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偉
摘 要: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質在于經濟發展動力的變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十三五”時期,是山東省進入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關鍵時期。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打造山東經濟升級版,需要加快轉型發展步伐。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形勢任務;制約因素;對策措施
一、經濟新常態下山東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新形勢
“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發展既面臨重大戰略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我省經濟體量大,要素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為提質增效升級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但是,我省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比如,資源環境承載力接近飽和、傳統優勢正在減弱、創新驅動的引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重點領域改革攻堅難度加大等。《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左右,人均達到1.5萬美元。要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必須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
二、經濟新常態下制約山東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因素
1.工業化水平不高,城鎮化發展滯后
著名經濟學家H·錢納里認為:人均GDP水平與工業化程度成正比,人均GDP水平越高,工業化程度越高。2015年,我省人均生產總值64168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0305美元,首次超過10000美元,但仍低于許多沿海發達地區。我省的城鎮化發育更晚,2013年山東城鎮化率首次超過全國水平,2015年年末達到了57.01%,但仍低于許多沿海發達省份,也低于發展中新興國家城市化率60%的水平。同時,我省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水平在各個地區也很不平衡,東西部差距很大。18大報告中提出的“四化”,工業現代化和城鎮化是基礎,沒有工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的高水平,就不可能有充分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更不會有經濟發展的新高度。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待于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2.三次產業結構層次低,“三駕馬車”難匹配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在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而產業結構的優化又取決于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2015年,我省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46.8:45.3,仍是一個二三一的產業結構,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5.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2個百分點。從投資、出口、消費這“三駕馬車”看,目前投資仍然是我省現階段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2010年到2015年5年期間,我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為1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為13.7%,進出口總額增速為5.1%。我省三次產業結構優化和“三駕馬車”協調拉動的程度還不能滿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
3.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尚待完善
市場經濟時代,資源配置必須體現市場的主導作用。產業結構特點決定了市場化程度和轉型升級的速度。相比廣東和江浙等沿海發達地區,山東原有的工業基礎比較好,以國有經濟為主,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秩序的完善還存在著一些制度真空和政策缺失。企業制度的變革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微觀基礎,目前,我省雖然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推進比較緩慢、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尚待完善、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的監督機制尚待健全、國有企業辦社會等歷史遺留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
三、經濟新常態下山東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對策措施
1.堅持創新驅動,推進制造業優化升級
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在于創新。山東制造是中國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三五”期間必須大力實施工業現代化戰略,著力把制造業做強做精,努力打造工業4.0版,建設工業強省。要把重點放在創新載體和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上,真正以創新驅動引領轉型升級。目前,我省已經明確了制造強省“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在新的發展階段下,要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改造提升傳統優勢行業,化解淘汰低效落后產能及設備,打造中國制造“山東版”。
2.注重規劃引領,強化現代服務業發展
“十三五”期間,要加快以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園區、完善現代物流支撐體系,發展現代物流業;大力培育和發展科技服務產業主體、大力建設和完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大力發展和壯大科技孵化體系,發展科技服務業;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完善金融組織體系、構建良好的金融環境,發展金融服務業;重點發展具有地區優勢的應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快引進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快旅游產品體系建設、提升旅游接待服務能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
3.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
樹立綠色產業理念等發展新理念,謀劃農業轉型升級新方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市場主體,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發展家庭農場、加快培育現代職業農民,轉變經營方式;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進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人才強農、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4.加快體制機制改革,為轉型升級增加制度供給
在轉型升級中,加強制度供給是關鍵。“十三五”時期,山東省要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縱向撬動政府自身改革,橫向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審批制度改革,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促進轉型升級的長效機制,保障轉型升級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