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夫妻共同生活10年以上,長相會逐漸相似,這是人們常說的夫妻相。然而,最新的一項科學研究發現,糖尿病也存在“夫妻相”:一方患病,另一方患相同疾病的概率將大大增加。
該研究在2011~2012年期間,以社區為基礎,面向34 805對40歲及以上的中國夫妻開展研究,根據國際標準調查糖尿病患者的配偶是否具有更高的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所有參與者均接受標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并提供詳細的臨床、社會人口及生活方式信息。結果顯示,相比配偶為非糖尿病患者的參與者,配偶罹患糖尿病的參與者具有較高的概率罹患糖尿病、肥胖、代謝綜合征等,而且該種關聯獨立于遺傳、地域、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之外。
這項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的研究成果顯示,糖尿病屬于生活方式病,其家庭共患性不容小覷。目前針對糖尿病的藥物已經足夠,治療模式的轉變是當務之急。“同伴教育”,即夫妻之間針對糖尿病的醫療知識普及應當引起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應通過制訂明確的同伴教育計劃,改善糖尿病患者目前較為單一的吃藥治療現狀。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平時是妻子做飯,假如妻子患了糖尿病,那么她就會更注意飲食把控,丈夫患上糖尿病的概率相對較小;而如果是丈夫患了糖尿病,妻子的烹飪習慣不太會有所改變,而她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就會增加。”研究者稱,“這提示我們,掌控廚房的一方,更有家庭保健的話語權。或者說,飲食方式對于糖尿病等慢病防控是至關重要的。失衡的飲食結構,加上長期缺乏體育鍛煉,會導致血糖隨著體重‘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