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郭寶盛
摘要:在抗日戰爭中,因為涌現了一大批杰出的英雄,中國才能在殘酷的抗日戰爭中取得勝利,才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所以這些革命先輩英烈是值得我們紀念和敬重的。尤其是他們在抗日戰爭中所凝聚的精神,更是值得后輩學習。為了將抗聯精神永久地傳承下去,各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了抗聯精神的時代價值。本文對其時代價值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以供參考。
關鍵詞:抗聯精神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067-02
自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始,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不知多少生命在戰爭中隕落。在家國危亡之際,是那些抗戰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以面對戰爭頑強不屈的精神和不畏生死的氣節成功結束了戰爭,將侵略者趕出了我們的家園,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他們在戰爭中所凝聚下來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久傳承的,而且這些精神所具有的時代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將抗聯精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聯系起來,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有氣節、有責任感的棟梁之才是勢在必行的。
一、抗聯精神概述
(一)以國家為己任深沉的愛國情懷
在抗聯精神中,核心精神就是以國家為己任深沉的愛國情懷。若是不熱愛自己的國家,不將國家發展作為自己的責任,那么每個人就會變得十分冷漠自私,而只有熱愛自己的國家,在國家面臨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才能將人生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抗日戰爭中,那些為了國家而犧牲自我的先輩英烈都對這個國家有著深沉的愛,在這種愛國情懷的驅動下,前輩英烈才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民族、為國家而戰。他們的這種愛國情懷,值得后輩人學習和繼承。[1]
(二)寧死不做亡國奴的民族氣節
在殘酷的戰爭中,有很多抗日英雄被敵人所俘虜,但這些英雄無論是被利誘,還是被嚴刑拷打,都沒有出賣自己的國家。甚至有些英雄寧愿一死也不愿意做俘虜,這種寧死不做亡國奴的民族氣節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三)決不后退、不畏強暴的英雄氣魄
在抗戰中,我國軍民傷亡慘重,很多戰士失去寶貴的生命,但,當一批人倒下的時候,就會有另一批人站起來,前仆后繼,抗日戰士秉承著絕不后退、不畏強暴的精神英勇抗爭:當年老的人倒下時,年輕的一代拿起武器繼續戰斗,當男人倒下時,女人加入戰爭的行列中。在那個戰爭的時代,很多人都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將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未來聯系在一起,為國家的明天而戰斗,為民族而戰斗,這樣的精神支柱就是我們在抗日戰爭中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2]
(四)堅定不移的信念
抗日戰爭了持續8年之久,在這8年的時間里,若是前輩英烈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那么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是十分困難的。而且在抗戰中,人們的生活條件是十分艱苦的,在戰場上吃不飽、穿不暖是常事。人們在面臨生理痛苦的同時,還要頂住心理壓力,在這一過程中,堅定不移的信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人們堅信會取得勝利,能夠重建家園,才能在8年的戰爭中絕不放棄,一直戰斗到最后,直至獲取勝利的那一刻。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是抗聯精神的一部分,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二、抗聯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代價值
(一)可以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意識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國家命運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想要讓國家富強,就應該注重大學生的培養,幫助大學生樹立愛國意識,讓大學生能夠把國家發展當做自己的責任。一些大學生因為是家中獨子,父母嬌慣,所以比較自私,在做事的過程中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而且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很多大學生都沒有吃過苦,享樂主義較為嚴重,這樣的大學生是擔負不起國家發展的重任的。面對這樣的情況,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對抗聯精神進行弘揚,通過講解一些真人真事來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能夠將教師所講授的愛國信念融入到思想中,并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樹立自己的愛國意識。[3]
(二)可以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民族氣節
當代大學生缺乏對國家的發展的關注,而且個別大學生崇尚西方生活,生活用品樂于選用進口商品,甚至還有人對一些愛國人士的行為嗤之以鼻,認為其是嘩眾取寵,這樣的大學生如何肩負國家發展重任?為了扭轉這種局面,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抗日戰爭中寧死不做亡國奴的人物故事講解給大學生聽,以生命的逝去、血的代價來觸發大學生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的觀念,讓學生能夠真實認識到若是沒有這個國家,那么我們將無處可處,若是沒有這個國家,我們將無法生存下去。只有當學生深刻認識到民族、國家的重要性,才能夠具有民族氣節,成長為國家脊梁。
(三)可以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的品質
近些年來,國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基本沒有吃過苦。現代大學生就好比溫室中的花朵,一旦經受嚴寒酷暑就會滅亡,這種情況下,一些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遇到了挫折茫然無措,甚至個別的大學生以自殺等極端方式來回應挫折。若是所有的大學生都這樣,那么國家未來的發展狀況可想而知。因此,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大學生的抗打擊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論吃苦耐勞,抗聯英雄們的事跡絕對是典型案例,他們吃草根、喝雪水、嚼樹皮,飽受嚴寒饑餓的折磨,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依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依靠的就是精神、信念以及吃苦耐勞的品質。[4]因此,教師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講解抗戰生活的艱苦,讓學生了解抗戰英雄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堅持不
懈戰斗的。這樣真實的事例,刻骨銘心的事例,激勵著大學生,影響著大學生艱苦奮斗品質的樹立,不依賴父母,不驕奢淫逸,這樣的大學生才能撐起國家未來發展的脊梁,成為國家的支柱。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新一代支柱,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價值觀念等對國家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若是大學生驕奢淫逸,不懂人間疾苦,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那么大學生想要取得成功難比登天,而這樣的大學生群體也會讓國家發展看不到希望。面對這樣的情況,強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為了讓教育更有說服力,更有感染性,教師就應結合抗聯精神,通過抗聯故事的講解來讓學生感受抗聯精神,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自己現在美好的生活是用無數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進而促使學生覺醒,自覺傳承抗聯英雄們的意志,以國家發展為己任。
參考文獻:
[1]鄒安祺,劉奇梅.東北抗聯精神與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4(06):7-10.
[2]劉經緯,林美群.東北抗聯精神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0:101-102.
[3]王宇薇.弘揚龍江文化精神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J].劍南文學,2014,01:282.
[4]管廷輝.論東北抗聯后期斗爭的作用與地位[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31(0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