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祥++羅本裕++賴仁友++黃潤華++夏紫高

摘 要:為探索南方雙季晚粳稻高產替力及適應性,篩選適應當地生產資源栽培的晚粳稻高產優質品種積累了大量寶貴數據,為“秈改粳”生產發展提供了不少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撐。2015年項目單位進一步增加了參試品種數量,由去年的14個增加到20個。其中常粳組9個、雜粳組11個、超級秈稻CK組2個。
關鍵詞:秈改粳;緯度26.95°;生產力試驗報告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1974/nyyjs.20160832018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
吉水縣緯度26.95°白沙鎮白沙村廖家村小組,面積1600.8m2。
1.2 試驗品種 :共22個品種參試
1.2.1 粳稻
雜交晚粳(甬優538、甬優1538、甬優1540、甬優2640, 甬優4550、甬優4953、甬優5540、甬優5549、春優84、春優284、花優14)。
常規粳稻(小葉遲熟、粳W328、粳WJ80、粳WJ89、長江17長江25、長江1419、秧池高大、甬秀1)。
1.2.2 秈稻 超級晚秈(深兩優5814、欣榮優華占)
1.3 田間設計
小區長7m寬3.5m,計24.5m2,橫30行,豎22行,667m2/17983蔸,2次重復。共44個小區。
1.4 試驗實施
1.4.1 播種期
6月29號,移栽期7月17號,秧齡19d。
1.4.2 手栽基本苗
雜交秈稻每蔸2根苗,3.6萬苗/667m2,雜交粳稻每蔸3苗,5.4萬苗/667m2,常規粳稻每蔸4根苗,7.2萬苗/667m2。豎行22行橫30行每小區660蔸,合1.8萬蔸/667m2。
1.4.3 實際用肥量
純氮15.54kg/667m2。基蘗穗肥運籌比例4:3:3,基肥隨耕耙田撒施45%復合肥42kg/667m2;蘗肥拋栽后8d結合除草撒施尿素9.0kg/667m2;穗肥:栽后25d結合曬田施48%復合肥20kg/667m2。鉀肥未施,以復合肥代替,氮磷鉀為1:0.73:0.73。
1.4.4 定量灌溉
淺水移栽,寸水活蔸,淺水灌溉,薄露烤田相結合。但因今年雨水太多,曬田效果不好。
1.4.5 病蟲草害防治
封閉除草:移栽后8d,7月24號結合施頭道每667m2用(含量2%芐嘧磺隆、45%丁草胺)芐丁拋秧封閉除草劑進行栽后除草。
病蟲害防治:
第1次7月24號用干瞪眼3包、稻津3包、福賽3包、氰戊·辛硫磷1瓶,加表水45kg噴施,預防螟蟲、葉稻瘟、紋枯病。
第2次8月20號用干瞪眼3包、稻津3包、福賽3包、飛虱靈6包加水45kg噴施,預防預防卷葉蟲、葉稻瘟、紋枯病,蜒蟲。
第3次9月3號用卷卷清2瓶、敵瘟靈1瓶、噻蚨酰胺6包、吡蚜酮6包加水45kg噴施預防卷葉蟲、穗頸瘟、蜒蟲、稻曲病。
2 理論與實際測產結果
見表1。
3 小結
3.1 生產力結果
雜交粳稻組排CK前4位品種依次是:甬優4550、甬優4953、甬優5540、甬優538、甬優1540,其中并列第2的是甬優4953、甬優5540。這5個品種的單產水平依次比CK高51.9、30.9、20.7㎏。緊隨CK后2位品種依次是甬優2640、甬優1538產量只相差10㎏。
常規粳稻組與CK沒有可比性。在常規組中超過500kg只有粳W328、粳WJ89 2個品種,接近500kg是粳WJ80、秧池高大、甬秀1 3個品種。
3.2 光溫水結果
連續6a生產力播種期均在6月30日—7月9日之間生產力安全。適當遲播也能安全出穗。進一步表明粳稻耐遲播特性,又為創新雙季高產高效栽培模式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3.3 稻曲病防控
品種抗性是基礎,氣候是誘因,肥水是關鍵。生產實踐表明:相同栽培水平相對于今年參試的11個雜交粳稻品種而言,其中甬優4953、甬優5540、甬優5549 3個品種稻曲病極輕,幾乎沒有;與去年氣候條件相比,今年受秋季連綿低溫陰雨災害天氣影響,去年病情較輕的品種或及輕的品種病情比去年重;同一丘相同的施肥栽培管理,只因高處肥料集中流向低處,高處植株表現青秀無病,而低處植株表現貪青病情嚴重。
3.4 常粳生產適表現
通過6a生產力實踐證明,歷年的參試常規粳稻品種中沒有發現1個品種超過秈稻雜交優勢。
4 結論
發展粳稻生產,當地的氣象、生產工具及其他生產條件基本具備。
雙季晚粳適宜播種期:應以6月中下旬為宜。種價高,種價生產成本遠高于優質秈稻。優質優價的優勢不明顯,略低或與國家常規雜交稻保護價持平。缺乏穩定市場收購保障,表現粳稻賣難。稻曲病關難掌控,己成粳稻推廣障礙。
作者簡介:彭瑞祥(1966-),男,江西省吉安市,農藝師,研究方向: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