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隨著近年來旅游業的異軍突起,加之西藏具有發展旅游業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旅游成為西藏發展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本文通過分析西藏旅游的現狀,結合西藏旅游的優勢和制約因素,提出相關建議,為西藏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西藏旅游;旅游規劃;旅游經濟
西藏自治區位于中國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是旅游資源最豐富、資源保持原真性最好的地區之一,其獨特的高原風光和人文自然景觀對中外游客極具吸引力。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的旅游業呈現出長足發展的態勢。
一、西藏旅游發展現狀
目前,西藏的旅游項目已經成為西藏經濟增長點的一個支柱產業,旅游業為全區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尤其是近十年西藏的旅游發展更是獲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據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僅2016年1-6月份,西藏接待游客687.1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1.9%;實現旅游總收入70.02億元,同比增長32.1%。
二、西藏發展旅游的優勢
(一)自然生態環境
在當今社會城市化的大背景下,隨著收入的增加,個人素質的提高,空閑時間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走出去擁抱大自然,回歸本我。因此,西藏的原始資源成為吸引游客觀光的重要條件,形成西藏發展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人文環境
西藏是藏族人民集居地,藏族人民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文化以及藏傳佛教形成了自身獨特且具神秘色彩的文化體系。布達拉宮、扎什倫布寺、古格王朝遺址、達賴班禪的靈童轉世、雪頓節等這一切使西藏極具誘惑力。
(三)政策環境
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西藏旅游發展的另一大優勢。除了相關的優惠政策營造出寬松的發展環境,國家更是加大了相關技術和設備建設。
三、西藏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旅游時間比高、景點重復問題嚴重
旅游時間比是指游客在去往旅游目的地所消耗的時間和在目的地停留時間的比值。相比過去,西藏的交通已有質的飛躍,但由于地勢和環境的限制,在面對旺季旅游游客的增多時,西藏的交通仍然表現得力不從心。再者,西藏旅游景點在空間上分布散亂、通達水平低、游短行長,旅費支出高的問題突出,使一些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可進入性差, 不能很好地實現最小旅游時間比。
(二)自然和人文環境脆弱、承載力低
西藏的自然環境雖然是原始風貌的一種,但是由于惡劣的氣候條件和人為有意無意的破壞,加之頻繁的地殼運動會帶來山體結構的不穩定,使得西藏的生態壞境一旦出現破壞就變得難以恢復。
(三)氣候條件限制嚴重,旅游季節性強
青藏旅游業由于受特殊高原氣候的影響,使得冬夏二季具有明顯的旅游淡旺季之分,導致該地區的旅游具有強烈的季節性,進而引發資源配備的嚴重失衡。投入少,旺季無法接待;投入過剩,就會造成淡季資源的閑置浪費。
四、西藏旅游經濟發展的對策
西藏的旅游發展想要取得更大的發展,為自治區帶來穩定且豐厚的社會收益,必須在保證本地區人民正常的生活基礎上,盡量克服制約條件,升華地方優勢。
(一)保護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
目前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至今已經轉入到縱深發展,大量的游客還會涌入西藏,所以保護好生態環境,維持穩態的旅游發展步伐,必須科學地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避免環境破壞和惡化。
(二)整體發展,顧全大局,制定合理的旅游發展戰略
西藏自然資源的脆弱使得西藏旅游不能隨意開發,所以想要依靠旅游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就要建立起一個合理的產業布局,以旅游業為中心,輻射其他產業。同時,制定一個顧大體、看長遠的大旅游產業戰略,將相關產業分等級、分相關性的劃分,構建旅游產業新模型。
(三)整合旅游資源,互惠互利
首先,西藏可以與青海攜手,兩省區將共同打造青藏鐵路旅游線品牌,開展橫向聯合與協作,維護青藏高原的整體性;其次,西藏可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的聯系,以茶馬古道為歷史特色,以省會拉薩市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建立起涵蓋周邊地區、省區共11個區連通尼泊爾的特色旅游專線;最后,在區內,政府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特殊優勢,協調區內的各地區景點,實現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王洪振等,西藏旅游資源綜合開發潛力評價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
[2]王穎,西藏旅游發展戰略探析,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81-41.
[3]李艷娜,胡波,黨慶,西藏旅游業的現狀及前瞻,重慶商學院學報,2000: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