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逸凡
競技體育是以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和比賽成績為目標開展的,而其核心是人。一名優秀運動員的成長、成才與成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不僅包括教練員、科研人員、后勤等各級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共同協調和努力,還涉及運動生理、生化等多個學科的發展,同時又制約于訓練設施條件的優劣等多重因素。競技體育作為體育運動發展的更高水平,已經與整個社會大環境密切聯系,其發展過程和結果都會給現代體育帶來較大的社會效應①。
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一直以來都被體育界視為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證和關鍵環節。在運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運動訓練逐漸專業化的背景下,在以建設“體育強國”為理念的指導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更是成為各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
一、國內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研究
1.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我國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從一個體育基礎薄弱的國家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體育大國,與競技體育培養體系的優勢發揮有著不可分的關系。建國以來,我國在政府主導下建起了層層銜接的“三級訓練網”,主要是以中小學、業余體校、體育運動學校、省市級優秀運動員和國家集訓隊形成的三級網絡訓練體系,實現了超常規發展,為我國的競技體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
當前,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管理體制和培養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還是存在不協調,從而帶來了運動員成才率低、使用壽命短、退役后安置困難等一系列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問題。
關朝陽(2006年)研究認為:“目前優秀運動隊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訓矛盾突出、文化課學習時間少、隊員難以系統掌握知識以及訓練目標與教學規律相矛盾。建議建立適合運動隊特點的文化教育體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教學質量②”。
王莉(1997)研究指出:“中國教練員資源配置存在著高層次訓練機構和經濟落后地區教練員人才相對匱乏,質量偏低、教練員人才在各地區(各訓練層次間)的流動很不充分、教練員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等問題,因此加強教練員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中國競技體育發展所面臨的一項緊迫而長期的戰略任務③”。
二、分析與建議
(一)運動員訓練興趣和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動機是一切活動的原動力。隨著青少年在體育課上系統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對從事訓練活動的認識逐漸加深,對項目運動體驗過程中更為直觀豐富的情感體驗,隨之開始對某一項運動產生專項興趣和動機。因此,只有了解了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動機,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家長的態度
由于國家多年來一直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己成為我國家庭成員結構的主要特征,而這一現象對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是影響重大的。對于青少年運動員,尤其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希望子女能夠有好的發展,他們的觀念和思想對孩子的喜好和參與的活動有很強的影響力。
2.文化學習與訓練現狀分析
掌握運動技能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青少年運動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運動員要想出成績需要很長的時間,同時還要堅持從小訓練與多年訓練。要想提高青少年的運動水平必須要有足夠的訓練時間作保證,此外訓練次數、訓練時間及訓練負荷的安排必須合理才能保證訓練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3.退役后出路問題
參訓學生的出路問題一直是困擾體育后備人才的現實問題,針對只有少數尖子學生能進入專業隊,絕大部分學生將面臨升學和就業的問題,我國在此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不令人滿意。這就提示我們需要對現有的運動員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4.教練員情況
教練員是運動隊構成的主要部分,是運動訓練過程中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在運動訓練中起主導作用。優秀的運動隊或運動員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不僅取決于運動員的刻苦訓練和個人天賦,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具有足夠專業知識、訓練能力和豐富經驗的教練員指導。
5.訓練內容
訓練計劃的制定需要科學化,具體就得從訓練內容上來體現。從訓練計劃的內容上看,運動訓練計劃應包括運動員的起始狀態診斷、訓練的目的與任務、訓練階段的劃分、訓練的方法及手段等基本內容。
(二)建議
1.加強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建設,做好優秀體育后備人才苗子庫以及招生選材的信息數據庫管理。
2.訓練單位幫助運動員處理好訓練和學習的關系,合理安排訓練和學習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