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云陳綺堅
量化評估護理模式對手外科手術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
張靜云①陳綺堅①
目的:探討量化評估護理模式對手外科手術部位感染(SSI)的應用效果。方法:對本院手外科2014年5月-2016年2月268例手術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34例,兩組均接受常規護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量化評估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住院天數、患者滿意度、總并發癥發生率、患者投訴率、護理不規范率、總費用和SSI率。結果:試驗組患者投訴率、護理不規范率、總并發癥發生率、患者滿度、住院天數、總費用、SSI率分別為3.73%、2.24%、4.47%、96.30%、(8.80±0.80)d、(2398.60±1132.80)元、1.50%,對照組分別為9.70%、15.67%、13.43%、85.07%、(13.00±3.40)d,(4123.60±896.60)元、5.9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量化評估護理模式對預防手外科SSI效果顯著,縮短住院天數,降低總并發癥發生率和總費用,提高患者滿度,值得臨床推廣。
量化評估; 護理; 手術部位感染; 預防
First-author's address:Baoan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enzhen 518102,China
手術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發病率居院內感染發生率的第3位[1],是常見的院內感染之一,占外科手術類型患者醫院感染的38%,不僅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浪費了社會寶貴的衛生資源[2],美國每年因SSI的經濟損失高達100億美元[3]。手外科SSI是手外科手術常見并發癥之一,因此,如何預防及控制術后SSI的發生正逐漸受到重視,并成為近期研究的熱點[4-5],為降低手外科SSI發生率及其危險因素,本院對手外科術前SSI進行量化評估護理模式,針對手外科SSI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為手外科降低SSI發生率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手外科2014年5月-2016年2月268例手術患者,其中男164例,女104例;年齡14~65歲,平均(38.8±4.4)歲;單手斷指3指40例,單手斷指2指44例,單手斷指1指92例,雙手斷指4指28例,雙手斷指3指30例,雙手斷指2指34例;電鋸軋砸傷44例,切割傷78例,機器絞傷146例;手掌、手背雙側受傷患者86例,虎口部受傷38例,手背側受傷54例,半側手部受傷52例,手掌側受傷38例。所有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皆正常,未合并有嚴重腦、腎和心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6],均排除血液類疾病,所有患者都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簽署了患者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此次臨床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34例,兩組患者的病程、致傷原因、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臨床護理[7],主要包括心理護理、治療準備、術后護理、負壓引流護理和功能鍛煉。受外傷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較大不便,且還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創傷,經常導致患者焦慮。制定詳細的心理干預,并主動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治療,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耐心開導患者,鼓勵其面對現實,以幫助患者解除思想上的顧慮,使身心均達到最佳的狀態[8]。禁止食用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飲料[9],禁煙避免尼古丁刺激動脈血管痙攣[10]。合理安排患肢,減少觸動壓迫,將患者的常規檢查及臨床癥狀相結合,嚴密觀察患者神志,制定相應的術中必要緊急情況應對措施[11-12]。對患者行全身麻醉,準備好負壓裝置放置于患者床旁,以便于術后進行及時的負壓吸引,治療期間應做好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發生脫落、折疊、扭曲等,保證負壓瓶處在創面下方,以便于引流,若發生引流物堵塞的現象,應使用生理鹽水20~30 mL進行管道沖洗,注意觀察引流液體的色、性、味和量等變化,對于身體瘦弱、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或老年患者應降低負壓值,隨后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加強心電監測,觀察生命體征30 min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向醫生匯報,指導患者進行科學的功能鍛煉,主要針對正常指間關節和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進行,鍛煉3次/d,保證每次活動30~50次,以免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和肌腱粘連的發生。
1.2.2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術前量化評估護理模式:(1)列出患者危險因素,根據循證原則,查閱相關的文獻[13-14]及《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及中國醫師協會討論稿》《外科部位感染預防指南》《外科學》和以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為診斷依據等[15-16],對患者自身的情況和手術過程給予客觀的描述,列出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2)量化SSI風險因素,遵循《外科部位感染預防指南》,SSI部位的危險因素確定(含患者自身因素和手術因素),制定SSI風險因素評估表,對風險因素的指標內容及權重值分配的確定,風險因素共22項,并對風險因素賦予分值1~3分,評估表最高總分值52分,同時錄入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分值越高SSI風險越高,評估表見表1。(3)采取針對性量化評估護理模式,對于評估得分較高的患者給予特別的提示與關注,提示臨床采取必要的治療與護理干預措施預防SSI發生,有針對性地干預措施的項目內容:①外科手術消毒,術前抗菌沐浴,充分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性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和刷手,戴手套,建造層流手術室;②按時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一代或二代頭孢霉素,除非明確皮膚種植MRSA細菌感染,不可以使用萬古霉素;③有遠端感染病者,可以適當延期手術;④術前備皮,在術前即刻使用備皮器進行毛發去除,將創面周圍的毛發剔除,手術治療前對患周未破損的皮膚使用酒精擦拭;⑤加強手外科醫生的手術技巧,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有效止血,輕柔地處置組織,去除壞死組織,對創面進行徹底清洗,清除炎性、變形組織,避免死腔以及正確處理術前術后傷口;⑥采用抗菌手術皮膚保護薄膜,降低皮膚常駐菌的移動污染;⑦采取保護體溫措施,應用加溫毯,用加溫的液體沖洗傷口等;⑧對癥處理,控制好血糖,保持生命體征平穩,加強供氧,必要時輸注新鮮血制品,盡量減小電刀使用功率,提高止血和縫合技術水平;⑨有效的手外科SSI監測和反饋,同時對多個危險因素的多模式干預措施。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均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的投訴率、護理不規范率、總并發癥發生率、住院天數、總費用和SSI率均低于對照組,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SSI風險量化評估表

表2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干預效果比較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手術是一種常用的創傷性刺激性治療方式,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勢必給機體組織、皮膚和器官造成一定創傷,在切口處的微生物污染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手術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17]。現在SSI的發病率居醫院感染部位發生率的第3位,是最主要的醫院感染之一[18]。SSI直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可導致患者心理創傷,延長患者術后恢復時間,給患者及寶貴的醫院資源均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浪費社會有限的衛生資源[19]。如不進行及時控制,將會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命安全,也為醫院的護理工作加大了難度,同時也制約了臨床手術技術的發展。
引起SSI的危險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必須要根據引起SSI的危險性因素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措施[20],本研究中通過開展量化評估護理模式,使患者的SSI率明顯降低,通過全面量化患者的SSI風險因素,為降低SSI的風險,對多個危險因素使用有針對性的多模式護理干預措施,試驗組患者的投訴率、護理不規范率、總并發癥發生率、住院天數及總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的患者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提高,這是因為:(1)正確處理手術部位的皮膚及離體組織,并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根據細菌耐藥的特點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控制基礎疾病,提高了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降低了SSI的風險,縮短了住院時間;(2)量化評估護理模式注重患者本身,消除患者外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包括醫療環境和醫務工作人員等進行護理控制,對多個危險因素使用有針對性的多模式護理干預措施,保證了護理措施的全面性及預見性護理,這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護理的原則和要求,對于緩解緊張的護患關系也有重要意義,明顯地提高了患者滿意度;(3)提高手術技巧,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切口暴露時間,盡量減少對傷口的刺激,提高護理規范,加強術后切口和引流管的觀察護理,讓患者放心,加強對重點患者的巡視,給予患者同情關懷,使患者感到溫暖,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痛苦,降低并發癥發生,提高傷指的成活率;(4)控制血糖及血壓在正常范圍內,并保證患者手術部位的血供暢通,盡量避免對皮膚組織造成嚴重損傷積極控制感染,保護手術皮膚免疫屏障,提前做好手術室環境的消毒,對SSI進行實時監測;(5)牢固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重視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整體性,遵循護理持續質量改進原則,可有效提高病區護理質量管理,防范醫療護理風險。
綜上所述,量化評估護理模式對預防手外科SSI效果顯著,縮短住院天數,降低總并發癥發生率和總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洪錦蘭,郝元濤.手術部位感染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748-750.
[2]韓黎,胡小華,尹麗霞.醫院感染控制-重要公共衛生問題[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8(5):331-335.
[3]侯鐵英,姚亞男,劉勝男,等.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研究進展[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8):561-564.
[4] Fakhry S M,Monrgomery S C.Peri-operative oxygen and the risk of surgical infection[J].Surg Infect,2012,13(4):228-233.
[5]孟軍,周健,江淑芳,等.1360例次消化道手術部位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6):416-419.
[6]夏小飛,劉忠,李鑫,等.手外科斷肢再植手術的臨床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7):80-81.
[7]鄧明星.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 的術前術后護理體會[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10):161-163.
[8]葉燕紅,陳慧仙.術前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生理狀況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6,36(1):100-101.
[9]陳娟,涂芳.手術室護士對術前患者飲食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6):7-8.
[10]郭蘭.顯微手外科圍手術期患者護理[J].北方藥學,2014,11(1):181.
[11]潘秀芬,謝燕敏,譚玉娟,等.顯微手外科護理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7):70-73.
[12]肖慶,朱遠江.顯微手外科術后靜脈鎮痛對血管吻合成活率的觀察[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2,34(2):65-67.
[13]鄧慧.普外科手術引起手術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預防策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1):16-18.
[14]雷遷,于欽軍,陳雷.心臟手術圍術期危險因素的術前評估[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23(11):953-955.
[15]陳素蘭,趙紅梅,蔣瑋,等.手術前SSI風險量化評估的臨床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1):5-7.
[16]龔瑞娥,吳安華,馮麗,等.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目標性監測[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8,17(7):724-726.
[17]張克明.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21(5):152-154.
[18]洪錦蘭,郝元濤.手術部位感染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748-750.
[19] Najjar P A,Smink D S.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nd preventi on of surgical site in fections[J].Surg Clin North Am,2015,95(2):269-283.
[20]鄧敏.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和預防策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0,9(2):73-75.
The Effect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Nursing Model i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Control
ZHANG J ingyun,CHEN Qi-j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8):080-08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nursing model on the applica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Method:268 cases with hand surgical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34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routine care,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hospitalization days,patients satisfaction,the incidence of total complications,patients complaints rate,nursing non-standard rate, total cost and SSI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atients complaints rate,nursing non-standard rate,incidence of total complications,patients satisfaction,hospital days,total cost and the rate of SSI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3.73%,2.24%,4.47%,96.30%,(8.80±0.80)d,(2398.60±1132.80)yuan and 1.50%;the control group of those were respectively 9.70%,15.67%,13.43%,85.07%,(13.00±3.40)d,(4123.60±896.60)yuan and 5.97%,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nursing care model for the prevention of hand surgery SSI effects significantly,it can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day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otal complications and total costs,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 to clinical promo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Nursing;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Prevention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8.021
深圳市寶安區科技計劃社會公益科研資助項目(20130226)
①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 廣東 深圳 518102
張靜云
(2016-06-29) (本文編輯:周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