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黨和國家最為關注的問題。從2006年起,我國開始進入了新農村建設。在這十年中,新農村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很多領域也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檔案管理工作就是取得成果也存在不足的工作之一。檔案工作是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方式之一,對于社會穩定有序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從新農村檔案建設的重要性、當前新農村檔案建設取得的成績和不足、新農村建設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途徑等多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新農村;檔案管理;體系建設
我國的“新農村”概念是一個很早就提出的概念,在當前時代更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新農村”最早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提出,當時“新農村”中的“新”主要是相對于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小農經濟而言,要發展社會主義的農村建設。而對于當下來說,“新農村”的含義被打上了更為鮮明的時代烙印,這里的“新”是相對于以往所有的農村和農業發展而言,既區別于傳統農業和農村發展模式,又區別于新中國建立以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模式,其標志是黨的十六屆五種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精神和標準。
1 新農村檔案建設的重要性
檔案建設對于新農村的整體建設來說十分重要,其重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檔案建設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由于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所以黨和國家在作出經濟決策的時候要考慮的宏觀因素和微觀要素都非常多,而在農業和農村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大量的農業檔案,給黨和國家的經濟決策提供了詳實的數據和重要的參考。基于這些檔案數據,才能夠作出適合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政策。并且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檔案的保存和調取更加安全和簡便,這也給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和信息基礎。
其次,檔案建設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的需要。農村檔案包羅萬象,絕不僅僅只有經濟信息和數據,還包括農民的基本信息、農業經濟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憑證,這些信息和憑證具有真實性、原始性、確定性和權威性,它不僅是農民及其子女接受教育、醫療、就業等的優惠證明,還是解決農村事務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梢哉f,檔案能夠有效地避免很多農村糾紛,能夠最大程度促進農村的社會和諧。
最后,檔案建設是維護農民基本權益的保障。城鄉差異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誠然,檔案建設并不是縮小城鄉差異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對于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農民權益的保障卻起到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當前我國城鎮化步伐不斷推進,大量的農村土地用途發生改變,農民也逐漸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檔案建設既能夠明確土地相關信息,又能夠準確記錄土地流轉內容,對于農民的基本權益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2 當前新農村檔案建設取得的成績和不足
首先,當前新農村檔案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新農村檔案建設逐步走向正規、準確以及信息化、現代化。簡單地總結,當前所有涉及到農業和農村的檔案已經進行了有效的資源整合,檔案部門對與所有的涉農檔案進行分門別類,并建立起了詳細的目錄,使得檔案的輸入和調取都非常方便;當前農村檔案已經開始逐步實現信息化,在保存各種紙質檔案的前提下,各種電子檔案也開始建立起來;檔案工作不再孤立,而是與各部門其他各項工作有了更多的對接,例如教育、醫療、就業、經濟活動等實現了檔案的一體化和差異化,為農民帶來了更多便利;檔案工作與農業發展契合度更高,檔案管理以其海量的信息,能夠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創收機會。
其次,當前新農村檔案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各地檔案管理差異性仍然較大。在我國,城鄉差異仍然較大,與此同時,農村與農村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很多地區沒有良好的條件完善檔案管理工作;檔案人才較為稀缺。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檔案管理是非常冷門的專業,各地的檔案管理人員要么是基層工作人員兼任,要么是通過工作經驗進行日常工作,具有系統檔案管理知識和技能的人很少。這也制約了檔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另外,檔案的類型結構有待優化,檔案類型存在局限性,也遠遠沒有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和需要。
3 新農村建設檔案管理工作提升的建議
第一,要進行檔案管理工作的體系化建設。檔案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誕生和發展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工作,對于整個社會管理和人民群眾權益的保障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直到今日,檔案工作的基本模式依然陳舊,檔案工作亟需進行體系化建設。體系化檔案管理工作應當做到農村工作的各個領域都有涉及,特別是直接涉及農民和農業生產的人口、經濟數據,應當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加以完善。
第二,要培養和吸引檔案管理人才投入到新農村檔案管理工作中來。當前檔案管理正在朝著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體系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工作經驗對于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來說已經遠遠不夠,更多優質人才才是未來新農村檔案管理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農村不僅要將更多優秀檔案管理人才“引進來”,也要積極“走出去”,學習其他地區的好的經驗。
第三,要逐步完成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紙質檔案具有保存年限、保存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嚴格要求,且不易轉移。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成熟,電子檔案以其輸入、查詢、調取、修改便捷,易保存、可遠程操作,對保存條件要求低等特點必將完全代替紙質檔案,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也應當逐步完成檔案工作的信息化和現代化。
4 結語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既是社會主義中國能夠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物質貢獻者,又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群體,“三農”建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決勝時期仍然是我國最為重要的核心工作之一。檔案建設這一頗具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工作,解決了我國因為人口眾多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在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都提供了權威和穩定的憑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之一。相信在檔案部門和其他部門的共同協作下,未來新農村檔案工作一定能夠邁上新的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決勝時期的農村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和動力。
參考文獻
[1]鄧紹興,陳智為.檔案管理學(修訂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周慧華.明確新任務,探索新途徑,服務新農村---關于衢州市柯城區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浙江檔案,2008(07).
[3]段湘東.新農村檔案三個體系建設探析---以濟源市新農村檔案建設為例[D].鄭州:鄭州大學,2013.
作者簡介
潘勇(1975-),男,漢族,湖南冷水江人,本科學歷,水文水資源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冷水江市新農村建設檔案管理工作。