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鳳(上海市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母嬰健康工作室教授) 編輯|覃靜
秋季腹瀉護理4大誤區
文|方鳳(上海市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母嬰健康工作室教授) 編輯|覃靜
應對秋季腹瀉如果方法不當,不僅會干擾疾病的過程,而且還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
秋季腹瀉是寶寶的多發病,它來勢洶洶,又是高熱,又是腹瀉,讓家長措手不及,擔心不已。擔心可以有,著急可以有,但不能因此而走入護理和治療的誤區,否則,不僅不能幫助寶寶痊愈,還可能使病情延長。
誤區1想快速止瀉
秋季腹瀉有一個自然病程,如果不當應用強烈止瀉藥,會干擾身體清除病原的過程,對機體有害。因此家長會發現醫生的治療原則是預防脫水、繼續喂養、補鋅和指導家長密切觀察病情等。
● 秋季腹瀉以秋冬季多發,潛伏期一般在24~48小時,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
● 導致秋季腹瀉的病原是輪狀病毒,因此秋季腹瀉醫學上稱為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患兒常表現出發熱、嘔吐、腹瀉、蛋花湯樣的水樣便等,并伴有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部分秋季腹瀉的寶寶體溫可達39~40℃。
● 無脫水癥狀的秋季腹瀉寶寶通常在家庭治療,由家長具體負責護理和治療,幫助寶寶度過秋季腹瀉自然病程。強調家長要學會觀察腹瀉的病情輕重,主要觀察的項目包括:寶寶的面色,情緒狀態,大便次數、顏色,小便量,有無腹脹、腹痛的程度等,當患兒腹瀉加重就要及時就醫。
誤區2想靜脈補液
秋季腹瀉的寶寶水樣瀉明顯,家長看到寶寶的如此排稀水便,擔心寶寶會脫水,會向醫生要求靜脈補液。
多數秋季腹瀉沒有脫水或輕度脫水,口服補液就行,不用靜脈補液。靜脈補液不僅會增加寶寶的痛苦,而且有潛在的感染風險。如果秋季腹瀉引起中重度脫水,口服補液不能糾正,醫生會讓寶寶接受靜脈補液。
● 沒有脫水的寶寶治療四原則為預防脫水、繼續喂養、補鋅和密切觀察病情。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增加母乳喂養的次數和時間,還可另外添加口服補液鹽(ORS)或水。非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一次或多次喂口服補液鹽、食物類液體(如湯、米湯和酸奶飲料)或清潔水(白開水或過濾水等)。
● 正確調制口服補液鹽和喂口服補液鹽。一包加水到1000毫升。具體喂口服補液鹽方法:每次腹瀉后, 2歲以下的寶寶喝50~100 毫升, 2 歲以上的寶寶喝100~200毫升,要少量多次地喂,如寶寶嘔吐,停10分鐘后再喂,但要喂得慢些。繼續多喂液體,直至腹瀉停止。
● 輕度脫水的寶寶口服補液鹽及時糾正脫水,推薦的4小時用量見下表,4小時后重新評估脫水情況,然后選擇適當的方案。其他治療同家庭治療四原則。
4小時口服補液鹽用量:

如果寶寶的腹瀉癥狀不見好轉或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癥狀,要及時就診: ①腹瀉次數和量增加 。 ②不能正常飲食 。 ③頻繁嘔吐 。 ④發熱。 ⑤明顯口渴 。 ⑥糞便帶血。 ⑦口服補液療法失敗。

誤區3用抗生素治療
導致秋季腹瀉的病原是輪狀病毒,病毒感染用抗生素不僅無效,而且屬于濫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造成細菌耐藥菌株增多,還可繼發腸道菌群失調、霉菌性腸炎等。
所以,家長不要希望通過抗生素來改善寶寶秋季腹瀉的癥狀,只有確定寶寶有繼發細菌感染時,才能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抗生素治療。一旦使用抗生素,就要用足療程。
誤區4禁食
有的家長在寶寶腹瀉時采取禁食的方法,說是讓寶寶的胃腸得到休息。這種禁食讓胃腸道休息的治療方法其實弊大于利,有可能加重脫水,使寶寶的營養狀況惡化,更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因此,秋季腹瀉時,不要禁食,可繼續喂食。
● 研究顯示,急性腹瀉時,寶寶的胃腸道仍然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仍可達到正常的60%~90%),因此可以喂養和飲食。
● 腹瀉禁食不僅不利于寶寶的營養維持,而且會影響腸黏膜修復、更新,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
● 在急性腹瀉期繼續喂食,寶寶的食欲恢復快,腹瀉和嘔吐次數也不會因此而增加,且體力恢復早,抗病力較強,有利于疾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