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在經濟發展過快、通貨膨脹情況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效用還是比較平緩,但是我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里調節比較頻繁,幅度也比較小,這種方法對流動性過剩有很好的對沖效果,能夠有效的抑制貨幣信貸并且成本較低。總體上來看,存款準備金政策在調節流動性過強、調節信用貸款的資金、控制貨幣的供應量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正在不斷地完善,但還是有許多的問題。但是可以選擇從完善目前的存款準備金實體制度、取消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等方面進行完善,增強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有效性。
關鍵詞:存款準備金制度;貨幣政策;有效性
一、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簡單發展過程
我國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央行主要控制貨幣供應量,保證貨幣供應量滿足我國的經濟能夠穩健的需求。當時央行和政府是通過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來獲得資金,這也是為了確保央行和政府能獲得足夠資金的主要渠道。在1998年,央行為了應對當時的經濟形式對存款準備金制度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就包括把“準備金存款”與“備付金付款”合二為一,并也把存款準備金率從13%下調到8%,也正是因為這次改革準備金制度變成我國貨幣政策的一般性金融工具,調節存款準備金率也正式成為國家貨幣政策操作手段之一。2003年以后,中央銀行實行了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情況和不良貸款的比例等指標和存款準備金率掛鉤。這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起到了很強的限制作用,如果其不良貸款率比較高,它的準備金率同樣也會比較高,商業銀行就會加強對于貸款業務的風險管控。我國存款準備金率從1984年實行至今已經調節了許多次,所以說“高頻率,小幅度”是我國的準備金制度調整的主要特征。
二、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尚存的問題
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是目前采用的十分有效的政策,特別是在現在我國當前的金融市場還處在剛剛發展的階段,很多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但是它同樣存在一些問題,這樣就會影響在實施過程中的效果。
1.我國存款準備金計提制度的不足
存款準備金的計提方法往往能夠決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有效性,方法不一樣取得效果往往是大不相同,所以確定好計提方法十分有必要。但是我國對于計提制度并不重視,制定之后并沒有過多的干預,似乎只要建立就能取得預想的效果。目前中央銀行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依然實行的是按旬考核的形式,通常以上旬末的存款余額為標準繳納準備金。從此,金融機構需要三到四天才確保資金到位。由于僅按旬末這一天的存款余額計算存款準備金,這樣就會形成管理上的空洞,中央銀行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監控。商業銀行在平時的時候很少關注存款的余額,反而通過不斷的擴張規模來進行一些投資活動,但是在旬末的時候則通過各種方法來盡量降低余額,來減少需要上交準備金的數額,通過這些類似的方法降低他們的運營成本,獲取更多的利益。但是這些不合理的行為雖然能獲得利潤但是同時也會帶來風險,導致上市場上貨幣流通量變化比較大、穩定性差,同時也加大了中央銀行對于市場貨幣的控制難度。另外,由于準備金只需要在四五日之內上繳就行,商業銀行等有充足的時間來湊集需要上交的資金,但是這對于我國經濟的調整來說是不好的,缺乏相應的靈活。
2.我國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的不足
2004年4月25日,我國實行了差別準備金率,其目的就是為了使金融機構能夠有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加強對其資產質量的管理,抑制其信貸規模的盲目擴張。差別準備金率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經營狀況不好的金融機構,確保其政策實施的準確性。目前我國實行差別準備金制度的時間還很短沒有多少經驗,所以現在這個制度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就以存款準備金率的層次為例,目前的檔次也只是分為大型金融機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兩個層次。正是因為目前此制度還不夠完善很容易限制央行對于金融機構的有效監管,如果對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能夠有效的監控也不能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實行應有的懲罰,就會喪失這個制度的意義。如果當準備金率的調節幅度比較小,市場的利率還比較低的時候,部分商業銀行可能會通過同業拆借來減輕資金繳納的壓力,不能夠給商業銀行等帶來足夠的經營壓力。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國目前采用的就是差別準備金率的,所以對于不同的金融機構的保密措施也是非常嚴格。雖然這些對金融穩定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信息卻不能得到充分的披露,那么大眾就不了解這些金融機構也不能對其進行實時的監管。
3.我國實行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
現在有許多國家已經了取消準備金付息的制度,但是我國依然堅持這個制度。隨著準備金制度的不斷完善,利率也曾經多次調整,但是目前的存款準備金以及超額存款準備金的付息利率依然非常高,分別是1.62%和0.72%。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避免風險,在信貸的風險水平比較低的時候發放貸款,而風險高的時候則是存在人民銀行而不發放貸款,從而會降低社會的信貸規模,對于經濟的增長起相反作用,這樣的許多西方央行不愿意對存款準備金付息的原因。當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利率比較高時,金融機構就不會把發放貸款而是放在央行收取高額利息,這樣就會降低市場上貨幣供應量,不利于刺激我國經濟增長。在金融體系流動性大量增加時,貨幣市場的利率就會不斷的下降,但是如果貨幣市場的利率達到存款準備金存款利率的時候,它就不可能在降低了,這樣就很難表現出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同時,央行對于金融機構存款的準備金付息實際上就是在向市場上投放基礎貨幣,這樣央行對于貨幣的供給不能進行很好的管控,也增加了央行的財務負擔。
三、完善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建議
通過對以上幾個方面的了解,結合目前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的特點提出一些建議來提高此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加強完善存款準備金的實體制度
存款準備金差額制度的完善是十分有必要,但是目前實行的差額存款準備金制度也只是簡單的分為小型金融機構和大型金融機構這兩類,大型金融機構使用的存款準備金率比中小型金融機構高。就當前經濟形勢,建議央行可以通過把差別準備金率的幅度擴大,可以選擇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調整,劃分出更多的層次。這只是一個方面的建議,也可以根據不同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營業利潤、不良貸款率等不同的指標來評定出不同的等級,在根據不同的等級實行不同的準備金率,并對一些嚴重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加大懲罰力度。同時可以通過加大違規金融機構的懲罰力度,這樣才能夠有效控制一些機構遲繳、挪用等違規行為,打破以往單一處罰的狀況,這樣才可以提高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有效性。
2.進一步提高利率市場化程度
當利率完全市場化的時候,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利率這中間指標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達到調節經濟的目的。當利率完全市場化的時候,利率就是反映市場上資金價格,它不再是通過國家調控而是通過市場上供求關系來決定的。
利率的變化就會導致貨幣市場上供求關系的改變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最終實現對信貸調節的目的。由此可見,利率市場化是以后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國就應該推行一些相關政策盡快實現利率市場化,逐步放開對金融機構存款貸款的的控制,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建立一個穩定的、合理的市場利率體系,從而提高我過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有效性。
3.取消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
由于我國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一直以來都比較高,所以在推行相應政策時總是取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正是導致超額存款準備金過高的主要原因。不僅僅如此,存款準備金付息制度同時也到導致了貨幣市場的利率很難反映真實的金融體系流動性,也會阻礙利率市場化。所以我們可以吸收和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降低甚至取消存款準備金付息這一制度。先逐步降低存款準備金付息的水平,從而可以提高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有效管理,促進同業拆借市場和利率市場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寧.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及其政策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1.
[2]徐海龍.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3.
[3]李瑩.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及其政策效應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7.
[4]宋波.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作者簡介:郭根紅(1992- ),男,安徽六安,安徽財經大學,13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