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
一個去世五年之久的老阿姨,不僅“復活”參加法院訴訟,而且每月還能領到一筆養老金。在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檢察院的監督下,終于還原了事情真相。
一天,崇安區檢察院收到一封匿名舉報信,反映有人冒充去世已久的周潔花名義到崇安區法院打官司,請求檢察機關監督。
檢察官立即從現有的線索著手調查,很快查到崇安區法院于2013年10月受理的周潔花夫婦與他人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但奇怪的是,在公安、民政部門查詢的結果顯示,這位周潔花現年72歲,是位退休老工人,仍然健在。這事有點蹊蹺,難道是有人惡作劇寫來的舉報信?
為了確認周潔花真實的生存狀況,檢察官趕到其所在社區了解,卻被告知周潔花早已去世。
這么說來舉報信內容屬實。可既然人死亡了,為什么戶口信息卻顯示其健在呢?此時調查似乎陷入僵局。
“你們找她干什么,她都死了好幾年了,火化那天我還特地去送她呢。”快人快語的老街坊一語提醒了檢察官。
火化了,那么殯儀館肯定有登記。檢察官立即驅車趕往殯儀館,通過查詢《居民死亡殯葬證》,真相很快大白,周潔花于2009年6月底死亡,7月初尸體被火化。
既然周潔花不在人世,那么法院的那場訴訟背后肯定隱藏“貓膩”。檢察官通過周潔花的“授權委托書”展開調查。
原來是方某因房屋買賣糾紛將周潔花夫婦告上法庭。周潔花的兒子張向前為了能贏得訴訟,不僅向法院隱瞞了其母死亡的事實,而且還假冒其母名義,偽造了一份他作為周潔花訴訟代理人的授權委托書,提交至法院從而參加訴訟。
至此,虛假訴訟的真相終于水落石出。崇安區檢察院依法向法院發出檢察建議,建議法院依法處罰張向前的虛假訴訟行為。
這時,嚴謹的檢察官并不滿足于就案辦案,考慮到之所以出現周潔花被“復活”參加訴訟,是因為她的戶口未注銷,法院無法得知其真實的生存狀態。那么,作為養老金發放機構的社保中心是否也不知情呢?
帶著疑問,檢察官來到社保中心。“截止到目前,周潔花的養老金每月都是正常發放的。”社保工作人員一番查詢后說。
果不其然,社保中心尚未掌握周潔花的死亡信息。
檢察官當即趕至銀行調取了周潔花社保金個人賬戶的清單,發現在其死亡后養老金仍然正常發放,迄今累計達9萬余元,其中4萬余元已被他人領取。
細心的檢察官還注意到一個細節,養老金每月13日準時到賬,而次日就被人全額提取,此行為一直延續到2012年3月,而且在多張銀行取款憑證上都是周潔花的簽字,顯然周潔花又被“復活”了……
為揪出養老保險金的“蛀蟲”,崇安區檢察院將犯罪線索移送無錫市公安局崇安分局,公安機關對此予以立案偵查。
經調查,自周潔花于2009年6月去世后,其家人一直未按規定向公安機關申報注銷戶口,故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門的人口信息均顯示周潔花健在,養老金也正常發放。
周潔花的丈夫張國亮看著周潔花的養老金存折上每月按時到賬的錢,心想老伴兒去世了還能發揮“余熱”,何況這錢是公家的錢,用了也沒有人知道,于是每月等養老金到賬的次日就立即把錢取出來貼補家用。直到2012年3月,張國亮心生膽怯害怕事情暴露,便不再冒充老伴兒領取養老金,而是把存折本交給兒子保管。
檢察官的建議引起了社保中心高度重視。社保中心立即停發周潔花養老金,并將9萬余元的養老金全額追回。
自此,一場老阿姨被兒子、丈夫“死而復活”的鬧劇總算畫上了句號。
(文中人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