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摘要:本文從高校雙語教學背景出發,通過描述如今各高校雙語教學的現狀,針對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重點是通過有效的措施克服語言對于提高雙語教學質量的羈絆,同時指出,新形勢下雙語教學仍將長期存在,應當以學生為本,對雙語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規劃。
關鍵詞:雙語教學 教學改革 實證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023-01
一、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發展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及高校國際化步伐的加快,高校面臨更為艱巨的挑戰,許多高校都致力于培養出既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又精通外語交流的綜合性多功能型現代化人才。從這一需求出發,2001年教育部為了在高校中更好地推進雙語教學工作,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的號召,同時也啟動了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
二、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現狀
1.教學理念二元化
在雙語教學中,目前兩種教學理念占據了主導:一是不可一業不專,即希望培養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型人才;二是不可只專一業,意為在教學過程中更希望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當然,各大高校教學理念的差異會導致其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實現培養目標。
2.名校注重雙語教學且偏向理工科類
“985”“211”高校一直是開展雙語教學的重點,這也是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的主體。而且在高校雙語教學的實踐中,理工類課程進行雙語教學的比例高于經管人文類。這主要是由于在課程審批時的導向性及某些課程雙語教學的迫切性。而且理工類教學一般都采用原版教材,在本土化使用過程中與漢語教材的思維方式相差不大,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
3.高校都給予支持且師資力量不斷提高
如今各個高校都非常重視雙語示范課程的建設。為了彌合中國教學實踐與國外教材及其潛在教育理念的差異,很多高校加大力度資助雙語課程建設項目、雙語教師出國進修和學習,進一步推動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國際化。
4.考試方式豐富而且不脫離實踐
對于國內任何一個高校而言,雙語教學的經驗都不能稱之為豐富,所以在經濟全球一體化形式下,培養高素質人才,避免以往應試教育的弊端,成為了許多高校試圖突破的一個難關。特別是如今許多高校針對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有目的地培養專門專業人才。
三、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1.精心選擇教材體現教學理念
很多高校的現行做法是直接搬來國外的原版教材,當然也有一部分高校采用任課老師的自編教材。選擇原版教材主要是出于以下考慮:一是一勞永逸且省時省力;二是能夠更大程度地實現與國際接軌。筆者認為更應該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教材,如果確定是培養專業復合型人才就選擇原版教材以適合將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想培養基礎知識過硬的專業化人才,則可編教材,因為這樣會使該教學過程與已經開設的課程承接上,做到相互補充,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繼續加強師資建設
大學生可塑性很強,他們的接受能力也很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任課老師的要求也比較高,很多高校選擇了部分章節由外教來直接授課或者考評的方法,收效很好。另外,雙語教學應該在低年級開展,這要求教師準確發音,地道表達,否則容易誤導學生,使母語與外文間轉換困難,思維混亂,影響學生對具體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所以,高校應該積極支持本校雙語教師的專業培訓,如有條件可定期派送老師到國外有往來的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3.創造雙語教學氛圍
許多高校教師發現,盡管在備課上盡心盡力,可是教學效果卻不明顯。這是因為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有逆反情緒,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所以,我們應該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比如進行各種情景模擬,舉辦英語沙龍,組織相關的社團活動等。如果教學進度允許,還可以增加一些經典外文的鑒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豐富雙語教學方式
有些學校在沒有進行中文課程講授情況下就開設了雙語課程,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學生由于受到打擊而產生厭學情緒的情況比比皆是。各高校應該意識到學生接受雙語教學的能力是不同的,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借鑒一些高校根據學生外語能力將行政班級進行區分的做法,如劃分為普通班和試驗班,這樣因材施教更能實現教學目的。
四、小結
綜上所述,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是歷史的選擇,更是適應時代發展的有力武器。作為高校教師,應根據高校雙語教學的具體特點探索出符合我國實際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
[2]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Z].
[3]唐鐵軍,申沛,王平祥,等.關于加強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06:59-6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