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
過去我們的話語系統包含一些明顯特點和重要價值元素,比如官本位與級制度、統一思想與集中權力、全民講政治等等。這已反映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比如經濟活動中也充滿了軍事術語:“突擊隊”“排頭兵”“大兵團作戰(zhàn)”等等。作為比較,西方的話語系統也與其文化源頭有關,即所謂西方文明有三個源頭:古希臘文明、基督教文化、羅馬法。在此基礎上注入了文藝復興時的人文主義,再加上價值觀多元,從而形成與我們過去單一性話語系統大相徑庭的話語系統。比如,我們關于南海問題原則立場的宣傳片可以到紐約時代廣場去播放,西方人覺得亦無不可。從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方面講也是如此。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元化領導,要求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就意味著政治上思想上的統一,因而必然構成大眾的同一種話語系統。而西方的多黨制和多元價值并存,必然形成多種話語系統或主流價值觀基礎上的多元并存,沒人要求某一種話語系統。
隨著中國融入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價值目標多元化,中國社會仰視政治人物的傳統文化心理正在發(fā)生改變。話語系統帶有根本性,因為它是價值觀的外化,反過來強化價值觀??匆幌挛乃噺团d、工業(yè)革命、中國的白話運動,這一點都不言自明。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社會價值觀的豐富,更加注重自身獨立思考的人們開始形成一種與過去政治思維和價值系統不同的新系統。這個過程和趨勢投射到話語系統上時表現得不可逆轉。既然如此,當下我們要認真考慮的就是應該建立一種什么樣的話語系統,保證有效轉換而不紊亂。很重要的是順應時代進行揚棄,比如政治范疇突出政治倫理規(guī)則和職責,避免過度單獨依賴所謂高尚,尤其不能以官的大小標識高尚與否。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新話語系統中進一步注入豐富的人文精神??偠灾?,新話語系統的轉變是一個重大命題,也是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