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和應用其他學科的理論、方法開展檔案學跨學科研究,是檔案學實現后來者居上的捷徑。當前,在包括《檔案管理》雜志在內的諸多檔案學專業期刊所刊發的學術論文中,跨學科研究成果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誠然,我們正在享受著所跨理論和方法所帶來的紅利,檔案學學術研究的新領地也在不斷地被拓荒開墾。但是,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會產生兩面性影響。跨學科研究如果跨得不當甚至過度,有可能適得其反,檔案學的領地也會被慢慢侵蝕殆盡。
對所跨學科理論、方法準確深刻的認識是開展檔案學跨學科研究的基本前提,也是發揮其科學張力實現為我所用的必經階段。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追本溯源,從源頭上去學習相關理論和方法,直至掌握其精髓。
追本溯源的首要任務是抓住源頭,即從創立者著眼,直接讀“原著”,而不是盲目迷信于其他學者的相關解讀、演繹,更不能淺嘗輒止于網頁資料。抓源頭切記兩點:一是學習要系統。了解理論、方法從其產生、成熟甚至衰落的整個過程;二是領會要準確。如果學彎了,其所得出的跨學科研究成果的結論就有可能是錯誤的。當然,對于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也應去學習。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即可形成對理論和方法較為全面深刻的認識。
追本溯源的關鍵要務是把握精髓,即要充分認識到理論、方法的優勢和生命力所在,唯有如此方能發揮其科學張力。以目前廣被引用的跨學科理論——范式論為例,該理論正式提出之后,在廣受好評的同時也受到了猛烈的批判。庫恩本人傾其后半生的科學生涯給予了回應,對范式論作出了很多重大的補充和改進,形成了很多研究成果。可以說,范式論是在批判與被批判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如果我們的認識只來自于《科學革命的結構》,或者稍后發表的一些回應性文章,其對范式論的認識肯定是不完整的。在范式論的發展過程中,其他學者也作出了很大貢獻。對其注解及那些批評范式論的學者的貢獻或許更大。因此,對他們的相關成果的研讀也很重要。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學者對范式論展開批判是基于派別之爭、斷章取義、甚至是誤讀的基礎上做出的,這就需要我們進行仔細鑒別。范式論是一種科學學理論,其科學生命力源自于對科學現象和發展規律獨到、深入地解釋和揭示,而不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或幾個時髦的科學名詞,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發揮其真正的科學價值。
追本溯源是檔案學跨學科研究的正確打開方式,尤其是對于學術新手而言,這應成為其跨學科研究所秉持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