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起到2016年初,棉花價格從最高每噸34879元,下跌到最低每噸9890元,下跌幅度達到70%。但從2016年4月份以來,棉花期貨價格開始大漲,從每噸10200元,上漲到每噸16185元,漲幅接近60%,低迷多年的棉花市場重新受到了追捧。眼看棉花豐收在即,那么棉價上漲將對棉農收入帶來怎樣的影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6年的棉花將有希望獲得大豐收,棉花每畝產量可達225公斤,與2015年畝產175公斤相比,增收幅度達到了28.57%,按目前每公斤市場價7.0元計算,每畝純收入300~500元。
業內人士分析,近幾年棉花價格持續低迷,棉農的種植意愿一直不高。2015年棉價只有每公斤5.0元,由于天氣原因,畝產量較低,一畝棉花的收入還不到800元。去除土地承包費、農資人工費等成本,即便加上國家每畝150元的補貼,棉農仍然處于賠錢的局面。
自2016年5月份以來,國儲棉啟動輪出,市場依托國儲棉填補缺口,近期在內外棉花期貨拉漲、儲備棉銷售底價接連攀升的帶動下,國內棉價跟隨不斷上漲。
今年全國棉花的種植面積普遍較低,以山東省為例,種植面積相較2015年下降26%。在山東棉花主產區,通過對500戶棉農進行抽樣調查,推算出2016年山東地區的棉花種植面積為400萬畝左右,比2015年下降了26%。而從全國來看, 2016年全國的種植面積應該在4266萬畝左右,比2015年下降了14.4%。
對于即將上市的棉花現貨價格,市場分析師預計,雖然棉價沒有大的需求量做支撐,但由于存在供給缺口,短期內,棉花價格仍有上漲空間。預計,棉價高位令終端用戶購銷趨于謹慎,下游仍難給予棉價大漲的需求基礎,但新年度供給缺口仍將給予棉價支撐,短期棉價易漲難跌,但需關注政策面對棉價的指引。
(資料來源:三農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