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震
改革建設項目環評制度。按照“精簡行政許可、強化過程監管、統一執法標準、發揮市場作用”的原則,探索環評、排污許可和網格化管理等制度有機結合和深度融合,開展“一證式管理”模式。
推進排污許可證制度落地。確立排污許可證管理的法律地位,發揮其核心作用,實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推動事前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的有機銜接,形成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污染源監管體系平臺,筑牢環境精細管理的基礎,實現污染源信息的全面、全過程、高效管理。
建立環境審計制度。在政府環境審計方面,選取典型城市和區域開展試點,制定政府環境審計暫行規定,強化領導干部環境保護離任審計,審計結果作為評價黨政領導干部及地方政府環境質量保護責任評價的主要依據。在企業環境審計方面,出臺企業環境審計報告網上公示及公眾參與管理辦法,要求企業以審計報告形式公示其在環保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方面的執行情況、環保設施及運行維保情況、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環保投入情況,公示網站設立公眾與環保部門及企業互動界面,充分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
實行環境監管網格化。出臺關于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的指導意見,通過“定區域、定任務、定職責”,以市、縣、鄉行政區域為單元劃分三級網格,在開發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設置特殊網格,采取按屬地確定重點監管對象和一般監管對象的差別化監管措施,分解到網格單元,構建全面覆蓋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
推進環保大數據應用。運用大數據手段,以建設“一企一檔”動態管理數據庫為基礎,利用其他領域和部門信息,加強跨部門數據關聯比對分析,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共享的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監管平臺,并與環境保護部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