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在燦若星辰的時間長河中,人類的歷史短暫而渺小。但從古至今,我們從未放棄對生命無限的向往,這是對家人親情的牽絆不舍,也是對可期盼卻未知美好的渴望。中央電視臺曾經播出過一部紀錄片《長壽密碼》,里邊記錄了一些長壽老人的飲食、作息經驗,其中第三集主題為“食以養生”,解析了平民百姓吃喝中的長壽方法。
云南江城
云南江城縣98歲的老人段國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河邊抓一些爬爬蟲來吃。爬爬蟲是一種手指大小,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昆蟲,段國恩老人一般都是用來炒菜或油炸吃。爬爬蟲學名叫爬沙蟲,顏值著實不高,甚至有些嚇人,但就是這樣一種“丑八怪”,卻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一種高級“補品”,素有“動物人參”的稱號。另外,老人還喜歡采摘當地新鮮的白橙花來做成菜肴食用,真是集營養與美味于一身。白橙花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是具有保健功效的植物化學物質。鮮花中的花粉,更是一種“濃縮營養劑”。白橙花比較嬌嫩,需以“溫柔”手法加工,小火、少鹽就能較好地保留其中的活性物質。
山東乳山
山東乳山的一對百歲老夫妻宮德云和孫玉翠酷愛食用洋蔥,而且一般不會做得太爛太熟,有時甚至直接涼拌生吃。據研究,洋蔥含有的可揮發性物質,對人體內血脂的調節,對某些炎性物質水平的降低,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由于這些可揮發性成分加熱時容易遺失,所以在可以接受的情況下盡量以生吃為好。所謂的炎性物質就是容易引起人體內炎性反應的內源性化學物質。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體內的許多慢性病變化,甚至衰老的過程,都跟炎性反應過程有關。人體內炎性物質水平的降低,就意味著健康水平的提高。
浙江麗水
浙江麗水的百歲老人高彩芹從來不挑食,每天餐桌上的食物都很豐富,不過她最喜歡吃的菜是當地產的黑木耳。黑木耳的蛋白質含量堪比動物食品,有“素中之葷”的美譽。黑木耳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鐵含量比較高,而且富含膳食纖維,有增加腸胃蠕動的作用,可以防止便秘。黑木耳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明顯促進作用,能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加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從而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廣西鳳山
廣西鳳山104歲的老人韋卜宜鐘情于火麻,每天都要吃一點。火麻是當地特有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當地人一般把火麻籽磨成細粉,作為“長壽湯”的主料。據研究,火麻籽中鈣的含量很高,油脂中飽和脂肪酸比較少,油酸和亞麻酸含量很高,有omega-3和omega-6成分,能促進甘油三酯的降低,有益心臟健康,對人體多種疾病有預防效果。
日本與地中海地區
節目里除了中國長壽老人的飲食,也介紹了外國長壽國家和地區的飲食特點。
我們的鄰居日本就是著名的長壽國家,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居民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是大量鮮活的海洋魚類。海魚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代表,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壓,保持正常的心律,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科學研究發現,如果人體攝入較多的Ω-3脂肪酸,能夠大大降低心臟病發病的風險和預防心跳停止導致的猝死,對關節炎、抑郁癥等疾病的發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另外,日本人日常也食用大量蔬菜,烹調方式主要為生拌和清蒸,攝油量少,能防止吸收過多能量。
意大利的撒丁島,是世界公認的長壽島,位于歐洲南部的地中海。統計數據表明,地中海地區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富貴病”的發病率明顯低于其他歐洲地區,這使得“地中海飲食”成為健康膳食結構的代名詞,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和模仿。
那么,地中海人都吃什么呢?1.以素為主,種類豐富的植物食品為飲食基礎,包括大量水果、蔬菜、土豆、五谷雜糧、豆類、堅果等,保證足量的粗糧攝入,如全麥面包; 2.加工簡單,選用當地、應季的新鮮蔬果作為食材,避免了微量元素和抗氧化成分的損失;3.用橄欖油,橄欖油含有大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人體的血糖、血脂和膽固醇有很大的幫助; 4.奶和魚類,每天適量吃一些奶酪、酸奶類的乳制品,每周吃2次魚類食品,紅肉則很少吃,避免攝入過多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 5.喝紅酒,地中海地區是著名的葡萄產地,當地人普遍都有適量飲用紅酒的習慣。紅酒中獨有的含聚酚等有機化合物,具有降低血脂、抑制壞的膽固醇、軟化血管、增強心血管功能和心臟活力的功效。
長壽地區老人飲食習慣
通過對長壽地區老人的飲食習慣調查,普遍有以下特點:
一是粗,常年食用玉米、紅薯、豆類等粗糧;
二是雜,不但吃的食物種類雜,而且菜的做法也是大雜燴為主;
三是素,他們常年以素食為主,葷腥吃得不多,主要吃魚類和瘦肉;
四是淡,普遍吃鹽較少,平均每人每天用鹽不超過3克;
五是鮮,吃的都是新鮮天然的綠色食品;
六是食宜,找到本地最適合自己的食材。這無意中契合了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的一段論述:“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就是說,要懂得飲食的適宜性才有可能長壽。這里飲食的適宜性有兩重意思:即食物與人有一定的適宜性,飲食行為也要適當。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由于生態環境的不同,會衍生進化出適應不同環境的生物。人也是,由于各地的氣候及環境不同,人所吃的食物必然有當地的特點。此外,面對豐富的食物,也必須做到適量和均衡方可保證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