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葉 劉立清 楊 濤大連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遼寧 大連 116023
大連市體育中心場館現狀調查研究
楊樹葉劉立清楊濤
大連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遼寧大連116023
體育場館可以成為城市某個區域的象征,實現由單個城市中心向多個城市中心的轉變,大連市體育中心通過城市設施建設來促使大連市北部城區的整體發展。目前,場館雖然已具備了一定優勢,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及訪談法,對大連市體育中心場館現狀進行調查,得知大連市體育中心場館資源實施規模宏偉、設施完善、具備承接國際級比賽的標準,但營運模式單一、缺乏先進管理、利用效率不高、開放程度有限等現象,通過其現狀了解,為完善及改進場館提供理論依據。
體育場館整體發展理論依據
體育場館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人們進行健身活動的場所和競技體育訓練及比賽的基地,更是一個城市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先進文化的反映[1]。大連市體育中心坐落在大連市甘井子區,朱棋路與嵐嶺路交叉口,是大連市“西拓北進”城市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是促進大連市和諧發展、打造現代化體育名城的關鍵步驟,也是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滿足大眾體育需求的重要手段。大連的競技體育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承擔著為國家輸送優秀少年、青年體育人才的重任。大連市體育場館設施雖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和高標準、綜合性的體育場所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隨著十二屆全國運動會比賽的落幕,新建體育場館的賽后發展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對大連市體育中心進行實地調查,對管理人員與專家進行訪談,對體育中心概述及場館資源設施、運行管理、利用等情況做了進一步的了解和分析。
1.1研究對象
以大連市體育中心場館,包括三館(體育館、游泳館、網球館)、兩場(體育場、棒球場)、一基地(運動員訓練基地)、媒體中心、S形商業區以及地下車庫等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CNKI)、 萬方數據庫、Springer Link(綜合學科期刊全文)、Elsevier(綜合學科期刊全文)檢索近30篇中外文獻;通過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中華數字書苑、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超星數字圖書館查閱了體育場館相關文章30多篇為本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1.2.2訪談法
以網絡、電話和走訪的形式,對體育中心的管理人員、工作人員以及市體育局的領導就大連市體育中心場館相關問題進行采訪,獲得較多真實可靠的相關信息。
2.1場館資源設施現狀

表1 資源設施占地面積圖
體育場館不僅是衡量地區競技體育發展水平、承辦大型運動會和高水平競技比賽能力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場所[2]。大連市體育中心場館建設用地面積81.99公頃,配套開發用地面積達247.83公頃。體育場館包括三館(體育館、游泳館、網球館)、兩場(體育場、棒球場)、一基地(運動員訓練基地)、媒體中心、S形商業區以及地下車庫。配套土地的開發包括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三館兩場一基地”的建設面積為74公頃,其余為市政設施建設占地、防護綠地占地以及公共綠地占地。
大連市體育中心總占地面積為81.99公頃,兩場三館一基地占其中的91%,達到了74公頃,而其余則為市政設施建設占地、防護綠地占地以及公共綠地占地等。大型體育場館則是根據體育中心的占地面積來進行的分類,其屬于大型體育場館,大型體育場館則是指占地面積在60與200公頃之間的場館。

表2 設施建設情況圖
場館設施已達到奧運會級別的賽事標準,可承辦國際、國內比賽、專業訓練及大型文化娛樂活動。可以承辦排球、籃球、室內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拳擊、體操、田徑、棒壘球、舉重、游泳以及冰上運動項目。具備進行相關項目的科研與教學以及運動員食宿等功能。媒體中心的新聞區主要是滿足全運會及各類大型賽事、大型演出新聞采訪及發布、轉播等需求。也可為市民健身和會員、各團體提供場地支持與相關服務等。
2.2場館運營情況
隨著體育場館對社會上的有償與無償開放使用,體育場館的社會化與市場化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對外運營可以實現高校體育資源的共享,為經濟進行創收,同時滿足社會居民對體育健身鍛煉的需求,促進城市居民社會體育的快速發展[3]。大連市體育中心在規劃伊始就由大連市政府交付給大連市星海灣開發建設管理中心,它是大連市人民政府直屬的局級事業單位。體育中心各場館基本屬于自營范疇,唯有體育館采用了外包的運營模式。從大連市體育中心的各個場館的運營狀況來看,除去外包的體育場,大部分場館依然處于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下,傳統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發展相對滯后,跟不上市場邁進的步伐,往往會導致冗員過多運作滯后,體育場館很難完全依靠其自身經營的利潤維持其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這種管理模式嚴重制約了體育場館的發展,行政部門對體育場館的全權約束和領導,導致其在現代市場的競爭中受到限制。經調查得知,體育中心場館具有高投資性的問題,依靠其自身經營的利潤維持其發展很難完全,體育場館的高額投資費用與低額回報也是阻礙運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2.3場館資源利用情況
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是保障公民參與體育鍛煉權利的重要舉措。1995年2 月25 日,原國家體委就發布了《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的通知》[4],教育部在2006 年8 月制定了《全國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試點工作方案》等。至2009 年我國國有體育場館中有93%的場館對大眾健身開放[5],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城市居民健身鍛煉的需求。大連體育中心自建成之后就肩負了三項基本職能:作為政府投資的國有資產,其在建成之后就必須創造效益,償還營建過程中的貸款以及后期發展中的運營成本,因此體育場館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具備盈利的功能;此外,作為政府及其所屬事業單位投資運營的體育場館也注定了大連市體育中心必須滿足和保障體育事業單位自身的需求,作為大連市中心體育場館在必要的時候必須肩負起為訓練競賽服務提供基地的職能;最后,大連市體育中心作為一項公共服務產品,是為了保障民眾體育健身需要的公共設施,必須履行其作為公共體育場館服務市民的公共服務職能,因此其還具有無法忽視的社會性與公共性。
開放率低是我國體育場館開放中的普遍問題,各類體育場館向社會全面開放率僅占44.1%,有21.3%的場館部分開放,34.6%尚未開放。尤以國有體育場館(屬于公共體育場館)開放的比例較低,尚未開放的國有場館為39.9%。目前,體育中心各場館已全面投入使用,體育館、棒球場以及體育場的主場館不對市民開放,以承辦演唱會、文藝節目、各類比賽為主。網球場、游泳館、體育場向市民開放,但按規定收取費用。但每周三將對體育場以及室外網球場免費開放6小時,開放時間為9:00至16:00。體育中心管理人員對開發項目的價位已經進行規劃,主要分為兩等定價:節假日與工作日,工作日分三個時段定價:上午、下午、晚上。體育場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始終都存在著諸多困難,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是大連市體育中心賽后運營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通過調查發現,當前大連市體育中心場館規模宏偉,設施完善,大多符合承接國際級比賽的標準。隨著十二屆全國運動會落幕,體育場館管理體制龐雜,維護費用高昂,場館的運營模式單一,傳統的運營模式很難完全依靠其自身經營的利潤維持其發展。部分場館不對市民進行開放,部分場館對社會開放進行了有償收費的服務,賽后利用問題也變成了相關政府人員亟待考慮的問題。在場館經營方面,要多種途徑同時進行,多種手段兼用。大連市中心體育場館應探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與先進性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提升體育場館的管理水平。通過多方努力盡可能地提高開放程度,以服務社會大眾,促進全民健身,制定規范的管理章程和開館和閉館時間,走科學化的管理道路。
政府始終堅持公共體育場館的社會公益性目標,在建設增加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的同時,加大現有資源的整合力度,通過場館資源信息化建設等手段提高場館資源向社會開放的利用率。通過重點投資,根據城市公交發展改善城市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增強各片區之間可達性和空間連接性,擴大體育消費的經濟集聚和乘數效應,使之成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鼓勵全社會參與到體育場館設施的利用與改造,通過轉變服務方式,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與空間等手段來提升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以滿足大眾對于體育公共服務的切實需求。
[1]劉強.高校體育教學社會化發展目標的回歸與守望[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2):70-72.
[2] 王定宣,毛書凱,劉中強.瀘州市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現狀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33-34.
[3] 孫秀英,蘇秀華.遼寧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大視野,2015(20):240-241.
[4] 國家體育總局. 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的通知[EB]. http: / /www. sport.gov.cn /n16 /n1092 /n16879 /n17321 /1436243.
[5] 張春宇,陳祥巖.我國部分大型體育場館對外開放使用現狀調查與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6):48 -50.
[6] 陳元欣,王健.我國大型體育場館賽后運營現狀、制約因素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9).
[7] 陳 瑜,王龍飛.我國近三屆全運會場館經營管理運作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6).
[8] 譚建湘,周良君,等.國內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研究綜述[J].體育學刊,2013(9).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orts Centers in Dalian City
Yang ShuyeLiu liqingYang Tao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Liaoning 116024, China)
Stadium can become a symbol of a regional city,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single center to multi center of a city,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Dalian City Sports Center promotes the northern part of Dalian cit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ity'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venues of the Centre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is centere.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 the paper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Dalian City Sports Center stadiums and venues, and finds out that Dalian sports center stadium resources are of grand scale, perfect facilities, have standards of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but the operating mode is single, lack of advanced management, use efficiency is not high,the degree of openness is so limited.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erf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venues.
stadiumsoverall developmenttheoretical basis
G812
A
2096—1839(2016)10—0122—03
(1)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重點項目),編號:L13ATY002;(2)遼寧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編號:W2015080。
1.楊樹葉(1981~),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