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駐固始縣紅花村第一書記陳軍"/>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本刊記者 張永強
“真斗”的第一書記
——記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駐固始縣紅花村第一書記陳軍
◎ 本刊記者 張永強
秋風乍起,地處大別山區的紅花村迎來了豐收的金秋——
路通了,路燈亮了,一個個舊坑塘變了樣,村小學的新廁所、操場建起來了,村部和文化廣場正在建設……一個個悄然的變化,一個干凈、整潔的紅花村讓外出打工回來的村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我們紅花村嗎?
說起這一個個變化,紅花村人都會自豪地說:“我們有一個真斗(斗:固始方言,是真干的意思)、辦實事的好書記。”
紅花人說的“好書記”,就是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派駐固始縣陳淋子鎮紅花村的第一書記陳軍。
從2015年9月進駐紅花村,轉眼間,一年時間過去了,他儼然已經成了紅花人,張嘴閉嘴都是“我們村”。是的,作為第一書記,一年來他已融入大別山深處的那片熱土,為那方紅色的土地傾注了滿腔的熱血和汗水。
2015年9月,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選派陳軍到結對幫扶的固始縣陳淋子鎮紅花村任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
紅花村位于固始縣最偏遠的東南山區,距鎮政府8.5公里,距固始縣城58公里,隔長江河與安徽省金寨縣相望,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全村988戶4050口人零散分布在方圓11.46平方公里的156個自然村。到2015年底,全村共有貧困戶169戶494人,2016年計劃脫貧81戶310人,2017年計劃脫貧88戶184人。
初到紅花,陳軍向村干部們求計問策,半天會開下來,他滿耳聽到的都是哭窮聲:“村里啥都沒有,我們也沒辦法。”
陳軍不愿意就這樣放棄,他主動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展開調研,聽取意見,并認真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尋找貧困根源。紅花村居住分散,要走遍156個自然村,走訪全部貧困戶的難度可想而知。
那段日子是充實的,除了縣里、鎮里開會,陳軍讓村干部帶著滿村跑,到貧困戶家中,與他們一起下地耕田、上山砍柴,聽農民的心里話,摸清致貧的根源。
村民們發現,省城里來的陳書記有“三勤”: 嘴勤,勤和老百姓嘮家常噓寒問暖;手勤,凡事都要記錄下來;腿勤,事無巨細總愛親自到現場。在村里的土地整治項目工地上,陳軍手里拿著筆記本,認真記錄著每一處施工數據,對每一處細微的質量問題向施工方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一個月下來,陳軍了解了紅花村的村情,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和信任。漸漸地,原來冷清的小村部變得熱鬧起來,村民們有事沒事總會來找陳軍聊聊,有什么問題都來找他解決。陳軍的工作日志上也寫滿了大家對村里發展的巧思妙計。
經過調研、分析,陳軍找到了紅花村貧困的主要原因:地理環境因素制約,生產生活不便利;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自力更生觀念;沒有集體經濟組織,收入來源單一;家庭因素致貧問題突出,因病返貧多。
找準“窮根”,就為脫貧攻堅找好了標靶和施力點。陳軍動用他全部的智慧和關系,開始了他的扶貧大計。

紅花村第一書記陳軍
紅花村小學有203名學生,大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駐村后,他發現村小學缺乏閱讀的課外讀物及學習輔導書,就多方協調聯系,2015年11月23日,河南省海燕出版社給紅花村小學送來了價值13720元的圖書684冊。
山里的冬天來得早,陳軍惦記著孩子們的冷暖。他通過同學、朋友的關系,輾轉聯系到了鄭州銀行東明路支行,介紹紅花村的情況,談自己的扶貧思路,以真誠打動了東明路支行的全體員工,他們捐款35000元為學生購買了羽絨服。2015年11月29日,張琦霞行長親自將203件羽絨服和16個教室用的棉門簾送到紅花村小學,發到孩子們手里。捐贈那天,紅花村沸騰了,像過年一樣熱鬧。孩子們穿上嶄新的羽絨服,奔跑在大街小巷。看著興高采烈的孩子們,陳軍欣慰地笑了:“冬天來了,孩子們不用挨凍了。”
入村走訪時,陳軍了解到有6戶貧困戶因為心臟病、高血壓、冠心病常年吃藥,負擔較重,他專門跑到固始縣醫院,為他們辦理了慢性病門診手續。醫院門診對他們常吃的藥給予一定的報銷,減輕他們看病的經濟壓力。
春節臨近,讓貧困群眾都能過個好年成了陳軍的一個愿望。他又開始了多方“化緣”,通過發動身邊朋友和愛心企業,2016年春節接到捐贈資金15000元,對村里25戶的貧困兒童進行了愛心捐助。
群眾過節的事安頓好了,陳軍卻病倒了。1月28日,一向身體壯實的他在村委辦公室里凍得直發抖,實在扛不住了,到村衛生室一測體溫,高燒39.4度。醫生趕快給他打針、輸液。村干部勸他回鄭州治療,但春節前慰問貧困戶的工作尚未結束,他不能離開。2月5日,春節前兩天,他回到鄭州,到醫院一檢查,醫生埋怨他說,再晚來幾天就成肺炎了。就這樣,回來他就住進了醫院。
今年5月,春播開始了,陳軍深知時節不等人,他號召黨員干部盡量多幫幫貧困戶。他自己一頭扎進秧田里,幫助70多歲的貧困戶朱國安插秧。插秧,對陳軍來說是個“新課題”,以前從沒干過。他就一點點學,學怎么牽水牛犁地、耙地,學怎么插秧,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朱國安過意不去,非要按天給他報酬不行。他樂呵呵地說:“管我一頓飯就行。”朱國安也樂了:“我上哪兒也找不到像你這樣的‘便宜工’啊!”
一年來,陳軍利用各種關系,發動各方力量“助陣”幫扶,共收到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近10萬元、電腦3臺;促成兩家私營企業和村里30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在招工和工資待遇上給予優先;經過積極協調,5棟房屋破舊、墻體開裂、漏雨嚴重的危房也得以改造。

① 鄉村的夜晚多了一分明亮

② 入戶調研,精準扶貧

③ 幫貧困戶收秋

⑤ 會插秧的第一書記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陳軍深知,要使紅花村脫貧,不能靠一時的幫扶,必須留下一個堅強有力的村領導班子,才能讓紅花村永遠摘掉貧困的帽子。他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載體,抓班子、帶隊伍,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規范開好“三會一課”,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
有了堅強的領導班子,陳軍的扶貧計劃一個個順利實施。
紅花村進村的土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根本出不了門。通過國土資源部門的土地整理項目,現在不僅到紅花村的路硬化了,就是到各村組的路也修成了水泥路。
他積極協調鎮黨委、政府投資,為紅花村新建兩層共14間房屋的村辦公樓和6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如今,村部辦公樓主體已經完工,不久文化廣場將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在他的協調下,固始縣國土資源局籌措資金20萬元,為紅花村主干道安裝了60盞LED太陽能路燈,讓紅花村的夜晚亮起來,老百姓出行多了一份保障。
村小學廁所年久失修,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他向縣教體局申請到了60余萬元教育扶貧資金,為學校新建廁所、操場和圍墻,全面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徹底消除安全隱患,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他多方奔走,利用省扶貧辦專項資金和鎮黨委、政府支持資金,促成紅花村和三高集團合作,在村里建設了一個標準化、現代化的豫南黑豬養殖小區,年出欄生豬可達2000頭,帶動120戶貧困戶加入養豬合作社,年底每戶可分紅3000元。目前,該項目已開工建設。
他推動固始縣恒康食用菌有限公司到紅花村合作種植食用菌,帶動100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每戶每年增收不低于3000元。
經過多次協調,他為紅花村爭取到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資金20萬元,為54戶貧困戶發放仔豬108頭,可帶動每戶增收4000元。
一個個扶貧項目的實施為紅花村脫貧攻堅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為紅花村未來的發展蓄積了巨大的能量。
紅花村的變化贏得了各方的贊譽,但陳軍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他依舊在奔波,繼續實現他的“紅花夢”。
從紅花村到陳淋子鎮的柏油路面年久失修,嚴重受損,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陳軍計劃新建長約4公里的水泥路,打通老百姓出行難最后“一公里”。經過他的努力,該項目目前已列入土地整理項目,各項手續正在報批,爭取年底實施,屆時可解決周邊6個村上萬群眾的出行難問題。
他多方聯系,想利用光照充足優勢,在紅花村發展光伏發電項目,為40戶貧困戶每年增收3000元,幫助貧困戶脫貧。目前,光伏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
……
駐村條件是艱苦的,但陳軍從沒抱怨過,他思考最多的就是:“我不是來享福的,做就要做好。”“我能為這個村子留下些什么?”當村里的大人、小孩看到他,都親切地打招呼、說“陳書記好”時,他心里是高興的,至少他的工作得到了村里人的認可。
他相信,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實施,貧困戶一步步地脫貧致富,紅花村的山會更綠,水會更清,未來會更美。

④ 穿上新衣服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