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苞菜又名穩木、樹頭菜、刺老苞,屬落葉喬木或亞喬木,高3~8米,主要分布于滇中南的楚雄、保山、德宏、普洱、臨滄、麗江等地,野生刺苞菜分布在海拔1600~3000米的河谷、山坡、叢林中。刺苞菜營養豐富,藥食兼用,在民間食用歷史悠久。據《滇南本草》記載:“刺腦苞,又名刺老苞、鵲不宿。味苦、辛,性涼。入脾、腎二經。治風濕痛、胃痛、跌打損傷?!薄皹淦ぜ案薪∥?、收斂、利尿等作用?!贝贪诉m應性強,易于栽培繁殖,可利用荒坡、林地種植,不占用農田,經濟效益高,適合山區農民種植,具有一定的種植前景。
一、繁殖技術
1.種子育苗。每年9—10月,在刺苞菜中齡樹上采收成熟的種子,晾干,儲存。來年春季,選擇地勢平整、土層深厚、土壤結構良好的地塊,整平、開溝、理墑,把種子均勻播于墑面,覆一層農肥拌混的細肥土,再覆蓋農膜保溫保濕。根據土壤濕度適時澆水,以促進發芽出苗。
2.扦插。冬、春或夏季,選擇生長勢強、枝條粗壯、無病蟲害、芽眼好、直徑2~4厘米的兩年生枝條,剪成20~30厘米長的短枝插條,每個插條帶芽眼3~8個。插條用農膜或蠟封頂。用0.1克生根粉兌水15公斤制成生根劑,浸泡插條基部20~30分鐘,撈出晾干后進行扦插育苗。冬、春季扦插地面應覆蓋農膜保溫保濕,夏季扦插應搭棚遮陰。
3.分株。冬、春季,挖取帶芽側根,剪成15~20厘米長的根段,用0.1克生根粉兌水15~20公斤浸泡根部20分鐘,種植于育苗床或直接栽植在大田,加強管理,即可長成植株。
二、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密度。矮化密植栽培,行距2米、株距1~1.5米,每畝栽植3330~5000株;喬化種植,行距3米、株距2米,每畝栽植1650株。
2.挖種植塘。種植塘挖成長、寬、深均為1米的正方形,并用熟土、雜草回塘。
3.適時移栽。移栽時間為11—12月或翌年1—2月。移栽前,每畝施農家肥3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磷肥50公斤,肥土充分拌勻后栽苗,移栽時擺好根系再回土并壓緊塘土,栽后澆水1~2次。5—6月,結合除草,每畝施復合肥30公斤,可促進新梢健壯,提高刺苞菜產量。
4.打頂修剪。移栽后第二年春季,當植株長至1米高時打頂一次,促進側芽萌發,以后每年打頂一次。
三、采收
移栽后2~3年即可采摘刺苞菜出售,5年達盛產期。每年3~4月,當刺苞菜長至15~20厘米、呈苞狀時是采摘上市的最佳時期。采摘時每株留2~3個芽,保證后期陸續采收。
(云南孟連縣種子管理站 湯晴冉 郵編: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