象有一定的要求與限制,要求合作的基金或子基金必須注冊在本地,投資于本地項目的比例不低于70%,投資方向和領域都受到政府政策性導向的限制。這使得基金管理團隊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束手束腳,不能完全自由的選擇投資行業、投資區域及投資階段,不能客觀地對投資項目加以評判;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限制條件使得基金管理團隊難以找到合適的投資對象,造成引導基金資金大量沉淀,低效運轉。因此,如何平衡好引導基金政策性與市場化之間的關系是關鍵。
其次,引導基金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特性與社會資本逐利天性的矛盾,使得兩者的利益訴求、收益導向上產生分歧。政府一方更注重財政資金安全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合作團隊則追求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政府代表作為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通常具有一票否決權,此舉嚴重影響基金的運作效率,對基金管理機構在控制和平衡各類投資項目收益與風險等方面會造成不良影響。
第三,由于我國引導基金起步較晚,優秀的基金管理團隊主要集中于發達地區,這使得中西部落后地區的政府引導基金難以找到符合條件的合作伙伴,同時,目前已成立的引導基金大多由事業單位或國有投融資公司負責日常管理,這些主體大都不具備專業能力,也難以識別合適的基金管理公司,這都導致政府引導基金的運作風險加劇。相比于其他基金,政府引導基金更注重資金的安全性,這就對基金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政府引導基金管理機構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也制約著引導基金的發展。
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現狀下,調結構、穩增長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政府通過引導基金的方式來擴大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顯得尤為重要。
各級政府應充分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模式和成熟經驗,因地制宜創新引導基金的管理模式。加強信息互聯互通,加強資源共享,增強主動服務的意識。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從招商引資到項目落戶、搭建企業與投資機構對接平臺等方面主動作為。引進國際、國內的一流基金管理團隊,建立完善的基金管理人才培養機制,著力提高基金管理人員整體專業水平及素養,逐步打造成熟的基金投資環境和創業創新氛圍。
要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和制度,加強績效評價。既要抓好引導基金的前期投放,也要抓好引導基金的后期管理。重點考查基金的投資進度、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對本區域重點行業領域發展的促進作用,引導基金的導向效應等方面內容,從政策性目標與經營性目標兩個方面同時考核。對評分較低的引導基金應減少以后規模的年度預算。對評分較高的引導基金,可以將一定比例的收益讓利給基金管理機構。通過開展績效評價與考核,調動基金管理機構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注重財務考核,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年度檢查,監督好引導基金的投向及資金管理的規范性。
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應積極提升政府引導基金效能,適當提高政策的靈活性,真正做到市場化和專業化的管理,提高基金運作效率。同時,應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斷完善引導基金的退出機制,明確基金的存續期限,在恰當的時候“退居二線”。政府引導基金的根本作用是杠桿效應,退出是為了進入第二輪、第三輪的投資,滾動發展才能不斷放大資本,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作者單位為昆明市企業融資服務中心)
[1] 潘長風,張陸洋.完善地方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政策的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06).
[2] 趙成國,陳瑩.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運作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2008(04).
[3] 詹騫.我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機制的形成、發展及改善[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4] 黃武俊,萬青.我國政府引導基金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 .商業經濟,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