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萍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集團之間的競爭日益進入白熱化狀態,這無疑對企業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這一背景,文章首先梳理出新經濟常態下金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剖析金融企業實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并從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推進風險的差異化管理、提升風險信息敏感性、加強風險管理文化建設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企業 全面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組織 差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16-0087-02
著全球經濟化和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人才、技術、資本、商品等要素的流動日益加快,經濟社會中不確定性因素也越來越多,企業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復雜,影響了企業目標的實現。吳玉鳳(2009)認為,面對這樣的環境,要讓企業增強面對風險的能力,從而掌握主動權,將風險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就必須強調全面風險管理。郭保民(2011)提出全面風險管理就是以整個企業為管理對象的綜合風險管理。其中心理念是:對整個機構內各層次業務單位、各類風險進行通盤管理。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從企業戰略制定一直貫穿到企業各項活動中,用于識別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件,以將風險管理控制在企業風險偏好之內,合理地確保企業完成既定目標。為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務院印發《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維持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一、新經濟常態下金融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中國經濟仍然處在向新常態轉換的過程中,其結構、方式和體制的改變逐步推進并顯現,也使經濟增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信貸資產質量必然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基于以上分析,金融行業和崗位將面對以下機遇和挑戰:(1)經濟的緩慢復蘇使企業擴產缺乏動力,貿易環境的不穩定性會對公司客戶產生一定的影響;(2)貨幣內部供應與影子銀行供應的同步趨緊形態將扭轉,企業面臨的融資方式更加靈活,但準入門檻提高、融資成本增加等問題導致企業的借款風險在近期內難以緩解;(3)隨著企業面臨的生存環境更加復雜多變,風險發生部位正逐步蔓延和相互交叉感染,使金融集團類型的公司風險管理工作也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4)銀行近幾年來進行的大規模收貸活動作用明顯,在基本面回暖的情況下,除去因收貸因素倒閉的企業,一批在強壓下生存下來的優質企業將可能提高企業經營質量、盈利能力,我們也將面臨更多更優的選擇。
二、提升金融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精細化風險管理
持續推進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從優化風險管理環境、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完善內部控制、建立風險信息處理與報告機制、進行事后評價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精細化風險管理。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梳理流程。全面梳理現有業務及管理流程,根據當前的業務經營特點和資源配置狀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找出關鍵控制點,針對每一控制點,制定控制辦法、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職責等措施,使管理制度逐步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
2.建立內控機制。根據管控要求,樹立全員、全程內控理念,建立前、中、后分工制約機制,明確各部門內控職責,將責任分解到人,建立起清晰的追蹤路徑,并抓好精細化管理的落實工作,形成層層落實的工作氛圍。
3.強化風險約束。進一步完善監管責任人制度、分層次的貸后監管制度、定期風險預警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的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保后管理薄弱的問題,提高信貸風險全過程管理水平。
4.提升信息管理。要不斷優化信息系統流程管理,提高信息系統對各部門的協同作用,努力將各項制度改進的要求通過流程系統來實現,提升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二)不斷調整優化結構,推進風險的差異化管理
1.優化業務結構,實施融資性和非融資性擔保的差異化管理。在業務結構上,根據各類業務的戰略定位、政策把握、業務特點、責任承擔、風險承受能力等,實施專業化和差異化的風險管理原則,對非融業務設計差異化的流程制度,提高運營效率和管控措施。
2.優化行業結構,堅持“有進有退”的行業選擇。緊盯信貸行業政策和市場風險,做好“兩高一剩”行業持續性退出,政策調整下的防御性退出,風險客戶的及時性退出,節約資本占用的戰略性退出。在行業選擇上,加大對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高新產業集群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利用生活水平改善和消費類相關產業;積極支持現代制造業和依附本地產業集群項下制造企業;嚴格房地產項目貸款,審慎選擇建筑類企業,實行限額管理;暫停鋼貿、煤炭貿易和大宗生產物資貿易類企業授信等。
3.優化客戶結構,拓寬資源渠道。應積累廣泛客戶資源,堅持多戶、額度適中的原則,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將市場拓展到全國。打造多層次、多維度的企業客戶鏈,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開創新的客戶渠道來源。
4.優化組織結構,提升項目評審質量和風險管理人員素質。強化授信評審工作,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采取不同的授信審批流程和評審方法;加強對高風險授信行業、授信品種和企業集團及關聯企業最高授信額度的管理;對重大項目和有特殊要求的項目,進行交叉評估或聘請外部專家“會診”,實現項目評審的科學化、民主化,減少授信決策失誤,從授信項目的源頭控制風險。同時,需提升風險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加強風險管理隊伍建設,以適應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
5.對不同風險等級項目實施差異性風險管理。應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高風險項目的管控上,通過差異化的風險管理策略,使風險管理工作更具有針對性,保證有限的信貸資源產生最大效益。
(三)適應經營轉型,增強風險管理對業務發展的保障性
風險管理應適應加快經營轉型的要求,構建經營轉型條件下的風險管理理念、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制度文化,實現各類風險的全面管理、科學管理和有效管理,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
1.轉變觀念。在風險管理觀念上,風險管理應由控制和防范風險,向經營和管理風險轉變,由只注重風險管理,向注重平衡“風險與收益”轉變,把握風險和收益的有效平衡。
2.主動管理。強化風險管理為經營轉型服務的意識,協助業務發展部門做好對客戶需求和效用的分析,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更好地、主動地滿足客戶的各類融資需求。
3.加強預判。風險管理部門作為風險管理戰略的傳導部門和風險管理的協調部門,應從經營轉型的高度出發,認真分析業務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制訂和發布前瞻性風險管理政策,及時發布風險提示和風險預警等方式引導業務發展方向,促進業務穩健發展。
(四)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增強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
加強宏觀經濟和行業分析研究,了解新特點,把握新趨勢,適應新變化,才能把握風險管理的關鍵,增強風險管理針對性,從而提高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加強分析,建立對宏觀經濟周期變化提前反應機制。加強宏觀環境分析、研究,了解經濟周期運行規律,建立對宏觀經濟周期變化提前反應機制有利于規避系統性風險和經濟運行周期性風險。及時調整授信政策和信貸結構,加強風險監管。
(五)加強客戶盡職調查,強化項目“一戶一策”管理方式
在目前金融環境背景下,加強對企業基本情況的審查,合理評估企業信用風險。要充分重視企業基本經營管理能力、財務穩健性及其流動性風險;要摸清企業的關聯方關系,判斷多樣化經營風險和關聯性風險;既不能弱化對借款人的實地調查,又要創新風險管理方式;要強化項目“一戶一策”管理方式,持續對在保項目“一戶一策”方案執行情況進行動態跟蹤,確保公司信貸資產質量全年的持續穩定。
(六)以信用風險為核心,積極推進客戶對標和風險防控管理
現階段我們應加快客戶“定標”和“對標”管理工作,推進對標管理體系建設,持續修正和完善項目對標管理工作,明確客戶的準入和退出標準;逐步嘗試開發與公司現階段業務發展特征相適應的風險預警信息系統,及時提示項目潛在風險;引入行業預警機制,對受經濟周期下行沖擊較大的特定行業客戶全面持續風險排查等。
(七)提升風險信息敏感性,加快風險轉化和處置效率
一是確立最大限度減少風險損失的目標,對可能的處置轉化進行預期和判斷,同時注重聲譽風險、操作風險和員工行為風險的防控。二是信用風險發生后,要快速反應,成立專班,制定方案,明確職責,就如何調查收集企業資產、財務信息等方面都要作出具體安排,業務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要就企業資產保全和訴訟等工作進行分析和準備。三是落實對企業人員和資金、財產的控制,密切關注企業法定代表人、財務人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動向;及時查封企業資產,凍結相關賬戶資金。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獲取企業財產信息,既包括實物資產,又包括專利、商標、土地等無形資產;既要查清本地財產,又要摸清企業外地的資產和權益,如股權及其他投資權益。
(八)加強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增強全面風險管理意識
公司要自下而上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理念和營造濃厚的風險文化。要使遵紀守法、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約束力,夯實風險防范根基。通過不同形式的風險教育和重視業務上的風險評估來培養所有人員對風險的敏感性,時刻警覺,養成按章辦事的工作習慣,形成防范風險的安全屏障。抓好全面風險管理理念的傳導,不僅公司管理層面要堅持,還要傳導給客戶經理、審查人員甚至每一位員工,最后要在業務規劃、風險控制、績效考核等方面深入體現,使全面風險管理成為全員的文化氛圍,成為公司的經營底蘊,使經營更加卓有成效。
總之,在金融全球化不斷推進、金融環境日趨復雜、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全面風險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金融集團所認識。機遇與挑戰繼續并存的今天,我們應面對、正視、認識和利用風險,通過全面風險管理帶領金融集團繼續向前進。Z
參考文獻:
[1]郭保民.論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03).
[2]袁琳,陳凌云,何玉潤.集團資金集中控制下的風險管理——基于大中型集團公司的案例分析[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