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反“三俗”呼吁了多年,傳統文藝領域的“三俗”之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近一段時間,“三俗”之風在方興未艾的網絡文藝領域死灰復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網絡影視作品喪失了基本價值判斷和藝術品格,淪為“三俗”之列。細數當前網絡影視的“三俗”化表征,多集中于渲染黃暴、肆意惡搞、過度炒作幾類。網絡影視領域甚至形成一種行業共識:觸碰那些傳統影視不敢僭越的雷池,作品就能火。在網絡“三俗”化傾向的影響下,一種反傳統、反主流、反精英的價值觀在“網生代”群體中發酵,可能導致意識形態的紊亂和理想信念的虛無。與傳統文藝不同,網絡平臺的市場化背景使網絡文藝自誕生之日起便以“為市場服務”為主要任務,再加上當前網絡文藝市場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混亂無序、野蠻生長,有些從業者甚至將市場認可看成網絡文藝唯一的評價標準。網絡影視“三俗”化的成因復雜,包括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社會結構重組、文化格局演變等問題。我們不能將它簡單地歸因到投資方、平臺方、制作方或受眾某一端,進而用慣用的道德規訓解決問題。網絡“三俗”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市場問題,我們應當采取市場手段來求解。抵制網絡影視“三俗”化傾向,關鍵在于通過制度建設和體制革新規范市場競爭,建設一個清朗有序的網絡視聽空間,從根本上遏制“三俗”傾向的蔓延。(據朱傳欣于《光明日報》2016/08/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