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幸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會計人員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培養的會計人員不但要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同時,還應具備會計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就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中小學生而言,就是將所學知識特別是以間接方式獲得的知識,如書本知識或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或完成實際任務的能力。本文對如何提高會計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探討,在改進會計實踐教學、提高會計學生實踐能力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 會計學生 實踐能力 提高
近年來,廣東省中職招生制度不斷地在改革,國家開始推廣免學費等政策,中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中職學生動手能力差,是目前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的問題。就會計專業學生而言,目前的教學效果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計理論成績不錯,但動手能力差,到了工作崗位后,不能很快承擔起相應的會計工作。如:學生以為沒現金就可開支票,買材料開口叫人送來就行,根本不懂計劃、審批、內部控制等等諸如此類的管理制度。不會建賬,不會編報表,甚至一部分學生連原始憑證也填不了,不得不像學徒一樣學習會計的具體操作方法。其原因主要來自于三大方面:
第一,“學”方面。一是中職學生具有理論課成績較差,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影響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多教師都存在這樣的抱怨“學生理論課成績太差了”,所以有些教師認為,學生連理論課都學不好,談什么實踐能力。學生自身也存在這種想法,認為自己成績那么差,實踐能力更加是不能提高的。二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濃,提不起動手的興趣。曾經看過一篇有意思的報道,報道中通過對各個年齡層的人進行調查,發現年齡跟人們提問的數量和質量成反比。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都是孩子提出的,而成年人提出的問題往往缺乏新意,體現不出對科學的探索和鉆研精神,而且年齡小的學生更容易提出問題。這段報道的結論給我們的一個啟示是孩子往往更容易問為什么,而我們在課堂中發現,問為什么的中職學生很少。這歸咎于“填鴨式”教學,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學習的天性就被扼殺了,使孩子們認為上課是無趣的,對課程存在抵觸心理,也懶得動手了。
第二,“教”方面。一是以往的教學理論大部分是“以成績論成敗”。目前教學中,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考核主要還是集中在考試成績,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課程成績評定的主要因素,雖然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等因素,但是對于會計實踐課程的特殊性考慮不全面,課程性質決定此類課程以成績定成敗,最終易導致社會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與學生自身就業能力差距越來越大。二是缺乏“雙師型”教師。師資是會計實踐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指導教師擔任著組織會計實踐,指導學生操作,幫助學生解決工作實踐中遇到實際問題的工作。而目前,會計專業教師隊伍基本上都是會計學及相關專業畢業的,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從學校到學校,普遍缺少會計實際工作經驗,而會計學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這就導致了教師在實踐課程的教授上理論性強,而技能性較弱的局面,從而影響了會計實踐教學的效果。
第三,環境方面。一是實踐場所限制。現今,大多數學校雖配有會計模擬實訓室,但條件較差,設備簡陋,遠不能達到仿真要求,配置的實訓材料如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已多年沒有更新,跟不上國家經濟政策和會計改革的步伐,完全不能達到仿真的要求,空談會計實踐教學。二是頂崗實習機會較少。目前,雖然不斷加強校企合作,與會計師事務所或者企業等簽訂了合作協議。但是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會計資料的保密性,不可能隨意讓外來人員翻閱甚至是處理本單位的會計實務,同時,由于合作雙方的收入與付出不對等和其他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數會計專業的實訓基地都是空有其表,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實際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的對策是:
第一,轉變角色。讓教學舞臺上的“小主角們”通過教師的引導,自身的探索,培養實踐能力。一是多讓學生主動思考,充分地相信學生自己能解決問題。愛表現,愛得到老師表揚,對新事物都比較感興趣是學生的天性。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根據這一特點,通過提出一些與會計知識有關、具有啟發性的,并且用學生經常遇到的生活中的實例,來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比如說在教學“消費稅的計算”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生活中的消費稅。通過學生自己的歸納,引出消費稅的計算。二是多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知識具體化。在當今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時代,多媒體技術也悄悄地走進了我們的課堂。針對會計這門學科理論上比較抽象的特點,適當地運用“PPT,FLASH”等電腦軟件,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比如我們在講到計算的時候,可以運用FLASH技術,將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計算的原理,而不是憑空地想象。
第二,改變教學模式。一是情景模擬。各專業課程都配有教學情景演示光盤,教師在講授的同時播放情景,學生看到所學有所用,學到的怎么用,什么時候用。會計專業課從《會計基礎》開始。這門課很重要,但對初中剛畢業的中職學生來講,很抽象,若能選擇有代表的會計實體為案例,制作教學光盤,跟教材同步進行,演示播放,能使學生盡快地融入專業學習的氛圍中。例如,在學習會計要素時,播放企業擁有的資產,廠房、機器、材料等等,告訴學生這就是資產的具體形態,再從資產的形成中讓學生明白資產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關系等。又如,講授資金籌措業務的核算時,配套光盤放映企業設立的程序,須具備哪些條件,需到哪些部門辦手續,提交哪些材料,應遵循哪些法令法規,什么樣的人不準許設立公司等等,滲透德育教育。通過生動、真實的場景演示,給學生留下直觀的印象。以直觀生動的材料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主動性、積極性。對于初學《會計基礎》的人來說,類似親臨現場,會對企業經營活動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認識。再如,開《會計模擬實訓》課程,第一模塊實訓為填制原始憑證,若有配套光盤,展現企業經濟業務發生的情景,買進材料,需有什么樣的審批過程,最后怎么買進來的,款項支付的過程,入庫的手續,共有哪幾張憑證,怎么審核原始憑證,會計人員應作哪些賬務處理等等,將普通的業務鮮活起來,接下來再動手填制原始憑證,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二是模擬實訓。建立專業實訓基地,仿照中小企業內部結構,建立最基本的職能部門,財務科分崗位的,每科要有明確的職責,每個崗位也訂有職責,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另附設銀行、稅務、工商等虛擬會計實體,設置經濟業務。企業所有資產采用微縮仿真模型模擬,根據企業經濟業務內容,真戲真演。所有實習用品采用標準會計用品。學生輪崗實習,每崗一評,最后綜合作為實訓成績。微縮仿真原材料庫存商品模型可參用小學一、二年級用于助算的塑料制品或者兒童玩具,各種發票都與實際工作中用的一樣,加蓋“學生實習專用”字樣,支票、匯票、現金參照點鈔紙制作。
總而言之,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于所有教學環節中,造就一種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時時熏陶,耳濡目染,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作者單位為惠州城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羅程.對強化高職高專學生財會實踐和綜合能力的思考[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6(3).
[2] 甘婭麗.財會實踐教學的使命與策略[J].會計之友,2009(1).
[3] 田巧娣 .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 .財會月刊,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