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 瑚
新能源汽車提擋加速待何時
文/本刊記者李瑚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關乎產業,更關乎大眾生活。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但要想得到大家的認可,還需在汽車性能、使用舒適度、充電便利性等方面繼續努力。
“電動公交車開起來平穩,也沒有汽油味,一天下來省心又省力,舒服!”長沙103路公交車駕駛員鄒師傅已有9年駕齡,3年前,他駕駛的公交車換成了純電動汽車,是長沙首批推廣的30輛純電動公交車之一。目前,長沙市城區公交線路上運營的純電動汽車已突破300輛。
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都屬于新能源汽車,相比于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具有環保零排放、震動噪音小、運營成本低等優點。推廣新能源汽車,湖南省邁步較早。早在2009年,北京、上海、重慶、長沙等13個城市就被納入我國首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2013年,在財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確定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中又出現了長株潭地區。2014年,湖南省政府發布的《關于我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實施。
在政策助力下,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風生水起,但在私家車市場卻備受冷遇。對這個新事物,大部分人持觀望態度。少數嘗鮮購買的消費者,也對續航里程、使用舒適性、配套設施等給出差評。與此同時,作為重要的基礎配套設施,充電樁和充電站的建設進展較為緩慢,自建電樁受阻,公共充電樁數量不足,而散落在各個停車場的數千根充電樁也形同虛設。
新能源汽車究竟“新”在何處?相對于使用燃油和燃氣的汽車而言,新能源汽車可做到零排放、零污染,且運輸成本大幅下降。“我們做的事情,就是用3度電替代1升汽油,用1.8元來完成現在6元錢才能完成的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這樣闡述新能源汽車的節能價值。
除了不用燒油,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還能省多少錢?2014年起,湖南省按照國家補助標準1∶1給予補貼,少則立減6萬元,多則10多萬元,并可免征車輛購置稅。在此利好條件下,江南眾泰、北汽福田、吉利汽車、南方宇航、比亞迪等本土車企紛紛推出新能源車型。以今年1月發布的眾泰云100S豪華型為例,市場指導價為16.99萬元,但享受國家、地方補貼后的終端銷售價僅為5.99萬元。
對成本高昂且缺乏規模優勢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政府補貼在前期推廣環節的作用至關重要。截至2015年11月底,湖南共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達8919輛,已提前超額完成《意見》中規定的6100輛的既定任務。“推廣數量居全國第10位,超額完成計劃任務的比例居全國第5位。”湖南省經信委裝備工業處新能源汽車辦公室王建文介紹。
雖然湖南省在示范推廣上做足了文章,也擁有了數量可觀的新能源汽車隊伍,但私家車所占比例和市場認可程度依舊不高。根據《意見》,2013年至2015年,長株潭城市群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公交車要達到1500輛,專用車650輛,出租車、私人用車和公務車等乘用車3950輛。國家電網長沙電動汽車服務分公司負責人直言:“目前政府新能源汽車推廣重點在公交車、公務用車等公共服務領域,私家車的市場需求非常小。”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大多用于公共交通,表面上效果斐然,但依然無法觸及社會最廣大的用車人群。記者在幾家汽車4S店內對一些有購車意向的消費者進行了隨機采訪,在問及是否有意向購買新能源汽車時,他們均表示目前不考慮,因為這種車性價比不高,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充電太麻煩。
不可否認,政策補貼確實拉近了消費者與新能源汽車的距離。但與同等級的汽油類汽車相比,補貼后的新能源汽車性價比并不高,關鍵性技術也有待突破。
目前,湖南市場上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不超過十款,享受補貼后,比亞迪秦的價格約為15.6萬元,比亞迪唐、e6則超過20萬元,榮威E50、北汽EV系列也在10萬元以上。株洲暢行新能源汽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銷售人員介紹,公司有奇瑞eQ、眾泰云100、北汽EV等車型,其中,北汽的價格稍高,銷量也最低。“購買北汽EV的人多是企業領導,它的外形較為大氣,在與政府工作人員交談時,它還可以成為話題聊一聊。”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這樣的價格在配置和可選車型上,都比不過汽油類汽車。去年上半年,長沙市新車上牌總數為131332臺,銷量排名前三的新能源汽車云100、知豆和比亞迪秦的總上牌量僅為1801臺,占比不到2%。
其實享受補貼后,部分新能源汽車價格并不貴,如眾泰云100、知豆等最高不超過6萬元。但頻頻出現的質量問題,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阻力。近期,新能源汽車使用過程中的諸多問題被媒體相繼曝光,做工不佳、車身異響、剎車失靈、電池衰減等問題成為投訴熱點。有的新能源車主向記者吐槽:“一個月至少遇到一次故障,去一次4S店,買車后主要行駛里程都花在了去修車的路上以及修完車回來的路上。”
當前,有不少租車公司以每月數百元的費用向消費者提供電動汽車租賃服務。今年元旦過后,長沙一家單位租用了十余輛知豆純電動汽車,但使用不到一個月,就出現了諸多問題:車鑰匙的鎖芯斷開、電池無法啟動、觸摸屏失靈、方向盤過重等。“除了這些直接影響出行的問題,整車的材料、做工也過于粗糙。特別是隔音降噪方面,車開到50碼以上,電動機、壓縮機、剎車泵產生的噪音讓人完全受不了。”租客徐先生表示,由于簽訂了一年的合同,現在他的電動汽車只能閑置。
長沙汽車東站充電站作為湖南省首座大型電動汽車充電站,自2013年7月投入使用,每天晚上,60臺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在此充電6小時,便可保證第二天的運營。然而,近一年來,每到中午就有十多輛公交車來此續充電。“正常情況下,我們一天要跑200公里,但現在續航里程越來越短。趁著中午人少,車得續充一個小時,才能維持下午的運營。”一位公交車司機表示,“這樣我們每天要少跑一到兩趟,收入也有所減少,有些司機已經想換車了。”
徐先生則直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定要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談規模,不斷提高電動車的生產工藝和制造水平。不然,就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盡管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要消費者買賬,除了汽車技術的革新外,配套設施建設甚為關鍵。在美國,充電樁已經超過了肯德基、麥當勞的數量。相比之下,我國充電樁和充電站的建設十分緩慢。
比亞迪公司銷售人員介紹,車主在購車時可以申請安裝固定充電樁,但程序較為復雜。車主需要有固定的車位,在獲得物業部門同意后,向電力部門申請安裝,并由消防部門進行消防安全評估。
對于車主的建樁需求,物業考慮得很多。“地下停車場是公共區域,主要涉及安全和所有車輛的進出。”長沙湘江世紀城小區物業主任吳亮波表示,小區建筑設計時并未預留新能源電動車充電樁,如要安裝,需重新考慮車庫的整體布線和設計。“如果充電樁多了,各自扯線,整個停車場頂部就會像蜘蛛網。”在小區內建設充電樁,物業沒有盈利的途徑,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缺乏建設積極性。
知豆長沙專賣店的銷售負責人李漫文說:“自建充電樁的數量非常少,大部分車主都是從家里拉一根線,直接使用家用電源。”據介紹,知豆、眾泰云100、比亞迪秦等新能源汽車都可使用220V的家用電源進行慢充。但對于住在高層的車主來說,空中“飛線”存在安全隱患,也不是長久之計。
隨著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要求將打破“進門難”的窘境。可即便如此,在老小區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難度依舊很大,長沙市經信委工作人員坦言:“在老小區建充電樁,存在原線路電容有限,擴容改造成本又較高等問題。”
然而,對車主來說,使用公共充電樁很不劃算。按照國家規定,這些公司將對車主收取服務費,以和泰特來電為例,服務費用為0.8元/度。此外,車主還需要繳納停車費和電費,電費多按商業用電計算。眾泰云100的車主李小姐算了一筆賬:“理論上,該車的續航里程約150公里,在完全沒電的情況下,需要15度電才能充滿。若是使用公共電樁,充滿電最少要30元。這快要趕上汽油車的成本了,而且充電樁的位置很難找。”為了應對不時之需,李小姐在手機上下載了“特來電”、“充電樁”等App,但這些軟件上顯示的長沙市充電網點均不超過20個,沒有一個軟件能全面顯示、及時更新充電樁所在位置和數量。
業內人士分析,充電樁建設遲緩關鍵還在于目前充電樁的使用頻率不高,以及充電樁根本無法靠充電實現盈利。
近期記者在長沙銀園公寓、城東供電局、雅尊戴斯酒店、明城國際大酒店、大西門老碼頭生態停車場調查發現,這些地點設置的共40個充電樁已經很長時間“無車問津”。明城國際大酒店停車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這里的電樁建了好幾個月了,只使用過一次。”據了解,城東供電局是長沙第一批電動汽車充電樁網點,于2011年建成。但記者發現,那里的8個充電樁已顯陳舊,部分外漆開始剝落,顯示屏沒有電源顯示,按鍵上面標注的文字和數字已難以分辨。當記者向工作人員問及是否可以辦卡充電時,得到的答復是:充電樁還未連接電源,辦卡業務也未開展,可能在年內實現。
長沙市政府大樓前杜鵑廣場的10個充電樁也處于同樣境地。在過去的8個月里,除了某租賃公司的幾臺電動車長期駐扎,來這里充電的車輛寥寥無幾。對此,長沙城投的工作人員楊權放解釋為“主要是車太少”。
充電設施和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只要有足夠數量的新能源汽車自然會帶動充電樁建設。但公共充電樁的布局同樣也能帶動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李漫文介紹:“公司已在50個網點建設了約500個公共充電樁,計劃將建成300個網點。”和泰特來電在一年內也免費投建了近2000個充電樁,今年公司還將完成長株潭城市圈5000個充電終端的建設工作。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關乎產業,更關乎大眾生活。有消費者說:“如果新能源車的性價比高一點,續航里程遠一點,充電時間短一點,充電樁多一點,我會考慮購買。”真正撬動市場的是消費者,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但要想得到大家的認可,還需在汽車性能、使用舒適度、充電便利性等方面繼續努力。
如果有長時間用車需求,公共場所的充電樁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問題。截至2015年8月,長株潭累計建成并交付使用充電站12座、充電樁2066個,車樁比是2.9∶1(已上戶新能源汽車數量與當地已建成充電樁數量的比值),遠低于1∶1的基本使用要求。
空缺的市場受到了社會資本的追捧。去年,長沙和泰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和泰特來電”)、長沙城投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長沙城投”)、北京電莊科技有限公司等紛紛布局長沙市場,在酒店、工業園、住宅小區、社會公共停車場等搶建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