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立
【摘 要】內澇似乎已成為我國許多城市強降雨后的普遍狀態。街道成河、交通堵塞、房屋倒塌……。城鎮內澇救援已成為消防部門夏季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對消防部門內澇救援的總結,進而對內澇災害搶險救援的特點、程序及處置注意事項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求對內澇災害事故搶險救援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總結,并以其指導消防部門對內澇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
【關鍵詞】城鎮內澇;搶險救援
0 引言
城鎮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近年由于城市盲目擴張,使原本具有自然儲水功能湖泊、池塘等被人為的填筑破壞或填為他用,降低了雨水的調蓄分流功能,同時城鎮排水設施建設的滯后,內澇已成為城鎮夏季的通病,是城市面臨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具統計全國62%的城市發生過城市內澇,部分內澇嚴重的城鎮一年甚至發生2至3次內澇,城鎮內澇救援已成為消防部門夏季搶險救援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消防部門在內澇救援過程當中到底具有什么優勢,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有哪些解決的方法呢?
1 消防部門在內澇救援中的優勢
1.1 豐富的救援經驗
公安消防擔負著地區的搶險救援任務,在長期參與各類搶險救援、社會救助的工作中,在與各類突發性災害事故做斗爭的過程中,消防部門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救援方法,掌握了較強的救援專業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
1.2 體制具有優越性
內澇具有突發性和緊急性,而公安消防是一支現役救援力量,訓練有素、作風頑強,每一個城市都有部署,晝夜執勤,119服務專線全天候24小時應急待命,能夠保證人員、裝備隨時在崗在位,能夠保證快速反應、迅速集結,為整個內澇救災工作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3 裝備發揮重要作用
在近年的內澇災害救援中,消防官兵攜帶的各種搶險救援器材裝備,在內澇救災中充分發揮了優勢和作用,有力提高了人員搜救、救援以及物資搶救的能力和效果,為內澇救災搶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4 熟悉救援現場環境
內澇發生時伴隨著交通癱瘓,給救援帶來困難,公安消防部隊工作、生活、戰斗在這個城鎮,熟悉城鎮的每一條街道和居民小區,最了解城鎮發生內澇災害的程度,以及易發生內澇的區域和救援路線,能夠確保一旦發生災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
2 消防部門在內澇救援中面臨的困難和不足
城鎮內澇像所有自然災害一樣,規模大、情況復雜,公安消防部隊在內澇災害救援行動中往往遇到許多困難。
2.1 規模大搜救難度大
城鎮內澇范圍廣,被困人員多,道路中斷,部隊接警后不能及時準確到達受災地點,無法及時調動社會聯動力量進行有效處置,被困人員常常都是老弱病殘,在惡劣天氣、城鎮積水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救援難度更大。
2.2 災害險情威脅大
城鎮內澇往往引發或隱藏多種險情:一是,建筑物的倒塌。部分房屋在洪水的浸泡下倒塌,給在現場救援的消防官兵帶來威脅。二是,水流湍急。城鎮地上地下建筑復雜,內澇發生時部分路段水流湍急,給救援增加難度,甚至給救援官兵的生命帶來威脅。三是,部分化危設置被洪水破壞,發生泄露造成更大的危害。
2.3 基層消防兵力不足
內澇發生時往往事故頻發。消防部隊往往需要在同一時間處理多個警情。目前各基層公安消防普遍警力不足。遇到一般規模的災害事故,尚可調整警力投入,而遇到內澇災害事故,執勤力量就會捉襟見肘,難以應付突發的超負荷工作,救援工作難以形成戰斗力,有時候甚至會出現無警可調的尷尬局面。
2.4 交通受阻
內澇期間,道路交通往往不暢,道路往往被倒塌的樹木、電線桿等阻擋;受暴雨影響,有的地方道路被沖毀,或是嚴重積水,救援車輛及人員無法通過;內澇期間,除消防部隊自身救援力量外,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人力物力搶修道路。
2.5 實戰經驗不足
一是,基層公安消防中隊缺少水上救援的模擬設施或基地,訓練手段和方法單一,缺乏專題研究。二是,消防官兵日常模擬水上救援的戰術、戰法較少,大多水域救援理論知識及實踐方面僅停留在理論水平或紙上談兵。三是,水域救援知識、技術戰法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學會和完全掌握,需要大量的實踐。
2.6 裝備器材有待加強
消防部隊裝備了沖鋒舟、拋投器等救援裝備,但與救援實戰需要仍存在較大差距。在新聞畫面中常常看到消防官兵徒步行進,以及手抬肩扛救人,甚至部分救援人員還著滅火服參加內澇救援,裝備還遠遠達不到內澇救援的標準。
2.7 部門聯動不足
從目前情況看發生城鎮內澇的救援常常就是消防部門一家在單打獨斗,政府缺乏有效地協調,致使消防部門兵力分散,在搶救生命的同時還要做疏散物質、道路疏通等工作,不能把優勢兵力用在生命的搶救上。
3 公安消防城鎮內澇救援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幾點對策
盡管公安消防在內澇救援中存在一些不足,但實踐證明,消防官兵在突發內澇的關鍵時刻,特別是在搶救內澇被困人員時,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安消防發揮優勢,更好的應對復雜的救援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 高度重視,提前備戰
3.1.1 思想動員準備
進入汛期要做好官兵的思想發動,教育官兵積極備戰和及時傳達有關氣象情況,提高廣大官兵應對內澇救災工作的思想認識。組織全體官兵開展戰前教育和動員,通過廣泛深入、積極有效的戰前動員,激發官兵內澇救援的積極性。認真組織對轄區災情進行了解,對可能遇到的搶險救援形勢進行全面、綜合分析,修訂預案,認真研究部署。
3.1.2 進入等級戰備
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信息,適時進入戰備,強化值班備勤。對執勤車輛器材裝備進行了全面地、細致地檢查、保養,確保“油水電氣”充足,指定專人負責檢查各類搶險設備、器材,特別是對沖鋒舟、救生衣、救生繩索、拋投器、破拆工具、手抬泵、強光照明燈具、通訊設施等進行精心檢查保養,做好內澇救援的準備工作。油料要保證充足,對講機、照明燈等用電的器材裝備要充滿電并做好防水處理,以防停電造成充電困難。
3.1.3 強化后勤保障
器材保障:充分考慮內澇災害特點,對隨車器材進行調配,大量配備救生衣、救生圈、繩索等的水上救生器材,確保災害現場救援裝備齊全。指定裝備技師隨警出動,確保器材裝備在出現故障后能及時修理和更換。飲食保障:內澇災害往往都在炎熱的夏季進行,戰斗時間長,官兵消耗體力大,電力、燃氣設施受損后,官兵生活不便,飲水、就餐等受影響,一定要備足飲水和食品才能確保官兵持續作戰。油料保障:做好油料的儲備工作,以免市區大面積停電,車輛、裝備油料無法保障。醫療保障:要隨車要配備常用消毒、痢疾、感冒等藥物,做好醫療救護保障,防止非戰斗減員。
3.1.4 強化通信保障
119指揮中心要加強與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政府應急辦、氣象等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災情動態,確保現場通信暢通無阻,保證指揮信息及時準確的傳遞。要配備UPS和發電機等設施,保障指揮中心的通信設備全天侯24小時供電不中斷;將衛星通信設備、中繼臺、衛星電話等應急通信裝備調度到最可能發生災情的區域。
3.1.5 社會聯動準備
做好與公安、交通、建設、安監、衛生、環保、供電、供水、供氣、通信等部門聯系協調,隨時與氣象部門保持聯系,獲取最新信息,了解有無道路、橋梁塌垮、道路中斷等情況。應協調政府部門與工程建設單位簽訂協議,確保一發生災情迅速調集大型運載車、吊車、鏟車、挖掘車、破拆清障車等大型車輛裝備。
3.2 準確調度,科學指揮
3.2.1 準確掌握警情
內澇災害發生時,由于求救人員多,會面臨短時間內接警次數多、區域跨度大、救援難度大等問題,119指揮中心接警時,要問清災害現場情況,如:建筑物倒塌狀況,人員傷亡情況、分布位置和其它次生災害情況,在初步了解交通、電力、建筑、醫療設施破壞情況等相關信息以后,及時就近調度相關力量到場。
3.2.2 科學調度力量
每次警情出動兩車為宜,合理調配隨車人員,確保人員會游泳和與不會游泳的搭配均勻。出動車輛應該以重量較重、底盤較高的消防車為主。各戰斗小組接受任務后,要做好單獨作戰、長時間作戰的準備。
3.2.3 合理選擇路線
正確選擇開往救援現場的交通路線,確保及時、順利到達救援現場。在出警途中應該避開有倒塌危險的樹木、電線桿等障礙,盡快趕赴現場,如遇阻礙,必要時,在安全可以保證的前提下,消防人員應攜帶輕便器材裝備涉水趕赴現場,同時根據需要申請調動相應社會搶險救援力量趕赴現場。
3.2.4 確保人員安全
所有參戰人員必須著救生衣,要以至少三人編組的戰斗小組為單位,不得單獨盲目行動,水流湍急的時候,要結合裝備性能,利用繩索、腰帶、掛鉤將自己固定在如消防車、水泥柱等牢固的物體上,必要時可采取多人抱團方法前進。要注意電力設施漏電威脅救援人員人身安全。
3.2.5 有效引導社會輿情
在處理災害事故時,進一步規范信息發布程序、加快發布速度,及時發布救援工作信息,正確引導輿論,有效避免網絡惡意炒作。
3.3 總結經驗,恢復戰備
3.3.1 恢復戰備,以利再戰
內澇過后官兵應及時對車輛裝備的油水電氣進行補給,迅速修理受損裝備,官兵進行休整,讓參戰官兵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高昂的士氣。
3.3.2 戰評總結,吸取教訓
內澇過后,要及時對內澇救援中的經典案例進行歸納總結,收集圖像視頻資料,及時召開戰評會,對于救援中好的方面和不足進行討論,提高官兵應對內澇救災工作能力。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