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云
摘 要: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對可持續發展理念比較推崇,環保意識日漸人心,人們對生態旅游開始關注,國內很多地方也開辟生態旅游項目。生態旅游和區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大的聯系,減少了人們對環境的破壞,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和國家倡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相符合。筆者在本文中對生態旅游以及其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
自生態旅游出現以來就備受人們關注,由于其對環境的壓力較小,保障人和自然友好相處。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生態旅游和可持續發展二者的關系進行研究,然后探討了國內生態旅游的實踐,最后研究了實現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以期更好的促進國內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一、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之聯系
生態旅游之概念在西方國家出現,美國對其有專門的定義,國內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出現該名詞。通常人們認為生態旅游和普通的旅游產品存在一定的不同,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旅游,而是重視人和大自然的親密相處,實現二者的和諧發展。生態旅游對環境友好,保護自然資源,實現其的可持續利用。
和一般的旅游特征相比,生態旅游有一定的不同。生態旅游必須保持區域的自然本性,這種旅游方式比較原始,遠離城市的喧囂,人們感受大自然的壯麗風光,揭示大自然的秘密。生態旅游還強調保護性,其發展不犧牲自然環境,對其進行開發的時候重視重復利用,協調發展經濟和環保,通過科學的方式尋求經濟利益的增長。同時,生態旅游還應該具有科學技術的特性,我們必須以全面調查自然環境為基礎,開發和規劃生態旅游,有效監測環境容量,旅游開發限制在環境容量之內。
因為和普通的旅游相比生態旅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所具有的功能是一般旅游產品所不具有的,要想對生態旅游更好的規劃,就必須全方位了解他的功能。生態旅游具有促進社會發展之功效,因為生態旅游全面考慮自然、環保、經濟、科技等多者之間的關系,因此能夠讓區域經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就業。
二、生態旅游在我國的實踐
我國不僅從理論上對生態旅游進行全方面的研究,還付諸于行動。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國就建設了張家界森林公園,作為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我國就試圖有機結合環境保護和旅游開發。至此之后,國內生態旅游發展速度非???,到2013年底,國內共建設四千余處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形成了規模性、網絡化的生態旅游業,這也昭示著國家生態旅游業獲得蓬勃發展。我國一直努力在不同的區域對生態旅游進行女開發,其中有以華山為主體的山岳生態景區;以天池為代表的湖泊型生態景區等等。就旅游產品開發而言,國內也在不斷努力,形成了以鄱陽湖、香格里拉等等獨具特色的野外觀光旅游。
三、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對生態旅游和生態保護的關系進行有效的調整
我們必須對生態旅游強化規劃工作,這種規劃必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在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生態學相關理論,制定并切實落實相關政策。有機結合旅游所在地的特殊環境和游客的行為,對自然環境容納旅游活動的能力進行科學的論證,盡可能減少甚至不排放污染物,建設基礎設施的時候必須控制總量,不能盲目建設,以免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環境污染,這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理念背道而馳。
(二)對科技發展和生態旅游的關系進行有效的調整
要想保障制定的生態旅游規劃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特性,還應該對生態旅游和科學技術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整。其一,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在對生態旅游規定進行制定的時候認識到科學技術對其的促進作用,高度重視其投資。就整體而言,國內生態旅游行業雖然獲得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背后存在的問題:質量低,科技含量低等等,這對國家旅游業競爭力的提升極為不利,因此我們必須把高新技術在生態旅游業中使用,以便于國內生態旅游業獲得更快的發展。各相關部門在規劃生態旅游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科技含量,執行人員更不能偷工減料,依托既定的計劃有序進行,同時生態旅游項目開發之前必須使用科學的手段檢測和調控環境容納量,把環保理念融入旅游產品的開發之中,監控好旅游管理工作,基礎設施的施工不能對當地的環境造成損害,平衡好開發和環保問題,使用科學手段治理產生的廢氣、廢水等。
(三)引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型、制度型創新
除了把科學技術使用于生態旅游規劃過程中外,還應該以整體的眼光對待旅游業中科學技術的使用,必須努力踐行“科技興旅”理念,讓生態旅游成為一種高科技的旅游方式。要想讓“科技興旅”的理念得到更好的實施,各地區各政府應該強化合作意識,不能用旅游增加區域的經濟收入,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在生態旅游中融入科學技術,對各種環保項目、技術等進行研究。我們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研究生態旅游的科學技術,專項治理環境污染,如在對生態旅游區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檢測的時候使用高科技手段,在遙感等技術的幫助下收集污染情況和相關數據,然后及時采取各項措施進行治理。有一些技術能夠間接的幫助生態旅游的實現,如可以強化建設互聯網,在各種網站上發布旅游消息,普及生態旅游知識,這些能都更好的促進生態旅游的發展和進步。
結語:
當前階段,國內生態旅游在規劃可持續發展中尚處于探索時期,在初級階段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堅持其的可持續發展,很好的平衡生態旅游、環境保護以及科學技術等多者之間的關系,樹立環保理念,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對待生態旅游,把各種高科技技術在生態旅游規劃、實施中使用,這對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作為游客,也應該進一步規范自己在生態旅游區內的行為,不做不利于環保的行為,切實做到文明旅游,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旅游,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筱剛.從生態旅游角度看待徐州生態旅游的品質提升[J].旅游縱覽(下半月). 2015(04).
[2]趙國棟,李海平.西藏茶文化生態旅游的構建與意義[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3]呂德.我國生態旅游健康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 2014(02).
[4]陳飆,鐘潔,楊桂華.云南香格里拉藏族社區參與旅游發展過程的限制性因素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