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青+趙飛燕
【摘 要】紅外與可見光融合圖像技術的應用,增強了不同波段圖像特征提取效果,且滿足了人們認知需求,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將紅外與可見光融合技術更好的應用于軍用、民用等領域中,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融合系統開發過程中應注重引入GPU理念,即在系統規劃過程中,設置圖像處理單元,繼而由此提高系統數量級,滿足圖像數據量處理需求,同時就此提高系統執行效率。本文從圖像融合算法分析入手,詳細闡述了圖像融合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GPU;可見光;紅外圖像;融合
0 前言
可見光與紅外圖像的高效融合,可發揮二者優勢,對圖像進行識別,且借助傳感器,提高圖像處理實時性、準確性、清晰性。但在圖像融合技術應用過程中,為了強化系統處理功能,需利用GPU計算能力,如,CPU+GPU異構模式等,實現對圖像的快速處理,達到實時性圖像融合效果,滿足用戶圖像數據應用需求。以下就是對圖像融合問題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前可見光與紅外圖像融合設計的不斷優化提供有利參考。
1 紅外與可見光圖像融合算法
紅外與可見光圖像融合,即先對可見光圖像、紅外圖像進行增強處理,而后經過高斯濾波,繼而針對小波變換圖像分解,再重構,達到圖像融合目的。而在紅外與可見光圖像融合中,圖像融合算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灰度圖像融合,即針對可見光圖像、紅外圖像像素進行加權處理,即:
第二,彩色融合算法,彩色融合算法包含直接映射融合法、TNO融合法、基于彩色區域的融合算法的幾種類型。在TNO融合法中,即在圖像融合過程中,首先確定兩個圖像A、B共有部分C,再從原有圖像A、B減去共有部分C,然后針對獨有部分A-C或B-C進行增強處理,且送入到RGB通道中,反饋圖像融合狀況。而直接映射融合法,即將融合圖像映射到RGB通道,合成彩色圖像。此外,基于區域的彩色融合算法,即首先通過分割方式,將融合圖像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而后根據分割后圖像的不同區域特征,選取顏色匹配的彩色圖像,將彩色圖像分配到不同區域中,達到彩色融合目的。
2 GPU視角下可見光與紅外圖像融合的實現
2.1 圖像增強的CUDA實現
在可見光與紅外圖像融合過程中,為了達到快速實現與應用目的,需結合GPU,完善圖像增強的CUDA設計,即在可見光圖像增強CUDA設計過程中,應將作業流程劃分為直方圖統計、對應表生成、灰度值轉換3個組成部分,而在灰度直方圖統計系統規劃過程中,需將圖像劃分為若干個分塊,然后利用block對各個分塊進行灰度直方圖統計,繼而待統計完畢后,將若干個block計算結果進行累加,就此滿足可見光圖像處理需求。同時,在可見光圖像增強CUDA設計過程中,應保障Kemel 0快速性,即快速完成各個分塊統計,而后將分區灰度統計數值,置入到對應圖像區域內,且確保每個block對應128個thread,而每個thread對應64個像素,就此執行灰度值統計任務,且待統計結果整合完畢后,自動生成對應表,歸一到[0,255]中[1]。
在紅外圖像增強CUDA設計過程中,需完善分配顯存、線程結構設置線性灰度變換3個部分,而在分配顯存完善過程中,需將灰度范圍控制在[fmin,fmax]范圍內,并將灰度值轉換為constant memory數據,繼而以-constant-F[2]={0,80};-constant-G[2]={0,255}形式,提高訪問速率。同時,在線程結構設置過程中,應注重強調對配置參數的設計,就此在融合運算中,達到精準化計算目的。
2.2 高斯濾波的CUDA實現
在可見光與紅外圖像融合過程中,為了提升整體融合速率,需設計高斯濾波CUDA,而在CUDA規劃過程中為了縮短運算處理時間,需獲取sigma、xpos、ypos等高斯核數值,達到CPU、GPU間調用目的。同時,在高斯濾波GUDA設計過程中,亦需針對圖像像素進行對應表示,如,像素中x為:
nt x Index=blockDim.x*blockIdx.x+threadIdx.
就此滿足融合圖像計算需求,且基于x,y分別獲取的基礎上,針對圖像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而在歸一化處理中,需由公式:nWindowSize=(int)(1+2*ceil(3*sigma))對模板大小進行確定,而后通過data+計算形式,運算圖像卷積信息[2]。此外,在高斯濾波GUDA規劃過程中,亦應從小波變化角度出發,對圖像融合CUDA進行設計,并保障在圖像融合運算過程中,經歷16次Kemel計算過程,由此達到快速圖像融合效果。
3 圖像融合的探測應用
例如,某地區在圖像融合技術應用過程中,即引入了GUP,同時在融合系統規劃過程中,將可見光響應范圍控制在0.3-1.0μm之間,而圖像像素為DV10×8SA-SA1L,光圈為F1.4,繼而在此基礎上,通過圖像融合形式探測距離,即首先計算短焦探測距離,而后結合Johnson準則,計算單個圖像有效面積,最終根據太陽角30°-60°,確定探測距離,達到探測距離測量目的。同時,在探測距離運算過程中,為了保障運算結果的精準性,亦注重獲取系統中紅外光學系統通光面積、光譜透光率、單個像元大小等參數信息,且綜合考慮信噪比等因素的影響,分析探測距離的最佳值[3]。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紅外與可見光融合圖像可應用于距離探測等領域中,因而基于當代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應注重深化對圖像融合系統的設計與規劃,就此達到快速圖像融合目的。
4 結論
綜上可知,GPU在圖像融合過程中的應用有助于提升整體執行效率,為此,在圖像融合系統規劃過程中,應借助GPU設計圖像增強CADU、高斯濾波CADU等,且在圖像融合系統操控過程中,引入灰度融合計算法、彩色融合法等運算方法,就此提高圖像融合系統數據處理功能,且滿足圖像融合實時性需求,繼而將圖像融合系統應用于軍事、民事等領域中,帶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并改善傳統可見光與紅外圖像融合中凸顯出的相應問題,縮短運算時間。
【參考文獻】
[1]鄭紅,鄭晨,閆秀生,等.基于剪切波變換的可見光與紅外圖像融合算法[J].儀器儀表學報,2012,14(07):1613-1619.
[2]楊承,楊昕梅,李紹榮.利用紅外與可見光圖像融合測溫技術實現設備異常狀態預警[J].現代建筑電氣,2014,11(S1):85-89.
[3]任海鵬.可見光與紅外圖像融合研究現狀及展望[J].艦船電子工程,2013,12(01):16-19.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