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孫靜+張傳瑜
摘 要:大同縣是山西省黃花菜聞名產區,具有發展黃花菜產業的獨特條件,產業發展迅速,但仍存在產業化程度不高,加工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品牌效益未能充分展示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分析了大同縣黃花菜產業當前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大同縣;黃花菜產業;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R282.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832062
引言
黃花菜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食花類植物。黃花菜營養價值高,國內國際市場上需求旺盛。被歐洲人稱為“21世紀生活的新潮食品”。黃花菜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其根系發達,耐貧瘠、耐旱,還具有很強的吸水固土作用,可用于綠化和退耕還林,在我國許多地方都能種植。目前在我國種植區域已達20多個省市。黃花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系比較發達,對保護水土有著良好的作用。農民種植黃花菜平均收入達6.0~7.5萬元/667m2,遠遠高于其他經濟作物。近幾年國際、國內黃花菜的銷量持續上漲,菜農種植積極性很高。大力發展黃花菜產業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1 大同縣黃花菜生產概況
大同縣,隸屬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E113°20′~113°55′,N39°43′~40°16′,東接陽高、南連渾源和懷仁、北鄰新榮、西依大同市區,屬晉冀蒙交匯之地。大同縣土壤主要成分是沙土和兩合土。土壤肥力好,沙質土壤保證了透氣性,由于大同縣的黃花菜大都生長在火山群下,火山灰養分充足,土壤肥沃,給黃花菜的生長帶來了優越的條件,由于獨特的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大同縣的黃花角長肉厚,線條粗壯,肥頎整齊而且油性大,營養價值高,品質佳,大同縣黃花菜更是大同市的首個地理標志商標。大同縣是山西省乃至全國聞名的黃花菜產區,具有“中國黃花之鄉”的美稱,“大同縣黃花菜”更是山西省第一個地理標志保護商標。
大同縣委縣政府將黃花產業作為縣支柱產業大力扶持,近兩面為擴大黃花種植面積,鼓勵農民種植黃花,出臺了群眾每新栽植0.06hm2黃花,縣財政就給予500元的資金補助政策。大大的激發了農民種植黃花的積極性,2013年底大同黃花種植面積3000多hm2,到2015年已達到6000hm2。黃花鮮菜單產約30t/667m2,出干菜約3.75t。
2 貯藏保鮮及干制加工現狀
2.1 貯藏保鮮手段單一,仍以干制為主
黃花菜含有豐富的糖類、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此外,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功效。雖然黃花菜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特色蔬菜,但非常不易保存,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黃花菜品質逐漸變劣,失去食用價值。即使在冷藏條件下,黃花菜保鮮期也十分有限,常規冷藏可保存3~4d,供應時間非常短,對物流和銷售都有較高的要求。而對于沒有冷庫等冷藏手段的農民來說,烘干加工是唯一保證黃花可食用價值的唯一途徑。經調研,不論是種植散戶還是經營黃花收購、銷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干黃花是主要的加工產品。
2.2 大同縣黃花干制技術水平
黃花菜的干制過程可以分為殺青和干制2個階段。大同縣最原始的殺青技術為大鍋的蒸制殺青,但是這種方法處理量非常小,對能源的利用率也不高;經過技術的改進,逐漸演變鍋爐蒸汽蒸制殺青,這種蒸制系統主要是由蒸汽鍋爐和蒸籠組成,蒸籠為分層的鋼架,每層放有蒸篩,每層可放蒸篩數量由蒸架大小決定的。1個標準蒸篩一般可放12kg左右鮮黃花,每次殺青約3~5 min左右,視情況而定,蒸至黃花菜梗掰彎不斷為合適。此種方法,較大鍋蒸制處理量大,節省燃煤,但此種加工手段適用于一家一戶的散戶,無法滿足種植面積較大的農戶的干制要求。我國烘干設備產業日益發展壯大,國產化全面推進,在市場的需求下,也逐漸進入黃花干制領域,在研究院所以及大同縣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大同縣里緊密聯系烘干設備廠家,研制開發黃花烘干設備并不斷完善干制工藝,在不斷試驗推廣,設備不斷優化改進,到2015年干制設備已更新至第3代,烘出的黃花菜條直、色正、味道鮮香,營養成分流失少,顏色鮮亮,在滿足了產品品質要求的同時,省時、省力、省人工,適宜大同縣推廣。政府大力推廣烘干設備,并實行全額補助,給種植規模大的農戶、合作社免費建烘房。推廣3a,機械烘干占有率達10%左右。
2.3 政府大力支持,產業發展環境好
大同縣把黃花菜列為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在種植方面,大同縣里出臺的補貼政策:新增0.06hm2政府補貼500元;連片20hm2以上,配套水電路渠;在采摘方面,大同縣里幫助黃花種植戶解決采摘用工難的問題,多渠道積極聯系外地農民和即將放假的學生,參與到黃花采摘的隊伍中,同時也提供給學生很好的勤工儉學機會;在晾曬方面,大同縣里幫助種植0.67hm2以上的農戶,33hm2以上的村,建設晾曬場地,將暑期校園空余場所提供給黃花種植戶作為晾曬場地,氣象局給0.13hm2以上的農戶,常年免費發放天氣預報;在運輸方面,交警運管部門全力配合,確保黃花運輸安全暢通。在銷售方面,黃花辦組織聯系采摘工,為種植戶、收購企業提供種植、銷售信息等服務。大同縣黃花辦欲組織黃花加工企業、黃花專業村、種植大戶、經銷大戶聯合成立黃花菜合作協會,協會的成立必將有利于當地黃花產業的做大做強。
3 大同黃花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3.1 種植分散,不成規模,產業化程度不高
大同縣黃花生產主要以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為主,由于黃花的生理特性,通常凌晨采摘,必須趕在中午之間采摘結束,摘下的黃花也必須及時殺青,否則就會開花,失去食用及加工的價值。因為種植面積不成規模,建設烘干房一次性投入大,普通農戶難以接受,普遍采用鍋爐殺青-自然晾曬的方式干制,黃花的采摘及殺青勞動量非常大。零星種植的黃花菜,不利于黃花生長及花蕾的繁育,零星種植的黃花菜,不利于田間管理,在施肥、用藥等方面很難達到統一管理,再加上如果周圍作物發生病蟲害,使用農藥會直接影響該地塊黃花菜的生長,難以達到綠色、無公害的標準。銷售方面,很少的一部分是直接送到零售市場,其余大部分,都是通過村鎮收購商上門收購,或者與收購廠家簽訂過銷售協議,經過粗略的質量檢驗按照統一價格賣出。這種生產經營方式較為粗放,不利于質量管控,更不利大同黃花品牌的發展。
3.2 干制水平整體落后,質量難以保證
大同縣黃花有3種殺青方式,前2種殺青方式,費時費人工,殺青不及時容易出現開花現象,殺青結束后,采用自然晾曬,晾曬場地衛生條件差,多數在農戶自家院子晾曬,易混入樹葉、雞毛、頭發等雜質,產品衛生得不到保證,若遇連綿陰雨天氣,損失很大。近2a隨著大同縣政府對黃花產業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大戶及合作社或自主或政府扶持,逐漸建起烘房,但烘房數量及烘干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大同全縣黃花的烘干要求;大戶及合作社雖建有烘房,但為節省能源,只進行機械殺青,天氣良好時依舊采用自然晾曬進行后期干燥脫水,此過程,完全沒有避開場地晾曬帶來的污染,而且場地晾曬的產品不能直接進行包裝、銷售,仍然需要人工進行除雜包裝,此環節又增加了用工成本和加工時間。
3.3 加工產品少,產品附加值低
根據筆者調研,在大同縣黃花消費主要分鮮黃花和干制品2種形式,而且由于鮮黃花保鮮期短,保鮮難度大。鮮黃花只有少量流入本地超市和飯店,大部分制干后進行內銷和外銷。幾乎沒有其他形式的加工產品,更談不上精加工產品。黃花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在中國傳統中是藥食兩用的蔬菜,而且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雖有學者研究黃花菜飲料[1],速凍黃花菜[2],黃花菜保健食品,但尚處于研究階段,并未進入市場。此為全國黃花產業存在的問題,大同縣并非個案。
3.4 大同黃花宣傳力度不強,品牌效益不高
全國黃花菜4大產區,湖南祁東種植面積占全國40%左右,湖南黃花種植面積雖然大,但當地黃花采摘期陰雨連綿,加藥嚴重。同時,由于湖南祁東產量大,掌握著市場定價權。但是大同縣由于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所生長的黃花不需要加任何添加劑,品質很高。長期以來,大同縣稍有規模的合作社所收購及生產的黃花主要銷往全國各地酒店、超市及土特產店,品質高,價格好。但對于沒有銷路的散戶的黃花,則被外地商販以農貿市場的收購價格收走,造成了高品質、低價格的局面。據了解,早在2006年大同縣已取得“大同縣黃花菜”的地理標志商標,然而,由于品牌宣傳力度不夠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正宗的大同縣黃花菜未賣出應有的價格,反而讓一些不法商販混淆視聽,打著大同縣黃花菜的標識銷售,既不利于品牌保護也不利于大同縣黃花菜的長期發展。
4 對策與建議
4.1 發展大棚種植,提高經濟收益
積極探索大棚種植技術的實施和推廣,使栽培方式向多品種、多茬次,全年化生產方向發展。尤其早春和深秋季節,可使黃花菜提早上市,從而有效克服大田種植收獲期短、產品集中上市、價格低的不足。同時可大大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了種植風險,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加經濟效益,提升廣大農戶的種植信心。
4.2 大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區,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
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是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矛盾的基本途徑[3]。要想實現農民收入跨越式增長,必須促進黃花菜產業規模化發展。大力倡導成立以龍頭企業為主體,農村合作社、農戶融為一體的黃花菜產業化實體組織。本著“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著力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引導它們做好生產基地建設,提高生產規模,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和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協作關系和多種形式的利益聯動機制,大力發展訂單、合同農業,促進龍頭企業于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品牌優勢,促進規模化經營。
標準化生產是規模化生產的有力保障,推行標準化生產是現代生產方式的一個突出特點。在黃花菜生產企業和黃花菜專業合作社中建立完善的黃花菜全程質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統,逐步形成生產有檔案、產地有準出制度、銷地有準入制度、產品有標識和身份證明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4]。規范市場,提高黃花菜質量安全,積極發展綠色黃花菜,引導黃花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4.3 完善大同黃花菜生產銷售體系,提升產地加工技術水平
充分發揮大同黃花菜產業發展潛力,搞好黃花菜的精深加工。支持現有加工企業,使其生產有規模,加工有原料,產品上檔次;出臺優惠政策,招商引資,讓回歸創業人員和國內外客商到大同創辦黃花菜加工、冷藏企業;發展黃花菜物流體系和金融服務業,建立黃花菜市場信息網絡,加強黃花菜信息服務,以此加快黃花菜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推動黃花菜產銷一體化和黃花菜產業化發展[5]。加強與科學院所聯系,加大研究開發力度,推進真空保鮮菜、黃花菜多糖轉化食品、黃花菜功能飲料等市場運作,全面提升大同縣黃花菜市場競爭力。
4.4 注重品牌建設,增強競爭力
實現黃花菜品牌戰略,是提高黃花菜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根本。大同縣政府應加大黃花菜的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平臺、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及新品種展示會等方式強力推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利用法律手段打擊破壞大同縣黃花菜聲譽的不法行為;組織農民參加電子商務培訓,利用互聯網賣黃花菜,讓農民和消費者直接對接,減掉中間環節,消費者購買到物美價廉的黃花菜的同時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一舉兩得。同時引導當地農戶緊密團結,清楚的認識自己產品的真正價值,打出自己的品牌,區別于加藥菜,嚴把質量關,將品牌打出去,價格提上去,真正讓大同黃花走向國際市場。
4.5 改善生態環境、開發觀光農業,提高知名度
充分發揮觀光農業的優勢,進一步提升黃花菜產品的價值,有效增加農民收益。做好大同農家樂精品旅游項目的開發和設計,利用黃花菜開花期,花冠與花蕾在視覺上的空間差異,在其中刻畫出碩大的圖紋和藝術字能給人一種出其不意的遐想[6]。同時,組織市民和各地游客在黃花菜豐收的季節紛紛前來菜園親手釆摘,既能讓消費者享受眼福,又能親身體驗動手采摘和加工的樂趣。還可將種植基地作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廣泛宣傳黃花的歷史文化,觀賞價值、食用價值、藥用美容價值,使大同黃花菜譽滿天下。
參考文獻
[1]李安平,黎紅明,鄭娟娟,等.黃花菜復合飲料的研制[J].食品工業,2003(2):8-9.
[2]張欣,馬明.黃花菜速凍工藝的研究[J].冷飲與速凍食品工業,2000(2):10-11.
[3]石磊.我國蔬菜產業組織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4]黃挺.我國特有的黃花菜產業正健康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2015(1):15.
[5]汪新勝,陸玲,王記安,等.孝感市蔬菜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長江蔬菜,2014(24):55-59.
[6]盧芳儼.黃花菜在觀光農業中的應用及其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4(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