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我國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隨著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而人均壽命不斷增加,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這就給我國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基本養老金的缺口問題尤為嚴重,如果不能拿出有效的對策及時解決,必然會影響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從而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我國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將會淺談我國當前應對養老金的缺口對策。
關鍵詞:老齡化;養老金缺口;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037-01
一、當前我國養老金的現狀
目前,世界上的社會養老模式可以分為兩種,即現收現付制與基金積累制。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
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3》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個人賬戶空賬達到2.6萬億。巨額的缺口將給養老金的支付造成巨大壓力。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我國養老金給付壓力的同時,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第一,養老保險的歷史債務沉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轉型產生了巨大的轉制成本,個人賬戶有名無實,導致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仍然是現收現付制而非部分積累制。第二,基金籌資渠道單一,繳費基數不實。第三,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困難。
在進入具體分析之前,先對本文所用“基本養老保險”這一概念的范疇做一個界定。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由新農保和城居保合并而成),但是因二者屬于兩個獨立的制度,并且后者是新近實施的,雖然后者參保人數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的50%以上,但是基金收入占比卻不到10%。此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作為基本養老保險的主體而存在的時間遠遠超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因此本文中的基本養老保險主要是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而不包括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二、解決養老金缺口所提出的對策
(一)使用國有資產來做實個人賬戶以及界定個人賬戶產權。彌補缺口的最有力的方法是劃撥國有資產,國有資產本身的性質就是要服務于民生,因此該方法不存在理論上的障礙。其實,劃撥國有資產償還社保欠賬的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經濟學界在討論社保制度改革時,曾針對社保空賬問題提出兩種補償辦法,一是由財政發行債券來償還政府對老職工的隱性負債;另一種是切出一塊國有資產劃入社保基金,用以做實老職工的個人賬戶。
做實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來資金自個人繳費,具有完全積累性;統籌賬戶資金來自企業繳費,具有現收現付的性質。這兩種來源與性質都不相同的賬戶應由不同的管理機構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管理。首先,國家承擔起對養老金歷史債務的責任并逐步償還,這就分清了養老保險的歷史責任與現實責任,在這一前提下,“新人”不必再為老一輩人的養老金負責,企業的負擔得以減輕,各地方政府也減少了挪用個人賬戶的動機。然后,政府需通過法律明確界定個人賬戶的產權,避免空賬規模進一步擴大。
(二)彈性實施延遲退休方案。延遲退休既可以從源頭上增加養老金繳費基數,又可以降低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領取份額。同時還可以使工作人員在其熟練的崗位上發揮其余熱。
減少提前退休長壽風險擴大了個人賬戶基金缺口,延長退休年齡是消除長壽風險的一個重要措施。據測算,我國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這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考量。國際上關于退休年齡的改革,逐漸向男女退休年齡相等的趨勢發展,我國一般女性退休年齡為50歲,男性為60歲,提高女性退休年齡尤為急切。
但是退休年齡提高為社會接受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可先采取上海所提出的彈性退休政策。整治提前退休現象需進行以下工作:第一,清理提前退休的工種。50年代我國有1856個提前退休工種,現在由于作業環境、勞動強度的變化及勞動保護的加強,有些工種已不再是特殊工種。第二,完善提前退休審批程序。我國企業在為職工違規辦理退休手續時多采用偽造假檔案,假工種,假病退的方式,所以在退休審批上要嚴把關口。第三,加大處罰力度。對于違規辦理退休的企業和相關職能的工作人員,都應依法嚴加懲處,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經濟處罰或追究刑事責任。
(三)養老金入市。由于市場經濟的原因,養老金會有貶值的風險,進而會導致福利損失,所以必須通過資本市場運作提高收益。我國社保儲備基金2001~2011年的年均收益為9.12%,這表明養老金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穩定而高效的投資回報是具有可行性的。因此,養老金入市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必須完善制度建設。沒有一套完善而且成熟的制度來保障,入市的風險會和預期的收益將會大打折扣。
(四)完善養老金的監管和運營。可通過建立規范的社會保障預算制度來強化財政預算監管。通過建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政府財政可以準確掌握各項社會保險資金支出管理情況,進而嚴格控制社會保險支出水平,使之與國民經濟發展、財政和企業、個人負擔能力相適應,真正做到將各項社會保險資金統一核算、統籌安排。
同時還需做好養老金的運營工作,確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首先,可委托專業資金管理公司進行投資。政府集中管理的基金實行壟斷性經營,管理成本一般很高,存在著機構龐大、監管困難、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私人分散管理的基金實行競爭性經營,管理成本低,投資收益率較高。我國政府應考慮適當增大委托投資比例,利用私人資金管理公司的專業化優勢,提高投資收益率。其次,實施多元化的資金投資策略。多元化的資金投資策略能夠分散非系統風險,獲取比較穩定的資金收益。我國可考慮適當降低養老金投資國債及存入銀行的比例,將一部分基金投資分散于股票市場、基礎設施和不動產方面,另外,還可以適當考慮國外投資渠道,實施海外投資策略,進一步分擔風險,增加收益。
參考文獻:
[1]張芳.我國養老金的缺口有多大[J].社會, 2011(5)
[2]王磊.養老金缺口辨析與彌補對策[J].遼寧社會科學院,2014(3)
[3]顧錦林.我國養老金缺口原因及對策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2(12)
作者簡介:閔旋(1992—),漢族,湖北洪湖人,現為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