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放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 . 深圳)主辦的《開放導報》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帶較早創辦的一家智庫型學術期刊。該刊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一直發揮著主動探索的精神,并顯示出它為政府在科學決策中不斷提供“智慧之資”的獨特作用。
最近,我重點翻閱了幾期《開放導報》所刊發的文論,直覺它作為政府智庫期刊確有自己的特點。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導向明確。一般地說,智庫研究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對策研究三類。毫無疑問,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要是進行政策研究的機構。即面對一個問題,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它和它的期刊的存在應具有滿足“需求方”(政府或企業等)的功能。因為任何機關的決策都有風險,特別是決策者有著承擔決策失誤的嚴重后果的壓力。作為“供應方”的智庫及其期刊應有著獨立判斷的眼光和能力而充當“需求方”的“智囊”和“外腦”。《開放導報》的刊名叫得好。立足改革開放,但始終堅持科學導向。它的每期文論,都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總題目籠罩下展開。這完全符合建立國家意識形態和在國家對外競爭中提供支撐作用的要求。因為它屬體制內刊物,具有信息便利的條件,對政府或企業的決策和實際運作一般都能切實把握,因此,它給出的咨政建言大都建立在“應該怎樣”的知識和邏輯推導上。從它的一些論題如《“新常態”增長的路徑和支撐》、《城市治理主體的職責定位》、《一帶一路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則》等,即可看出智庫期刊是如何客觀研判問題、診斷問題的,是如何為政府或企業決策提供切實可行的政策性建議的。
第二,視野新銳。智庫期刊與社會上一般人文期刊不同的地方即在于,它要求“專業化”程度高、資政性強。這就要求辦好這份刊物要建立起超越單純“技術理性”和“人文情懷”分離的慣性思維,實現融合、多維、客觀,確保能相對客觀敏銳地觀察問題、診斷問題,給出切實可行的咨政建言。《開放導報》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欄目,即每期都有一個中心論題,如《新常態與增長方式轉換》(2014.6)、《城市治理現代化路徑探索》(2015.3)、《一帶一路推進與風險防范》(2015.4),而且多見知名學者(如樊綱等)撰文。這些文論,緊貼社會的熱點、焦點、難點,都涉國家的大決策、大戰略,視野新銳精準。所論之道,都是為中國人找痛點、找差距、找路徑、找歸屬、找信仰。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自信。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開放導報》不只是做對策,它也產生思想,也有運作。因而它是真正屬于智慧層面的刊物。
第三,它有綜合性的特點。《開放導報》每期都有八個欄目,視野很廣。它有開放論壇、創新策略、產業政策和金融研究等方面的論題,這種綜合性在科學意義上并沒有“摳死”,這就可能有突破。因為智庫的功能是多元化的,所以政府有什么需求,都應有相應的智庫及其期刊來滿足,這就是市場的觀念。矚望《開放導報》能一心一意地按照智庫的任務、專業做法來做對策研究和建設性研究,繼續主動去探索,不斷擴大它在社會上的積極影響。
(原載深圳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深圳出版審讀與管理》2016年第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